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威远新闻 > 正文

80后投资千万当院长 内江人就医选择多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5-11-18 16:35   https://www.yybnet.net/

市民在内江市中医医院新区就医

内江市临床医学影像诊断中心

内江市中医医院新区

民生视窗

去年,住在东兴区的邹林买了一套邦泰国际公馆的新房,看重这套房子的重要原因就是它紧挨着内江市中医医院西林新区。原来,邹林的母亲常年患有风湿、腰椎疾病,定期要到中医院检查治疗。“这下医院离家近了,老母亲也不用来回折腾了。”邹林说。

其实,内江市中医医院的原址在市中区民族路,随着病人日益增多,医院开始供不应求,2012年,位于东兴区大千路的中医院西林新区正式投入使用,方便了不少东兴区的患者。

除了中医院,“十二五”期间,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医院开工建设,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也开始扩建。三家三甲公立医院在扩展的同时,民营医院也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从2010年的20家,增加到了42家。

三甲服务进村远程医疗涵盖34乡镇

77岁的李奶奶住在威远县龙会镇,她的儿子都在内江城里工作。李奶奶身体不好,每次生病,儿子就会接她来内江看病,理由是:乡镇医院设备太差,即便真看出了问题再转到城里的大医院还是得再花钱检查。

去年12月中旬开始,李奶奶的儿子放心她在乡镇卫生院看病了。因为,威远县龙会中心卫生院和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了远程医疗合作。由内江二院投入设备,将乡镇卫生院所摄数字化X光片、远程心电监护数据、远程检验数据通过光纤技术传到内江二院,片子由三甲医院专家把关,出具报告。

卫生院院长谭从普说,以前村民照片后如果发现有问题,再转入市级医院,需要重新照片。现在不仅可以及时转入内江二院,而且不需要再次做重复的检查,节省了医疗费用。

据了解,目前已有34家乡镇(中心)卫生院,3家民营医疗机构加入远程诊断中心,日均诊断量达200人次以上。

10月27日,内江市东兴区白合镇华山村适逢赶集日,东兴区人民医院的专家来到市场上,为村民们进行现场义诊。现场,60岁的吴桂芝显得尤为激动,刚刚向外科主治医师郑兴平咨询完关节疼痛事宜,又跑到一边测量血压,向内科医生询问饮食生活注意事项。

最近几年,这样的义诊越来越多,除了送医下乡,不少大医院还与乡镇卫生院建立了合作关系,促进交流学习。内江市市中区人民医院就和乐贤中心卫生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市中区人民医院定期派专家到卫生院坐诊、查房、做手术。

当劳模提职称老医生与医院同进步

在帮助乡镇医院发展的同时,大医院也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来满足日益增加的门诊量。

刘忠是内江市中医医院骨二科主任,刚来医院时,他还记得,那时医院仅有一个3层楼的住院部,门诊部还在修建。“当时医院只有一个骨伤科,如今,医院已经有9个骨科。”说起医院的发展,刘忠十分感概。

慢慢的,医院的住院楼变成了3栋,科室、医务人员在增加,病人也在增加。“原来觉得挺宽的院子,已经停满了轿车,大家都盼着建新医院。”刘忠说。

2012年,中医院西林新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原来的骨二科分出一部分医务人员成立了骨七科,而刘忠就兼任两个科室的主任。3年时间,虽然要两边查房、做手术,可是刘忠却不觉得累。他说:“新医院住院条件、硬件设施好,特别是方便了东兴区这边的患者,我的好多老病号都跟着过来了。”

这五年,对于刘忠来说意义非凡,他从副主任医师晋升为了主任医师,2012年还获得了“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

“5年医院的变化也很大。”刘忠说,目前西林新区二期建设已经完工,今年年底就将投入使用。改善医疗环境的同时,医院还增加了内科、外科、康复科、骨科,引进了不少新技术、新设备。很多以前不成熟的技术,现在已经能够广泛开展。

80后圆梦当院长 把竞争当发展动力

33岁的王兰川是内江本地人,2003年开始从事民营医院管理工作的他,一直梦想着有一家自己的医院。2013年,王兰川投资1000万,和几个股东一起,在内江市市中区双苏路开了一家名为内江和润皮肤病医院,作为法人代表,80后的他也如愿当上了院长。

“民营医院要想吸引病人就得从专业、专科特色上下功夫。”话虽这么说,可是发展的第一步就遇上了难题。王兰川向记者倒起了苦水:“人才不好引进,公立医院的医生看不上我们这种小医院,刚毕业的医生我们又不想要,还好我们请来了学校的一位副教授和一位退休的老军医。”

紧接着,在经营方面也进展不顺,由于民营品牌认知度不高,就诊的病人很少,“我们又不像有些民营医院,什么病都看,我们只看皮肤科。”王兰川说,“最差时日诊量才一两个。”

为此,医院转变思路,从改善服务和环境入手,下雨天送伞、中午为输液病人免费送饭,冬天病人输液时有毛毯和暖手袋。一传十、十传百,医院的口碑逐渐建立起来,现在日诊量已经有30—40个。

最近几年,王兰川清晰的看到,民营医院越来越多,但是他却自信的说:“有竞争是好事,只会促进医院的发展。”

数读“十二五”

4 年间内江民营医院增加 110%

内江市卫计委医政医管科科长杨军介绍,“十二五”以来,内江逐年加大对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力度。2014年,全市卫生事业财政拨款支付59986万元,比2013年增长11380万元,增幅23.41%。

与此同时,卫生机构也在递增。2014年,全市有卫生机构 3107个,其中:综合性医院 50个,中医院 6个,专科医院 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个,乡镇卫生院110个。编制床位16618张,开放床位19825 张。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内江共有42家民营医院,较2010年20家增加110%;编制床位2632张,占全市总数的15.84%,较2010年813张增加223.7%。

出现这样的现象,杨军分析说,内江先后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社会办医疗机构快速健康发展的通知》、《加快发展社会办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和《社会办医促进工程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推动民营医疗机构享有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政策,协调解决医院立项、土地划拨、贷款融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问题,社会办医疗机构发展迎来了春天。

在加快发展民营医疗机构的同时,加强了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管。例如把民营医疗机构纳入整个卫生服务体系统一管理。做到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

杨军告诉记者,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于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逐步缓解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黄晓庆(受访者供图)

新闻推荐

加快发展步伐 守护甜城安康

三甲医院实施体外循环手术“5·12”护士节优秀护士接受表彰专家到基层义诊内江市卫生系统岗位技能比赛2014年,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建立了全省首家涵盖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监护、重大疾...

威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威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80后投资千万当院长 内江人就医选择多)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