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威远新闻 > 正文

高擎科技创新大旗

来源:内江日报 2013-12-31 03:58   https://www.yybnet.net/

(上接一版)

“今年,共承担科研项目10个,其中主持国家项目1个、省级项目3个。育成新品种(组合)4个,超高产品种内5优39同时被遴选为2012至2014年国家及四川省主导品种。”水稻研究所负责人说,今年8月、9月,经省级专家组现场验收,内5优39同田中稻+再生稻两季亩产达1172.8公斤,创川东南最高纪录。

水稻育种成绩斐然,小麦科研更是取得历史性突破——

“条锈病”在四川有小麦的“癌症”之说,一旦发生就可能造成重大产量损失。今年1月,攻克了这一难题的“小麦——簇毛麦远缘新种质创制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同获2012年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这是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发以来,内江获得的唯一国家技术发明奖。

站在徐徐轻摇的小麦试验田边,获奖者、市农科院副院长黄辉跃研究员笑言:“作为四川省麦类育种联合攻关组副组长单位,我院先后承担了国家863专项子课题、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省育种攻关等重点课题。培育的内麦8号、9号、10号、11号、内麦836等系列品种连年被列为四川省主推新品种和全国主导品种,在长江上游冬麦区推广种植,对控制西南区小麦病害的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麦系列品种,种植面积占内江70%以上,成为全省主栽品种,累计推广面积3900万亩以上。”

内江以“甜城”闻名,源于特产甘蔗、蔗糖、蜜饯。随着糖业滑坡,“甜城”不甜。市农科院致力于发展甘蔗科研生产,为恢复甜城美誉而不懈努力。

在市农科院甘蔗试验基地,记者见到粗壮、高大、茂密的蔗林像一堵堵墙,置身其间,人影随之淹没。随行的甘蔗研究所所长杨建扯下一根枯黄的叶子,顿时露出甘蔗紫红的颜色。

“这是从2007年开始选育,今年通过省审定的果蔗新品种‘甜城99’,不仅颜色鲜、筒子长,而且水分足、甜又脆,综合性状优良,市场竞争力强。”杨建兴奋地说,“这是我所育成的第二代果蔗新品种,有望成为全国主栽果蔗品种。”

作为中国甘蔗协会副秘书长单位,市农科院在国内享有较高学术地位,先后自育了优良糖蔗、果蔗、能源甘蔗品种27个,推广至我国南北20多个省(区)。近年来在全国率先开展果蔗育种研究,育成了大陆首个果蔗专用品种甜城18号,填补了国内自育果蔗品种空白,让甘蔗承载和传承了“甜城”美誉。

玉米育种在市农科院曾一度中断,从2003年开始重新起步,课题上马后,院领导高度重视,抽调骨干力量开始“破冰”之旅——

课题承担人员不负众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沉浸其中,乐此不疲。每年像候鸟一般迁徙,往返于内江——云南——海南,从成千上万材料中选育优良株系,犹如“沧海求珠,沙里筛金”。

十年亮剑,一朝胜出。通过不懈努力,现已选育出“神龙玉8号”、“邦玉101”两个品种,通过了省级审定。另有5个后续组合正参与国家、省级玉米新品种区试。并获得内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搞好传统优势农作物育种的同时,市农科院按照主动服从服务于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不断拓展研究新领域,把科研的触角伸向食用菌、甘薯、蔬菜、林果、养殖、油菜等方面,专门成立研究机构,配备科技人员,为内江“三农”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搭好台,唱好戏。科技人员按照各自承担的课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超越时空,潜心研究,取得了可喜成效。

——食用菌引进筛选了紫芝、血芝、美国大灵芝等多个珍稀类品种,仿野生栽培技术不断成熟,并在生产中示范推广。

——甘薯开展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新技术研究,扩繁紫薯新品系10个。

——芦笋、食用豆、黄秋葵等蔬菜新品种的引进及试验示范进展顺利。

——林果发现了突变白枇杷优良品系,现已进入扩繁阶段;引进推广核桃新品种8518、陈燕系列品种,倍受果农追捧。

——养殖开展了以诱捕农业害虫、补充粮食及饼粕、林下散养为主的生态鸡养殖研究,取得可喜进展。

——油菜筛选出了5个双低油菜新组合。内油11-83/603新品系,以出油率高、产量高晋级区试。

这些科研成果的取得,凝聚着科技人员的智慧、心血和汗水!

抓人才:

农业科研厚积薄发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可以撬动地球。”

显然,撬动地球找准支点是关键。“科研立院,支点何在?”在黄跃成看来,“支点就是要拥有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只有有了人才,才能支撑农业科研永续发展。”

但,大凡熟悉农科院的人都知道,过去这里条件十分艰苦,不通公交车、饮用水质差、科研经费缺、职工待遇低……加之,科研人员靠“背太阳过山”,分配到院里的大学生连找对象都很困难,一批批年轻大学生纷纷“跳槽”。

怎么办?“农科院必须千方百计改变落后面貌,花大力气实施人才战略。”全院上下形成共识,在引进、留住、培养人才上下功夫、入深水,充分发挥“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优势,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农业科研队伍,为农业科技创新固本强基。

为此,院领导一班人走出大门,上下“游说”,争取多方支持,使得农科院的饮水、交通、办公、科研条件及职工福利待遇得到了改善,职工精神面貌得到了改观,全院上下形成了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同时,狠抓内部改革,建立健全各种机制,加强人才教育培训,每年对新进人员进行入职培训,形成了“以老带新,推陈出新,师徒结对”的良性工作格局;鼓励职工进修深造,充电洗脑,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创建科研平台,让有能力的科技人才施展才能,打造自己的品牌专家;构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选好用活中层干部,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狠抓文化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职工,不断聚集正能量。

条件的改善、制度的完善,使农科院步入了良好发展轨道,一批批科技人才纷至沓来,接纳农科院抛出的“橄榄枝”。近年来,先后引进高层次和急需人才30余人,培养党员科研骨干21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5人。这批年轻科技工作者充满朝气,为农科院发展注入了活力。

李华雄博士说:“农科院对我们年轻科技工作者都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充满了信心,愿意扎根这片沃土,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随着人才战略的实施,农科院科研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全院有在职职工17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26人,博士、硕士28人。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3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四川省优秀专家2人、国家综合试验站站长2人。内江市突出贡献专家9人次。“十一五“以来,全院科技人员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8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同时,在156名离退休职工中还有一批老一辈的科技工作者,他们是农业科研的宝贵财富,为农科院的科技事业发展发挥着余热。

“如今,农科院正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工作氛围,通过优化服务、深化改革、强化培训、引进人才,打造人才建功立业的环境,努力建成一支高水平的科研队伍。”黄跃成如是说。

抓转化:

农业科研效益凸显

有了成果、有了人才,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让科研成果“落地”生金,是农科院主攻的又一方向。

近年来,农科院以项目为纽带,大力开展对外开放合作,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大户、基地联姻,迈出了可喜步伐。

目前,该院与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稻所、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以及简阳、安岳、隆昌、东兴区等基地示范县建立了合作关系;与德农正成种业公司、荣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建立了水稻、玉米联合育种合作关系;与丰乐种业、神农大丰等上市公司,以及中国种业集团等央企合作,年推广水稻新品种400万亩以上。内香系列水稻品种“十五”以来成果转化率达100%。今年9月,又与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农科院对外合作跃上了新台阶。

黄跃成说:“对外开放合作,实现了‘鱼\’与‘熊掌\’兼得,达到了互利共赢目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科院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

如何高举公益性科技服务大旗,引导多方“演员”把现代农业的大戏唱起来,让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强健“三农”的“身子骨”?

市农科院立足实际,积极开展科技一体化服务,派遣科技人员深入示范基地结对帮扶;适时开展科技下乡,宣传先进技术,推广优良品种;开设科技讲堂,传播科技知识,培育新型农民……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达到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带产业、促增收的“一石多鸟”功效。

威远县镇西镇杨家嘴村,以前种植果树效益不高甚至亏本。2008年,该村引进果蔗新品种甜城18号种植3亩获得成功后,面积发展很快。2009年扩种到50亩,2010年达到500亩,2011年发展到1200亩,2012年成立绿舟甘蔗农民合作社,种植面积突破2000亩。该村采取“合作社+公司+党支部+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使种植甜城果蔗亩平纯收入达到4500元以上,带动合作社社员增收1000多万元,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种植户说:“农业科技给农民带来了福音。”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由于宣传示范到位,市农科院选育的水稻、小麦、甘蔗、玉米等优良新品种,得到了广大农户认可,彻底改变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目前,内香系列新组合在内江种植面积已占半壁河山;内麦系列品种种植达70%以上;甘蔗新品种种植达2万余亩;玉米新组合在内江部分县(区)、乡(镇)示范推广,深受农户欢迎。

唯进步,不止步。农业科研犹如一道没有终点的考题,市农科院正努力朝着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富有特色、充满活力”的地市级农科院方向前行,奋力为内江农业科技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

新闻推荐

小河镇把握导向提高质量 精心抓好宣传工作

(杨林)威远县小河镇在分析去年宣传工作中的得与失的基础上,精心谋划2014年宣传思想工作。——壮大队伍,提升质量。充实通讯员队伍,在现有通讯员的基础上,充实一定数量的年轻、文化素质高、写...

威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威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高擎科技创新大旗)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