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 本报记者 徐静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一直以来,法治是人类社会美好的理想。在前不久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我国首次把依法治国作为会议主题,提出了更多的法治期许。在威远县,一曲“富民强县,法治先行”的交响乐已响彻穹窿大地,勤劳朴实的威远人正阔步走在“法治威远”的征程上……
“全县农业人口占比最高,法治基础也最薄弱;换言之,抓好农村就抓住了大头”,在推进法治建设进程中,威远县找到了自己的工作路径:走“农村包围城市”的依法治县之路,这样既增强了农民群众的法治观念,也助推了经济社会发展。
■关注留守人群的诉求焦点
“候鸟式”的农民工大迁徙,在广大农村形成了数以万计的留守家庭。全县近80%的农村家庭里,妇女、儿童和老人构成了时下农村常住人口的主体。“依法治村,基本上是留守村民在自治”,四方村党支部书记余文祥一语中的。
妇女、儿童、老人,在“务工潮”的时代背景下,已由原来的关爱对象,一步步转变成了家庭的顶梁柱。“法律进乡村,能把人给我‘拉\’回来?能让我们发家致富?”伴随这些质疑声,全县完成了第一轮进村入户的民意调查,也更加全面准确地掌握了留守家庭的生存状态。
让依法办事成为广大留守村民的“守护神”、“致富经”,这是党委政府肩上的重担,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在威远,送法活动已经走进了乡村院坝、田间地头,刑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不再陌生。村级警务室、村民联防队、村卫生站,让村民心安神定。村务党务公开、“一站式”便民服务,贫困资助、低保发放阳光透明,既取信于民,又惠及于民。
高石镇石牛村村民杨梅说:“家里人平安、快乐,在外的亲人才能安心工作”。近3年来,全县农村社会治安和刑事案件发案率逐年递减,村规民约逐渐成为群众的行为准则,农民工返乡创业率和外出务工增速分别达到8‰和2.5%。
站在耸入云端的老君山顶极目远眺,不难发现,富饶的穹窿大地不仅蕴含着平安祥和的农村新常态,更孕育着一场农业和农村史上的新跨越。
■以保障务工人员的权益为支点
作为劳动力输出大县,全县年平均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近20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量的61%,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81%。能否有效服务引导这支庞大的农民工大军,不仅事关千家万户的福祉,而且事关全县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受文化水平等因素影响,农民工法律素养整体偏低,维权意识和能力差,在劳务关系和社会生活中往往处于劣势甚至陷于被动。对此,威远县坚持以农民工权益保障为支点,采取跨部门联动、跨行业整合的方式,全面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的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打出了一套漂亮的法律服务“组合拳”。
2009年以来,围绕农民工法律服务工作配套建设、规范落实,威远县建立了农民工权益保障联席会议机制,配套完善了就业培训、用工制度、子女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政策体系,建立了劳动仲裁庭、农民工维权律师团等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服务机构,新增42个志愿者普法宣传小分队,所有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实现了农民工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和执法监督机制的无缝对接。
“以前,很多农民工一年到头肩挑背磨、熬更守夜,临回家了,有时连路费都拿不到”,县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现在好了,有政府撑腰,农民工倒更像老板了”。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县农民工收入对GDP的贡献率达21%,已经占到农村年人均纯收入的50%。县人社局局长赖贵先说:“有法律法规作‘护身符\’,农民工稳定增收就有了保障”。
■ 紧扣敏感问题的利益触点
走进威远县信访局接待服务大厅,最大的感受是人少又安静。负责人介绍,受体制改革、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涉及利益分配等领域的敏感问题其实不少,但县里涉访涉诉案件并不多见。正本清源,关键在于县委“一班人”的法治思维能够落地,政府的法治方式能够起效。
去年来,全县过境高速公路征地拆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涉及7个镇、107个村、2000余户。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多,加之利益驱动大,矛盾纠纷随时有“井喷”的风险。“要保证农民群众的利益触点不演变成‘炸点\’,我们的工作只能是一碗水端平”,镇西镇党委书记陈良说,必须把依法办事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
敏感的事情公开办,难办的事情依法办。县委、县政府以“阳光政务”为支撑,指导各镇、村适时召开听证会、村民大会,法律法规、办事流程公开透明,行政复议、合同审查、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法规配套落实,接访、下访责任到人。拆迁补偿、安置还房、专项资金并联审批审计,每一个环节都摆到了桌面上,每一个步骤都实现了有法可依。
在镇西镇杨家嘴村,两排庭院式的高速公路拆迁安置房异常扎眼,广场、车库、活动室一应俱全,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天然气。大学生村官王彩霞笑眯眯地说:“依法办事好比一座天平,既称党心又量民意,关键还能平衡各方利益”。
■ 激活法律援助热线
要告状,不知道法院的门怎么进;怎么告,连起诉书都没见过。但请律师是一件很花钱的事,普通农民以往连想都不敢想。一件本身既花钱又费劲的事,在威远,不必再犯难。一套完备的法律援助体系,让万千农民群众迈进了遇事找法的门槛。
为适应农村法律实践需要,全县建立了一中心带“两所、一处”的法律援助网络,采取与民生、维稳、便民服务等热线服务系统共享信息的介入模式,形成了“一网四系统”应急服务体系。以司法所为支撑点,建成了覆盖全县20个镇的初期法律援助服务终端。
“我们不代表法律,我们只是您的义务法律顾问。”这样的宣传广告,在偏远的山村,在喧嚣的集市,像一道风景,让勤劳朴实的村里人心里踏实了许多。“以前想找个人咨询一下难得很,现在一个电话打过去,人家还怕你没听懂”,“这个事办得好啊,国家想得太周到了。”一提到法律援助服务,群众都竖起大拇指。
威远县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县接到农民工讨薪、给付赡养费、国家赔偿等法律援助申请21件,来信来电法律咨询800余件。目前,协调办结援助申请20件,胜诉率达75%,法律咨询回复率近98%,群众满意率近90%。县依法治县办主任谢勇灵说:“法律援助服务深入农村、贴近群众,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法治建设的好处。”
新闻推荐
(何超红)11月5日,威远县国土资源局邀请到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和成都理工大学的两名专家,对越溪镇场镇危岩带等7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现场踏勘核实。越溪镇场镇危岩带及其它7个地...
威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威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