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中溪河,连起自贡内江两地农民产业发展
3月14日,内江市威远县向义镇大冲村,村民杨源辉正准备把自家腌好的最后一批大头菜送到自贡市贡井区成佳镇。沿着平整的村道出发,越过蜿蜒的中溪河,不到20分钟,老杨就到了目的地。“今年腌好的大头菜,卖到一块钱一斤,农闲时干的活儿,比我农忙时赚得还多!”他笑呵呵地说。
处在自贡、内江的边界,成佳镇与向义镇仅隔着一条中溪河,两地有着相似的地形和土质,农业发展上常常“不约而同”。如今,这场每年历时四个月的“农闲活”,联合带动着两地百姓走上致富路。
然而,这场“携手”的背后,也曾历经了不少磨合。
□本报记者 黄泽君
河两边零散作坊各自为政
十多年前,成佳镇人就开始在农闲时种大头菜,那时候种植面积小,只是为了自家做腌菜吃,久而久之,外出务工的会带到远方,工友们品尝后,陆续有人提出能不能花钱买。
从“多带些”到“买一点”,打工潮间接催生了成佳大头菜产业,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陆续出现。“向义镇和我们隔着一条河,距离近得很,老百姓间消息灵通,原本就有种植大头菜习惯的向义镇,也开始大规模种起了大头菜。”79岁的贡井区成佳大头菜专业合作社社长詹泽光说,那时候就有两地互购的情况。
“向义镇和成佳镇都有各自的家庭作坊,零散不成气候。”詹大爷说,虽然种出来的大头菜品质差不多,但成佳和向义却在腌制工艺上有所不同,这个“技术问题”也成了敏感话题,双方村民都避而不谈,合作仅仅停留在鲜大头菜的买卖上。
“藏着掖着”也给产业的壮大带来了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很长时间里两地村民都是零散销售,既没有发展出带头产业,也没能提高产品价值,大头菜给居民带来的收入十分有限。”自贡市贡井区成佳镇副镇长王安利说。
合则赢专合社不分你我
“在十多年的发展中,成佳逐渐涌现出了专门从事大头菜深加工的企业,目前一共有三家。”王安利介绍,近两年,以自贡市泰福农副产品加工厂为代表的企业,更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发展,成佳大头菜企业需要的大头菜越来越多,当地种植已跟不上需求,到比邻的内江收购就成了一个最佳选择。合作带来了双赢,成佳不再愁原料,而向义村民则逐渐富起来。
近两年,向义镇和成佳镇的合作愈加紧密:两地的“烂泥路”在减少,平整的水泥公路在不断增加。“以前去成佳要经过泥巴路,费时费力。”杨源辉说,现在,路修好了,来去都很方便,到了三月大头菜的成熟季,成佳那边经常来卡车收购。
关于曾经的“技术壁垒”,也被打破。“百姓有能力做好粗加工环节,我们把大头菜的种植、腌制工艺制成了册子,还搞起了培训,邀请了向义的种植代表,并将册子发放给合作村民。”詹泽光说,如此一来,企业能采购到“半成品”的大头菜,省时省力,而对于内江的村民来说,也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获得了更高的收益。“大头菜每年能给我带来近三万元的收入。”杨源辉说。
合作,让产业走得更远。
“腌制工艺统一了,我们能收购到不少成熟的粗加工大头菜,提高了生产速度和产量,也更快地占领了市场。”自贡市泰福农副产品加工厂总经理罗淮良说,目前产品已销售到全国各地,明年准备进军国际市场。
更深层次的合作或许将在今年开展:成佳正谋划选拔一批向义的种植大户成为专合社成员,促成从种植、加工、销售等多方面的合作。
新闻推荐
土地流转时间陆续到期后怎么办□本报记者张啸4月5日,威远县向义镇四方村无花果产业园里,63岁的新店镇石坪村村民王德荣正在修剪果树。从2012年开始,王德荣已在园区内干了将近5年,现在已成为园区技术...
威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威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