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镇上,青年正在舞龙灯(唐兆权摄)
2月22日,元宵节这天,内江威远县连界镇李子坝村的林润秀到新场镇做客:“听说这两天新场的翔龙节整得热闹得很哇?”“热闹哦,今天晚上都还有烧龙。”林润秀听了这话,马上作出决定:“那我得看了再走。”
新场镇的翔龙节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且不只是龙,还有其它表演队伍。最开始并不是叫翔龙节,是叫降龙节,是从明代以来形成的。历史沿袭
民间流行“祥龙节”祈福风调雨顺
相传,新场镇于明朝建场镇不久,就遭遇了一场特大洪水,人们爬上山坡躲避洪灾时,发现一条烈蟒(龙)在河里闹腾,掀起一丈多高的波浪,把沿途房屋和建筑物掀倒了。不多时,只见电闪雷鸣,一个大雷把烈龙降伏打成了九节,新场才没遭受更大灾难。
后来新场又发大水,人们想起当年烈龙闹腾的情景,怀疑是不是烈龙作怪,便用竹篾照着做了一条烈蟒(龙)的样子,重复当年的情形,用猛烈的焰火、铁水花代替当时的闪电,用震天的锣鼓代替当时的雷声,把龙击为九节——降伏。
后来,当地再没发过以前那样大的洪灾,人们年年举行这样的降龙活动,并固定为正月十三举行,命名为“降龙节”。从正月十三一直要进行到正月十五才结束。
再后来湖广填四川,落户于新场镇上游村的五省李姓家族认为把烈龙降伏了,也就祥和了,吉祥吉利了,便把降龙节改为了“祥龙节”,还特别刻制了一枚“五省祥龙”的印板。
火树银花
铁水花烧击九节龙有惊无险去年,内江市审批非遗时,专家组认为“祥”太一般,太程式,建议为“翔龙节”,飞翔之龙,更大气,更能为新场人鼓士气,向上向前。因而成了“翔龙节”。每年正月十三举行翔龙节的出龙活动。
今年,由新场镇政府主办、上游村承办的翔龙节,聚集了8支龙灯队伍,还有十几支秧歌、军鼓、花棍等队伍,从场头到场尾,一边游行,一边表演,各自展示各自的技能和舞姿。不仅壮观且大气、震撼。既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也为新场风调雨顺祈福。
据悉,十三到十五晚上主要是用锣鼓、鞭炮、焰火、铁水花等烧击九节龙,进行降龙活动。整个活动刺激、有趣、有惊无险,高潮迭起。不仅本镇群众,周边的连界、观英滩、庆卫等镇和县城的人们也来看热闹。这三天、特别是晚上,整个新场都沉浸在这一热烈的节日之中。
唐兆权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罗尹
新闻推荐
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对于威远县连界镇来说,打好这场收官之战至关重要,它关系着连界镇在2016年“十三五”开局之年的发展方向。为此,连界镇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基调,主动适...
威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威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