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威远新闻 > 正文

不当经理当农民 李强回村创业记

来源:内江日报 2016-05-28 07:44   https://www.yybnet.net/

他是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本来已经“跃”出“农门”,走出山旮旯,在大城市拥有一份月薪上万的好工作,却毅然回到自己家乡——威远县越溪镇插旗村当起了“农民”。

5月24日,记者在威远县越溪镇插旗村采访时,听到村民在谈一件“稀奇事”:村里的大学生李强不在大城市好好当项目经理,跑回偏远的村里“受罪”当农民,好多村民都说“他太傻”!

◇本报记者 段春秀/文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正华 /图

不当经理,偏当农民

5月24日上午,记者从越溪镇场镇出发,走几公里山路到达山顶,李强的家就在山顶上。此时,李强正在自家养鸡场上喂鸡,喂完鸡后,他熟练地钻进草丛捡鸡蛋。让人无法联想的是,两年前,他还是一个高尔夫球场的项目经理。

小时候,李强和很多农村孩子一样,希望靠读书改变命运——走出“农门”。2005年,他考上四川农业大学畜牧专业,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之一,让村里人很是羡慕。

2009年大学毕业后,他选择在城里工作积累创业资本。他告诉记者:“我一直在为回家乡做准备,酝酿项目,积累资金……”

2015年初,李强决定辞职回乡和两个朋友一起创业,这让村民很吃惊。他说:“我辞职几乎就是一两分钟决定的事,回家当农民也挺好,我成功了,我的父辈和乡亲也能跟着分一杯羹,跟着致富……”

然而,创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2015年,李强他们在创业初期就遇到很多困难,尤其是村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问题。为解决基本交通运输问题,李强和合伙人自筹资金,租用大型机械挖出一条便民道路,极大地缓解了生产和村民出行问题。

发展种植养殖业,

让荒地生“金”

采访当天,十余名工人在李强的茶树基地忙着锄草。插旗村四组村民沈文军指着30余厘米高的茶树告诉记者:“以前这一片全是荒山荒地,看着就觉得可惜,现在好了,他们(李强)种茶树、种菜,土地也能赚钱了,我们在家门口也能找到活路干……”

村民告诉记者,由于插旗村地处越溪镇偏远地区,村民进出不便,青壮劳动力大部分选择外出务工,不愿意回乡发展,很多土地变成了荒地。

“让荒地生金,大家尝到当农民的甜头,才会愿意回家乡……”李强告诉记者,经过一年的发展,他和合伙人已经流转了20多公顷土地,这些土地全部种上了茶树,还栽种了土豆、辣椒等蔬菜,而且还发展了绿壳蛋鸡养殖,修起了鱼塘养鱼。

用新思维搞生产,

当新式农民

除了利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李强他们还运用起了新思维——

“我们有专业理论知识,我们也用‘互联网+’思维经营销售我们的产品,包括鸡蛋、鸡、蔬菜……”李强告诉记者,他们除了建立常规销售渠道,还在网上开起网店销售,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效益,下一步,他们还打算为他们养殖场的鸡蛋申请富硒认证,申请“绿色商标”,为更多电商平台供货。以后他们还准备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办生态观光农家乐。

截至目前,李强他们流转的土地已经开始有了收入,下一步,他们计划以土地流转形式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并进一步拓宽电商销售渠道。在当地政府和村干部的支持和帮助下,交通等基础设施正在逐步改善,李强笑言:“我们相信,等以后路修好了,交通建设好了,我们会发展得更好!”

(注:李强基地的绿壳鸡蛋“大内特供”有售,请扫描“大内特供”二维码了解详情。)

新闻推荐

围着土地“打转转” 年年都把钱来赚

很多人认为种地赚不到钱,可威远县新店镇永红村的姚良,却因为创新种植模式、善于分析市场,每年种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有不错的收入——◇唐兆权文/图“姚良,你每年在家种些小葱和其...

威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威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不当经理当农民 李强回村创业记)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