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农民分散零碎的承包地集中成片,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在从内江市农村显现出来——
◇本报记者易平文/图
改田改土良田连片
10月29日,记者来到隆昌县响石镇喜神村2组、6组采访,看到很多村民正在改造田土,已改好的土地集中成片,种上了蔬菜。
现年50岁的喜神村2组村民张兴财说,过去这些田土都是一家一份,或一家一块,分割得很小很细。近10多年来,由于农业生产资料持续上涨,许多村民觉得种庄稼不划算,于是把它闲置了。
“村上的青壮年大部分都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老人、妇女和儿童,大量田土撂荒,实在可惜了。”村民张敏淑说,今年以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小块田土进行了改造,将其连成一片,村里已经有几百亩了。
村民告诉记者,村上把每亩土地按照农作物一定的产量定价收回,然后租给业主成片经营,村民还可以就近打工。“这种既收租金,又打工的办法很划算,每月有几百元纯收入。”村民对土地流转表示赞同。
隆昌县圣灯镇三台村,记者看到了改造后的成片良田,水稻收获后都种上了蔬菜。村民李永民乐呵呵地说:“这些撂荒的田土,通过改田改土,集中成片承包给业主,村民也增加了收入,日子越过越好了。”
隆昌县响石镇喜神村2组、80岁的村民黄正容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国家实行土地家庭承包制,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农民再也不愁吃、不愁穿了。
“但到了21世纪初,外出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土地开始出现撂荒现象。”村民张朝全接过话说,特别是近几年,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田土大量撂荒。但一些地方把零碎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建设成为“连片土”,租给业主经营。
响石镇喜神老林村联合党支部书记伍跃方说,如今,经济社会正在快速发展,农村需要建设“连片土”,这是大势所趋。
土地流转农民得实惠
伍支书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该村通过国家项目,已改田改土100多亩,目前已有53亩租给了业主,其他的良田正在联系新的业主,相信不久就会有“能人”来租地。
“家庭承包制只能解决‘肚子\’,但解决不了‘票子\’。”伍支书说,国家通过项目投资,在农村改田改土,极大地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作为村干部,就是要积极配合上级工作,向村民宣讲土地规模经营的好处,让村民得到更大的实惠。”。
记者在响石镇、圣灯镇公路沿线看到,到处都是改良后的成片田土,一望无边,规模宏大。
据几位受访的业主介绍:改田改土前,农民种植的水稻亩产700~1100斤;改田改土后,水稻亩产量达到900~1300斤。
“增产增收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成本低了,产量高了,人员少了。通俗地说,就是集中了土地、资金、种子、化肥、农药、薄膜等,减少了大量的生产管理人员(农民),批量生产与个体生产的差异与优势,立竿见影。”业主们说,农业生产资料和管理成本的下降,是他们赚钱的主要原因。
田土租出去了,农民又干什么呢?村民告诉记者,把分散的、小块的土地集中在一起流转,村民每年收租金,也可以外出务工或就近打工。现在,农民的生活有保障,日子也过得清闲幸福。
一批农业产业园区建成
其实,隆昌县响石镇喜神村、圣灯镇三台村只是内江市建设“连片土”的一个缩影。
连日来,记者在内江市农村采访时,随处都能看到一望无边的良田、规模宏大的农业产业园区。如市中区永安镇、朝阳镇、凌家镇的10万亩农业产业园区,东兴区田家镇、柳桥乡的农业产业园区,资中县银山镇的万亩农业产业园区,威远县向义镇的万亩农业产业园区、东联镇的万亩柠檬基地、东联镇千亩柚园基地等,都是内江市建设“连片土”,实行土地规模经营的真实写照。
“通过大规模改田改土,集中生产,内江市各地已形成了一大批‘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让广大村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市农业局负责人说。
据市农办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内江市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支持,通过项目改田改土,集中规划建设了一大批农业产业园区。而土地集中成片经营,也是内江市未来农业生产的“正能量”,发展大方向。
记者获悉,许多地方党委政府主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一大批村民返乡创业,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农村休闲观光农业。如市中区全安镇300亩甘蔗基地、东兴区高梁镇千头生猪基地等,这些都是土地规模经营所产生的连锁效应。
新闻推荐
(威纪宣)近日,威远县以县委办、县政府办名义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社区)监督委员会建设的实施意见》,突出“四个明确”,积极探索村监委有效开展监督的方法和路径,促使村监委成员规范履职、规范监...
威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