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威远新闻 > 正文

春蚕到死丝方尽 但留一缕在人间——记民办教育家毕盛麟

来源:内江日报 2014-08-26 02:22   https://www.yybnet.net/

按照常理,年近九十而又体弱多病的老人早已在家享受天伦之乐,可就有这样一位老人还孜孜不倦、夜以继日地在“教育”这块热土上耕耘,他就是现任威远县自强中学校董事长——毕盛麟。

毕盛麟1926年8月出生于威远县永民乡。童年时期,贫困的家庭条件加上父亲严格的管教,让他养成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诚实守信、自力更生的品质。1950年,威远师范复课,学校严重缺教师,县政府领导“钦点”他到威远师范任教。从此,一段威远教育界的传奇拉开序幕。

当时,学校领导安排他教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多门课程。他既不是师范生又从未教过书,凭着自己的努力,受到了学生们前所未有的欢迎。由于工作出色,1952年,威远中学又请他前去代课。他没有教过高中,学校却安排他上高三的数学,并且一干就是4年。毕盛麟同志后来回忆说:“连续送了四届高中毕业班,真是累死人。可是对我的业务提高帮助很大。让我体会到事怕有心人,只要你敢于去闯,一切困难都可以解决。”

正是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使他在漫长的教育生涯中乘风破浪、披荆斩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连年都被评为优秀教师;1956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过威远师范学校和威远中学的校长兼党支部书记;两次被评为省劳动模范;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58岁时,威远县委决定再次调他到威远中学担任校长兼党支部书记。经过两年的努力,威中的校风、教风、学风大变,升学率创历史之最,至今尚未被打破。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在职时,他就对中国的教育有很深的思考;退休后,他更加感到我国的教育发展跟不上时代。这时,毕盛麟又找到了“民办教育”这个发挥自己余热的舞台。

他开始约集一些老教育工作者,筹办自强中学。坚持以人为本,办平民学校的定位,把自强中学的性质定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教育事业单位。以“低收费、低报酬、严管理、高质量”为手段,确定了“为国分忧,为民解愁,为教改闯新路,决不牟取个人私利”的办学宗旨。

办全日制学校的确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没有校舍,就向县经委职工校及其附近的园林管理所、农广校、文化馆租借空余房屋;没有资金,就靠学杂费收入维持,精打细算、量入为出;没有固定师资,就依靠几个退休老教师发挥余热。在老人们的倾情付出下,1988年4月26日,威远县自强中学校正式挂牌成立。

“创业难,守成亦难”。毕盛麟首先确定了自强的发展思路,即“在毫无外援的条件下,从提高社会效益入手带动经济效益,然后用经济效益反促社会效益,如此不断往复,形成良性循环;对于外援,既要积极争取,又不依赖等待”,自强中学赖此走出创办初期的困境。另外,毕盛麟创立了“在提倡无私奉献的前提下,实行能者多劳,多劳多得,重责多得,优质多得”的按劳分配工资制度。从而,自强中学彻底砸烂了铁饭碗,打破了大锅饭,端掉了铁交椅,把教职员工的责、权、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了他们的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使教改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教育教学质量一步一步提高,学校开始了稳步发展。

时至今日,自强中学在毕盛麟同志的带领下,已经走过了26个春秋。现在的自强中学从原来的“三无”学校一跃成为一所占地62.49亩,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6136.4平方米,拥有教学班级41个,现代化教室15间,多功能运动场、实验室、网络室、活动室、阅览室一应俱全,教职工138人,学生3252人的知名中学。从2006年至2010年,自强中学再次实现了校园硬件建设的“三级跳”。目前,学校总资产上亿元,已经被建设成为一所能够完全保证教学需要的绿色学校。自强中学创建至今,共计为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输送了近万名优秀高中毕业生,同时为威远普通高中输送了近4000名优秀初中毕业生,成为威远高考、中考的一大支柱。学校先后19次被评为内江市高中教育教学先进集体和威远县素质教育先进集体,多次被评为内江市社会力量办学优秀学校,成为全省民办学校的一面旗帜。

然而,毕盛麟的影响远不止于此。他的思想品质在办学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自强中学和每一个自强人的精神特质: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的“自强精神”。 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全校教师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和“人人都是才,人人都能成才”的教育理念,坚持全天坐班,主动牺牲休息时间为学生服务;全校学生也能够自觉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努力成才。毕盛麟用他的魅力为自强中学创造了一种温馨、和谐、严谨、力争上游的校园文化氛围。

毕盛麟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自强中学的财产属于人民”。学校早在上个世纪就修了几十套教师住房,但是直到现在,毕盛麟居住的72平方米的住房也是学校的,每月按规定给学校付租金。他十分关心爱护贫困学生,除了要求学校每年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外,他还拿出自己有限的工资为贫困学生解决生活费、医药费以及读大学的费用。许多学生家长尊称他为“救命恩人”、“活菩萨”。毕盛麟同志用他的实际行动为自强中学迎来了社会声誉,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教育家的无私奉献。

(市教育局办公室)

新闻推荐

威远村民张彦渠的致富经:玉米地套种水稻 8分田一年多“捡”200斤谷子

◇唐兆权文图水稻和玉米一个是水田作物,一个是旱地作物,从来就是互不相干。8月31日,记者在威远县新场镇上游村2组村民张彦渠的玉米地里却看到水稻和玉米长在一块地里。这块地围着玉米一圈...

威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威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春蚕到死丝方尽 但留一缕在人间——记民办教育家毕盛麟)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