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授予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2012年度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称号的决定》,威远县荣获全省“2012年度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同时,威远县连界镇荣获“2012年度环境优美示范乡(镇);靖和镇万年村等10个村庄荣获全省“2012年度环境优美示范村庄(社区)”称号。
消息传开,全县上下无不为之欢欣鼓舞。是的,曾经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市发展跟不上经济脚步的威远,成功“击败”强劲的兄弟城市、揽获“环境优美示范县城”称号。
荣誉为什么属于威远,威远凭什么能获此殊荣?让我们走近威远,探访荣誉的背后,这座城市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和努力。
◇本报记者 徐静
规划引领
深入推进环境治理
“这,还是我记忆中的威远吗?”市民王艳是威远人,已在外地工作和生活多年。9月10日,专程赶回来参加朋友婚宴的她,对威远的巨大变化感到欣喜。
昔日脏乱喧嚣的小县城已脱胎换骨,县城变得更大、更干净,道路四通八达、天空更加蔚蓝,空气更加清新。有这样感受的不止王艳,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威远人都见证着城市的进步和巨变。
进步的背后,是一种理性思维的回归。人们不再盲目地追求GDP,在评价一座城市发展程度时有了更高的标准。其中,越来越多的人居环境因素也变得缺一不可:交通是否便捷、街道是否干净整洁、空气质量是否良好……
苛求的实质,其实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众更加期盼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能“比翼齐飞”、和谐共荣。
顺应民心民意的县委、县政府以前所未有的魄力和决心,牢固“抓环境治理就是抓发展,抓环境治理就是抓民生”的大局意识,找到了突破口。主动向“城市病”开刀,让绿色溢满城市,让幸福簇拥市民。
“铁腕”推进,气势如虹。有良好基础的威远县在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创建过程中,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严管重罚、长效管理”的工作原则,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加大治理力度,使城乡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城乡面貌不断改善,离宜居城市越来越近。
“我们要把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创建工作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动员大会上,县委书记曾云忠态度坚决,并指出创建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按照安排,连界、靖和两个镇以及庆卫镇庆丰村、镇西镇护民村等12个村也列入2012年度全省“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争创范围,力争成为新一批“示范地”。
为使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威远县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罗平为组长,县委分管领导为常务副组长,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为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相关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领导小组,制定了任务分解表,明确了总体目标、分项目标、主要任务、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
同时,威远城区被划分成97个包干包点(将全县97条街道划分成18个创建片区),由17个部门牵头,责任层层落实,各部门都要保证辖区明亮整洁。
厉兵秣马,“粮草”先行。为保证工作进展顺利,县委决定从2012年起,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同时,县财政每年将城市建设配套费60%用于市政园林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和改造提升,40%用于增加城管执法人员和清扫保洁人员的数量、提高相应待遇、增添和维护环卫设备,保证县城实行24小时保洁,垃圾日产日清。
据了解,围绕“创建省级优美示范城镇乡村”工作,威远县还修改完善了《威远县2012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目标考核办法》,从健全工作机制、完善规划体系、加快设施建设、改善环境面貌、提升城镇形象、提高居民素质、示范要求达标等7个大项、56个分项进行量化,分别按目标任务所含项目进行分类考核,确保创建成功。
常抓不懈
持续更新人居环境
路,曾是威远发展的软肋。人们畅想未来,城市交通四通八达。
随着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不断推进,威远决策层清醒地认识到,环境的营造离不开路的打造,决定新改扩建城市骨干道路5条、市政道路11条,逐步构建起外通内畅的立体交通网络,让路的延伸拓展城市发展。
对路的长期渴望,彻底点燃了威远上上下下的建设热情。争分夺秒、加压奋进间,花城路、锦城路、建业大道、三河路等城市道路相继建成,让威远一跃成为内江道路交通最为发达便捷的县(区)之一,也为创建活动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道路畅了,车辆来去自如,市民渐渐发现,城区的扬尘少了,能见度高了,市民对“尘都”的埋怨越来越少。
“在威远,重载车辆是不得入城的,在有效遏制扬尘污染的同时,也减少了城市噪音和交通拥堵。”县治理办主任董凤玲告诉记者,为减少城市扬尘,威远县对建筑工地、车辆运输都有严格要求,并加强了日常监督检查,主动“拒绝”更多扬尘。
除此之外,威远县还重视造绿工程,让绿色成了该县的流行色标。漫步街头,道路两侧的常绿植物生机盎然,公园里、小区内也是绿树成阴,人们置身其中犹如来到一片绿的海洋,心情愉悦。
绿满威远,花映婆城。该县在县境内14条主要公路、6条主要河流、成自泸赤高速公路威远段、全县所有场镇周围和场镇街道以及县城城周进行了绿化造林。下半年,还将重点实施资泸路、荣威路补植补造、感恩寺、四方综合体新造林绿化和成自泸赤高速公路威远段绿化,目前已完成栽植4.5万株。
如今,漫步街头,“生态威远”变得随处可见,一座清新宜人的宜居都市正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绿色已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生产力和动力。
水是一座城市的“美丽底线”。近年来,威远县高度重视水的质量,大力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严格落实“河长制”,积极组织实施威远河、新场河流域专项整治,依法取缔了非法采(洗)砂石厂17个、非法淀粉加工企业4户,关停石灰窑7户。同时, 加强了饮用水源区生态环境、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解决了4.7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仅2012年,清理河流、渠道320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5个,保证了水环境安全。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环境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县委、县政府舍得出钱:
2012年,威远县投入246万元完成交通安保工程25公里;安装红绿灯26套,设置机动车、非机动车临时停车位764个;完成公厕新建5座、垃圾库新建5座,新增果皮箱300余个……
城市品位源自细胞工程、基础工作,通过狠抓净化工程、黑化工程、绿化工程、美化工程、亮化工程,威远县城市品位得到不断提升。
在广阔农村,村民爱美的意识越来越强,农房风貌塑造、垃圾集中入库,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群众喜笑颜开。据了解,各镇用于基础设施、风貌改造、购置环卫设备资金超过1亿元。
全民动员
人人都是创建使者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用“绿色行为”经营“绿色生活”,已经成为威远市民的时尚追求和生活理念。
深入人心的理念源于全方位的倡导和宣传。在创建优美示范县城过程中,威远县为迅速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开展宣传发动,着力营造创建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车、公示栏等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县城创建工作,营造了浓厚的创建氛围。全县共播发宣传稿件1200余篇次,制作专题片19部,设置宣传标语460余幅,印发宣传资料13万余份,发送宣传短信10万余条。
丰富活动载体,竭力带动全民参与。扎实开展“七进”活动,进一步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深入企业开展了“进企业”知识问卷调查。积极开展“进社区、进村组”评选活动,举办了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征文演讲。广泛开展以机关文化长廊建设和办公环境优化为主要内容的“进机关”活动。在各学校中持续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以学生带动家庭开展“进学校、进家庭”活动。结合“天下穹窿·魅力威远”第二届旅游文化节推动治理工作“进景区”,使更多的人知晓威远、融入威远、建设威远。
突出示范引领,努力提升市民素质。组织开展了“除陋习、树新风”、文明劝导等活动,引导群众自觉遵守《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等规定。全县共组建志愿者队伍70余支,开展志愿者服务150余次;组建文明劝导队10支,坚持开展文明劝导。广大城乡居民文明卫生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乱吐、乱扔、乱贴等不文明行为明显减少。
环境优美示范县城观念不仅深入人心,大家更是争先恐后地进行创建,首当其冲便是一群有责任感的工业企业。
今年以来,四川省煤焦化集团的煤焦窑干法熄焦节能技术改造,沙湾煤业公司、侨生煤业的瓦斯抽采及瓦斯发电项目,建材行业大规模淘汰老式轮窑技术改造成新型节能型隧道窑……目前,全县已改造24个企业38条生产线。
下一步,不少企业将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钒资源综合利用、60万吨焦化技改、威玻六期池窑、白塔一期工程等项目竣工投产,100万吨干法熄焦、威玻七期池窑等项目加快推进,煤焦油加氢、合成氨、三帝陶瓷生产线等项目启动建设……
环境示范城市的创建让家园变得更加光彩夺目,美丽动人。今日威远,城市与自然已和谐共生。我们相信,荣誉的获得是起点、不是终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一场永不“停战”的持续战役,一场让老百姓生活更美好的战役。
新闻推荐
(唐兆权)没磕碰、没摔跤,膝盖处“莫名其妙”长出一个包。近日,威远县新场镇红村村23组60多岁的村民王中生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困扰自己几个月的那个“包”里,竟然藏了一根针。4个月前,王中生发现...
威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威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