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威远县向义镇四方村,一栋栋洋楼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池塘边,古朴典雅的围墙内外,盛开的鲜花正争奇斗艳,馥郁宜人。
四方村,因为新村建设“红”了起来,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不少人慕名而来观摩她的美丽倩影。
这仅是威远县美丽新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威远县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房确权颁证工作,积极创新工作思路,采取把新建农房并入院落、改造提升旧村庄、保护传统村落民居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
◇本报记者 徐静
把准农民需求 建设美丽新村
威远,地处四川中南部,分浅丘和深丘两种地貌,地形起伏不平,农房、林地、田土零落交错,乡村团状、带状聚落明显。泥路、陡坡、水井、单一作物,是不少人对农村的固有印象。
为了打破人们对村落的“偏见”,县委、县政府持续发力、期待一场嬗变,让乡村成为在外游子、甚至是城里人的美丽向往。
建设“美丽幸福新村”,首先规划要美。威远县对原有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进行提档升级,从新村建设总规,到基础设施建设,再到产业发展、示范县建设等,都做了详尽思考。翻阅规划方案,可以看出县委、县政府探索实践背后的良苦用心,所思所想无不与群众需求极度“合拍”,可行性很高。
由于高速公路、产业园区、城镇建设拆迁,加之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步伐加快,一些边远村落只剩下单户独院,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成本较高、受益面小。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威远县在前期情况摸排中,充分了解农民意愿,合理布局新村聚居点,在推进新村建设中做到“新建不大建”。
“我们对现有院落进行统一规划,按照统规自建、农民联建等方式,采取散户并院落、多户并大院等措施,把新建农房布局到相对集中的现有院落。这样能有效避免大拆大建、大挖大填,节约成本的同时更能保证村落原有形态,目前,威远县已完成2200余户新建农房并入院落。”威远县委农工委负责人介绍道。
保持乡村聚落形态,在浅丘区,新建农房坚持不破坏团状聚落形态,不破坏水系、坡系,不毁林木、不填水体,按“婆城民居”风格修建;在深丘区,围绕带状聚落形态,将新建农房向村落两头延伸,呈点状布局,避让地质灾害易发段,按照“古寨民居”风格,对旧村庄进行差异化改造,打造风格迥异的多样乡村。
此外,鉴于威远夏季高温潮湿,农民群众风湿病多发,威远县优化建房设计,对新建农房采取屋基加垫预制板、门窗加强空气对流等方式,优化房屋的防潮设计,得到群众赞誉。
新店镇新和村陈家湾地处贡威路沿线,聚居着40户农户130人,为提升人居环境,威远县对其旧院落进行了升级改造,并改造扩大原有荷塘景观,增加休闲旅游元素,增加乡村小清新气质。
像陈家湾这样具有一定聚居规模、人口相对集中的旧院落,威远县已升级改造了36个,除引导群众自行改造房屋,还根据地形地貌,配套小型绿色休闲广场、生产便道等基础设施,丰富改造内容。
古村落,往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农耕文化的有效载体,也蕴含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至今,威远县境内还保存有向家寨、高顶寨等古山寨,以及花朝门等古村落数十处。
威远县按照古树挂牌保护、古井清淤修复、古屋“修旧如旧”的方式进行保护性建设,结合原有的水系、道路体系完善基础设施,不搞大规模的整体性改造,提高群众保护古建筑的自觉性。
同时,还把越溪牛灯舞农耕文化、八姑寨盐商文化、石坪村客家文化等一批传统、乡土文化,融入到古村落保护中,有效传承了历史文化内涵……
着力助农增收建设深入人心
“强村富民,才能真正美。”村民王大宝说出了不少农民的心声,他们特别怕“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是项形象工程,只搞“面子”工作,给房子“穿靴戴帽”就算完工了事。
随着建设的深入推进,村民的担忧开始逐渐消除,腰包也随之越来越鼓。向义镇大冲村,全村大头菜种植面积2551亩,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超过1000万公斤。去年,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高达11000元。
这只是威远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个缩影。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过程中,威远县积极探索建立了“业主流转土地、政府部分补助、有限年份经营、无偿移交专合组织并签订收购订单”的“农业BOT”模式,以政府的小投入、业主的小风险,带动产值数亿元的大产业,既促进了农民群众就近就业,降低了业主流转土地的投资风险,又解决了土地分散难以集中成片发展产业的问题。
目前,采取“农业BOT”模式,威远县已集中成片发展无花果产业1.5万亩,2014年7月被评为“中国无花果之乡”。除成片打造无花果基地外,威远县还加快建设大头菜、核桃、樱桃、茶叶等万亩产业基地。积极推广“猪——沼——果(蔬)”循环农业,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户65户,建成“串猪”式生猪养殖现代示范园,助农增收效果明显。
农业发展,需要告别一些传统“老把式”,农民更需职业化和专业性。威远县积极培育现代职业农民,让农业发展更有技术含量。
今年以来,威远县整合所有涉农部门培训资金,举办了为期3个月的现代职业农民培训班,授课教师以种养专业大户为主、农业科技人才为辅,采取半工半读、现场教学等方式,对农民群众进行种养技术培训。
“幸福美丽乡村建设不仅要村美,更要民富,即农民增收和农村变富,让百姓能在美丽中‘掘金\’,实现村美民富。这样才能实现幸福美丽新村的长效管护”,县委书记曾云忠如是说。
让更多的城里人来乡村旅游,是不少农民的新追求。连界镇反帝村村民刘秀兰办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她的创业之路源自当地石板河的走红。如今,这条河流被政府纳入重点开发景区,刘秀兰对未来充满信心。
除了对乡村天然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外,威远县积极串联各新农村示范片大小环线,打造农村旅游环线,发展“农旅结合”的休闲观光农业。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人为本
幸福美丽乡村建设,需着力改善民生,改造基础设施,让农村设施多起来、农村环境好起来、农村面貌靓起来。
在建设过程中,威远县积极改善村落环境,鼓励村民在农房前庭后院种植无花果、枇杷、樱桃等经济林木,实现“四季有花、四季有果”,达到树形高低错落的园艺效果,提升庭院的休闲和经济价值。
同时,以解决垃圾乱扔、污水乱排为重点,对村庄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分户建沼气池、干粪池,统一建小型污水处理设施,自然降解生活垃圾。
高标准实施农田水利和农村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冲田为基本单元,对水田进行适当调型,布局下田机耕道,建成适宜机械作业的高标准农田3万亩。
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委员会,将涉农项目的实施地点优先集中在示范片内,确保项目集中建设,资金整合使用,解决因建设标准提高带来的工程量不够问题。据了解,2013年示范片共整合涉农项目资金达2.59亿元,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县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据悉,在示范片内重点实施“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共实施土地综合整治10000亩;按照通村道路宽度5.5米、入户3.5米的标准,完成农村道路硬化75公里,基本建成了生产便捷、布局合理的田间路网。建成全域灌溉示范区2个,新增蓄水能力616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1.2万亩、节水灌面2.7万亩。
此外,积极配套公共服务,将新建的村办公室布局在农民群众相对集中的院落,并设置流动便民服务站25个,每月定期上门开展医疗卫生、法律咨询、创业指导、代办手续等工作,让群众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免费的公共服务。
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如今,威远农村村容村貌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农村群众精神面貌也更加抖擞。行走田间大地,一幅幅 “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壮阔画卷正徐徐展开,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得到美的享受,过上美丽幸福生活。
新闻推荐
(周麟林)威远县高石镇从强化领导明职责、强化督查保实效、强化考核严奖惩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驻村干部就近就地监管涉农资金的作用,切实加强驻村干部监管涉农资金工作。强化领导明职责。该...
威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威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