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内江市供销社认真贯彻落实四川省供销社决策部署,以夯实基层组织体系,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模式,构建农产品数据化智能供应链平台(简称平台),推进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保持了内江市供销合作事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成效显著
促成内江市委市政府出台
《内江市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2014年4月,四川省供销社确定内江为全省供销社系统综合改革试点市后,内江市供销社迅速启动和部署全市系统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一是宣传动员。主动向内江市委、市政府做专题汇报,并确定威远县为全市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县;二是草拟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方案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并报省供销社把关后,经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市委市政府以两办的名义下发了《内江市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内委办[2014] 33号)。方案确立了“三社两会一中心”的改革内容和政策扶持措施。三是帮助和支持市中区成功争取并成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区。
发展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
实现农产品流通现代化
依托第三方平台发展内江特产电子商务。利用内江供销土特产有限公司,构建内江特产营销网络、打造内江特产品牌。现已建成了内江特产展销中心,实现了内江特产的“集中展示、整体推出”。同时,公司先后投入240余万元抢注了以“内江名优土特产”命名的微博、网店(站),推出移动APP客户端,买断了“内江特产”、“四川家电”、“西部糖酒会”三个信息名址关键词并对域名进行了全注册,加盟了“中国搜索——中国特产频道”,借助其强大的电子网络资源,做大做亮“内江特产”品牌,建立内江特产便捷实用的信息追溯系统,并尝试将实体营销和网上营销相结合的020电商模式,实现了网上营销渠道的全覆盖。
搭建大宗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助推内江农产品对接大市场。内江市供销社在考察、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着眼供应链组织管理,立足大宗农产品经营,采用B2B模式建设平台的思路,牵头组建四川通泰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按市场化原则实施平台建设与运营;组织引领龙头企业、基层社、农民专合社在产品集中区建设农产品集配中心或集配点,在城市社区建配送线下体验店,协助开展平台宣传推广、人员培训和农产品集配中心招商工作;县区采取参股、合作等方式加入到建设与运营中。目前,平台基础构架已形成,指挥调度中心已建成,已在内江建成了6个农产品集配中心(点),10个社区配送体验店,已与全国8家大型农批市场达成了意向合作协议,平台注册会员已有300余个,通过平台已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1亿多元。为更好地运营平台,内江市供销社引进了江苏融伦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控股通泰丰公司,全面负责平台运营管理。
建设和运营平台得到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今年4月27日和8月13日,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魏宏先后莅临平台视察,对平台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四川省供销社对平台建设也高度重视,6月9日,全省供销社在内江召开了平台推进会。
夯实基层组织体系
创新发展供销社基层组织
推进基层社建设。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入基层社,强化基层社与农民组织上和经济上的联结。通过产权结合、业务连接、项目扶持,推进基层社与农民专合社的深度融合。2015年将基本实现基层覆盖80%的乡镇,经营服务网络覆盖100%的乡镇、90%行政村。
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通过股权介入、项目扶持、业务指导、加强服务等方式,实现供销社参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0个,得到项目扶持的专业合作社5个,加强指导与服务的专业合作社近100个,密切了供销社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联结;借助平台资源,组织农民专业社负责人、农产品经纪人、种养殖大户共240余人参加了农产品电子商务体验式培训。全市系统已累计发展农民专合社289个。
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设。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个,包括1个养殖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1个种植类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促进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与合作,降低经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建设。拓展家电及农机具维修、科技咨询、文体娱乐、养老幼教、代办便民金融刷卡取款、信件报刊收发及代收水电、电话费等公益性服务项目;创新开展与人保寿险公司、电信公司合作,为“三农”提供切合实际的多样化的保险服务,为农民提供网上代购、代销、代交话费等服务,实现经营性服务与公益性服务相结合。全市系统已发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社369个。
创新农村社会化服务模式
实现为农服务规模化
推进农资供应保障体系建设。以开展优质种子种苗供应、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式拓宽服务广度;以探索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农机具租赁等形式拓展服务深度;以探索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的零距离对接,扩大对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农资直供比例。威远县供销社正在探索建立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为农民在代耕、代种、代收、代储、代销等环节提供“菜单式”托管服务。
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督促3个县级分拣中心建设,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的日常监管,探索再生资源回收进校园、进机关、进小区的新模式。目前,全市供销社按照“七统一,一规范”标准建设再生资源回收站595个。建成培训中心4个,培训再生资源从业、管理和保洁人员7000余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区收集、乡镇运输、县区处理、园区加工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
进一步规范完善庄稼医院、社区综合服务社。对已建庄稼医院、社区综合服务社软硬件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的庄稼医院和“形象新、环境美、功能全、服务优”的社区综合服务社,倾力打造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新亮点。
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社有企业(项目)建设
推进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区项目建设。目前,园区集散交易市场、废旧电器电子拆解中心、废塑料清洗改性项目、物流中心、科技研发中心等生产经营性设施已建成。累计销售各类再生资源100万吨,拆解废旧家电近530万台,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利润1.6亿元,缴纳各项税金2.6亿元。
推进内江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商住楼1-4号和展示展销中心已全面完成,写字楼正在施工。二期项目已签订相关投资协议,土地征用正在报省政府审批中。
直接投资组建有限公司。由内江市供销社与社会能人联合,共同出资组建新公司。如:内江供销土特产有限公司、四川通泰丰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多种形式改造重组社有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股份合作制、开门开放办社、招商引资、破产重组等方式,保留了供销社原有业务骨干和传统业务渠道。重组的社有企业继续归口由供销社进行行业指导和服务。
下步工作
全力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一是加强对11号文件精神的学习宣传。学习宣传好11号文件和内江市委市政府审批的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深刻领会改革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及总体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形成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的强大动力。二是抓好改革方案落实。建立工作机构,对照方案分析、研究、梳理、细化出若干符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的具体单体方案,在此基础上,对应部门(单位)分工和职责,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倒排工期,全力推进各项综合改革试点。三是着手起草内江贯彻中央、省委决定的实施意见。
全力推进平台建设和运营。认真落实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和四川省省长魏宏的指示精神,借四川省供销社和内江市政府联合召开的平台推进会所形成的影响力,全力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和运营。一是做好平台建设基础工作。建立数据资源库,分期完成上线农产品的收集、编码、录入、分析、图片处理、美工及展示等操作,建立数据处理中心。二是推进公共集配体系建设。选择积极性高、有一定市场基础的生产基地、专合社、种养大户,根据产品的上市时间逐个建设,全年计划建成10个标准化示范集配中心。三是做好销地市场对接。争取与20个农批市场达成合作意向,引进10个农批市场进入平台上线并交易。建成5个销地市场专销区。
全力推进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基层社建设。广泛吸纳农民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入基层社,强化基层社与农民组织上和经济上的联结。通过产权结合、业务连接、项目扶持,推进基层社与农民专合社的深度融合。2015年末,基本实现基层社覆盖80%的乡镇,经营服务网络覆盖100%的乡镇、90%行政村。二是全力推进农民专合社建设。通过共同出资、共创品牌、共享利益等方式,创办一批管理民主、制度健全、产权清晰、带动力强的农民专合社。继续推进农民专合社规范建设,重点打造1个国家级、3个省级、6个市级示范农民专合社。三是加快推进农民专合社联合社建设。适时成立市县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
全力推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推进以庄稼医院和社区综合服务社为重点的农村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农资供应保障,提升经营创新和服务能力,实现经营服务连锁化、品牌化、规范化。二是抓好农产品营销体系建设。推进农产品流通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网络终端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服务。三是进一步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督促三个县级分拣中心建设,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加强对再生资源回收网点的日常监管,探索再生资源回收进校园、进机关、进小区的新模式。特约记者 蔡金芳
新闻推荐
内江女子张晓梅(化名)在乐山沐川一家医院分娩后意外死亡,竟有两名男子向医院提出赔偿要求。日前,经沐川法院调解,两男子与院方达成协议。去年11月3日,内江威远县山王镇村民李某接到一个电话:“张晓梅生...
威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威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