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的无花果采摘园
威远四方村旅游接待中心
对于威远无花果产业发展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工程师游勇来说,今年是一个特别的年头,在3月16日与中国农业大学签约后,他感觉到身上的责任和任务更加重了。近年来,内江市威远县围绕“川南绿色保健食品基地、‘猪—沼—果(蔬)\’农业循环经济区、创新农业经营模式的实验区、乡村休闲农业示范区”的目标定位,推进新农村的建设,除无花果产业巩固提升以外,“十里荷塘“、长山村竹海休闲观光区等多个项目遍地开花,形成了威远独具特色的农旅结合发展模式。农旅结合
立体农业构建全新发展模式
威远县地处四川中南部,分浅丘和深丘两种地貌,是典型的丘区农业县。这两种地貌的差异,也决定了其生产条件的差异。“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我们探索发展了一条具有威远特色的‘农旅结合\’观光旅游发展之路。”威远县农工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浅丘区建设‘立体农业\’现代农业公园,在山区建设山野公园,打造一种新兴业态发展模式,借此转变以往的农业发展模式。”
所谓“立体农业”发展模式,即是采取“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的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在山顶发展樱桃、桂圆等耐旱经济林果,再配以游览道、休闲场所,打造休闲农业公园;山坡上就采取修池、护坡、加道等综合措施,主要发展无花果产业。”除此以外,利用山腰的地势高差,实行沼液自流灌溉,发展果—蔬循环农业经济,山脚则以“冲田”为单元,建成适宜大众型机械作业的高标准农田。
“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我们还组织了许多观光活动,如无花果节、桑葚节等,目前规划中的‘十里荷塘\’还在发展阶段,等到荷花开的时节,我们还会组织荷花节,届时大家就可以来看整片整片的荷花了。”该责任人介绍到。除了观赏,威远还有无花果采摘园、枇杷采摘园、桂圆采摘园、葡萄采摘园等,游客一饱眼福的同时,还能在园区体验一把农家生活。这种将产区变景区的模式,让威远的生态旅游和农业发展有机结合了在一起,一条全新的“农旅结合”发展道路就此展开。
一个产业带动一个村农民尝到现代化农业的甜头
新店镇民付村聚居点地处示范片“大环线”西半环的第一站,属改造型聚居院落,聚居农户81户、150人。主要以本地特色产业—锅炉生姜为支撑,带动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自1998年成立生姜合作社,到锅炉升温热水循环栽植生姜技术试验成功,民付村栽植早子姜成为本村多年的习惯。据民付村提供的数据来看,2013年共引进姜种1.35万吨,种植面积700亩,于2014年元月中旬上市,产子姜0.4万吨,老姜0.95万吨;2014年共引进姜种1.4万吨,于今年1月20日上市。平均子姜200元/公斤,老姜120元/公斤,实现销售总收入1.94亿元,仅该项产业全村人均增收达3万元。
老百姓富裕了,对生活环境要求高了,村落环境治理、建设新村就变得顺其自然。民付村通过新村建设,户户通便道、家家有庭院,自来水、天然气、光纤等一应俱全,配套新建“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以新村基础设施、现代农业等项目为平台,实施田土调型、护坡、活动广场等基础设施,配套健身器材、图书室等业余娱乐设施,老百姓办事、休闲越来越便捷。
而今年,尝到新农村建设和威远现代农业所带来的甜头的民付村,还将继续在生姜产业上下功夫,准备启动农业博览园建设,在继续带动周边扩面轮作生姜的同时,挖掘“锅炉生姜”的文化内涵,提升产业附加值,产业发展将继续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民付村的成功,无疑是对“农旅结合”新型化发展道路的肯定,而像民付村这样的村子,在威远县还有许多。
借鉴“沟域经济”发展模式 打造农家风情“山野公园”
不同于浅丘的立体农业,威远县的深丘地貌则似乎更适合发展主题公园。记者了解到,威远山区多以穹窿地貌为主,无法形成分层次的农业,因此,威远借鉴了北京怀柔区“沟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按照“一沟一产业、一个区域一个特色”的思路,打造具有浓厚地域色彩的山野公园。
作为威远县连界镇土生土长的村民,陈廷光对于家乡的变化有最为直观的感受。在他记忆里,以前连界镇的山山水水,在当地人眼里,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没有什么特别的好看和不好看,或许一辈子都不会有所改变。然而,近年来,随着越多越多的项目在连界建立并实施,原来的山和水也随之变换了模样。
“自从连界成了示范片区后,连界的山水也变得多彩起来。栀子花园、桂花园、风景名树园,连界已经慢慢开始改变以往给人的灰蒙蒙的印象了。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连界玩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连界人,这种改变是令人很高兴的。”陈廷光说。除了花卉、风景树园以外,连界示范片还种植了核桃、香樟等特色经济林,枳壳、佛手等药材基地。目前,威远这种以穹窿古寨、休闲度假、农家风情为主的“农旅结合”山野公园已经初具雏形。
培养现代职业农民 挖掘威远农业潜力
在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从单一农户、种养为主、手工劳动为主,向主体多元、领域拓宽、采用农业机械和现代科技转变。发展现代农业,最关键的因素还在于人。为了给威远现代化农业鼓足后劲,充分挖掘其发展潜力,则需要大量具备现代化农业发展意识和知识的新型职业农民。“而这些人去哪里找呢?在我们威远这些现代化农业园区里工作的员工,就是现成的人选。只要进行系统的培训过后,相信很多人都是能成为潜力股。”游勇说。作为无花果发展产业发展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工程师,游勇很清楚,现代化农业人才,对于威远发展新型农业所产生的意义是巨大的。
为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围绕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去年,威远县整合县内培训资源,举办了首届现代职业农民培训班,培养一批现代职业农民的领军人物,使其成为懂理论、会技术、善经营的农村产业大户,带动更多的农民立足土地经营、发家致富。记者了解到,培训教师除少量专业教师外,多数是农村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和公司业主。所有教材都由教师自己编写,内容除少量浅显易懂理论外,重点突出种养技术操作,主要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种植,生猪养殖,农机操作,农业信息、农业经营管理等方面。教学方式采用“半工半读”培训方式,半天集中授课,半天在田土接受种、养技术培训和进行实际操作,突出实践性,可操作性。在培训期间,还安排了学员到省内现代农业先进地方异地短时培训。培训结束后经考试合格颁发职业农民结业证书。目前,已有20多名农民学员开始创业发展了适度规模种、养殖。
华西城市读本实习记者 石代强(威远农工委供图)
新闻推荐
内江市启动“廉政电影城乡行”展映活动每天晚上7点到10点是内江市东兴区大千广场一天中最热闹的时段,大妈们在动感的音乐声中跳起了广场舞。可是,8月6日晚上,广场却安静了下来,大家静静地盯...
威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威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