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根康 本报实习生 杨彩红 文/图
2007年,在全国人口计生长效机制暨计生村民自治经验交流会上,威远县、镇、村三级均在会上做了经验交流,成为全国唯一县、镇、村三级同时做经验交流的县区。近几年,威远县先后获得了“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集体”、四川省“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先进县”等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荣获内江市委、市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一等奖。威远县推行的“七步骤、八承诺、九上门”工作模式被国家计生委在全国进行推广。
2013年4月24日,笔者跟随“市人口计生基层行记者采访活动”记者团走进威远县,深入基层,探索威远县人口计生工作的新途径。
尊重民意,基层群众自治见成效
在威远县的“市人口计生基层行记者采访活动”见面会上,笔者听说了这样一件“怪事”:2012年10月,镇西镇花祠村计生副主任龚平真,因为工作忙,忘了送“生殖健康服务”通知书给2组的郭玲。事后,龚平真按《计划生育服务协议》约定,从自己的村计生考核奖励中扣减了50元,给郭玲作为补偿。
花祠村村支书李德生介绍,花祠村通过召开院坝会、村民代表会和村两委会,在组织村民反复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基础上,起草了《计划生育村民公约》和《计划生育服务协议》初稿,交村、组和村民“三上三下”反复讨论、修改,对群众提出的29条意见,除3条不符合法律政策外,其余全部予以采纳。最终形成了符合全村大多数群众意愿的《花祠村人口和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在制定了村规民约后,又按照相互信任、平等协商和“三不签”(本人不在场不签,本人不同意不签,本人有疑问不签)的原则,村委会与全村育龄夫妇签订了《计划生育服务协议》。
威远县按照村规民约和服务协议,对新婚、怀孕、生育、节育等对象,开展“九上门”服务(一是为新婚夫妇送新婚健康知识和生育政策上门;二是为符合政策生育的夫妇送《生育服务证》或《生育证》上门;三是为怀孕的妇女送优生优育和孕期保健知识上门;四是为产妇做到看望慰问;五是为产妇送避孕知识和避孕药具上门;六是了解长效节育措施落实上门;七是术后随访慰问上门;八是为已婚育龄妇女,送生殖健康服务通知书上门;九是为计划生育户送奖扶政策和优惠政策上门。)“‘九上门\’服务虽然很辛苦,但赢得了群众对计生干部的信任。”李德生说。
村规民约和服务协议是否执行了?村里的计生工作做得怎么样?李德生说道,花祠村每半年召开一次村民代表计划生育评议会,对村干部抓计生工作情况、对协议执行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只要村干部没做好计生工作,村民代表和村计生监督员要投不满意票;奖励扶助和计生“三结合”帮扶等事关村民切身利益的事情,需由村民代表讨论并进行张榜公示;对人口出生、落实节育措施、奖励政策的落实情况,每季度进行公布,接受全村村民的监督。
“实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以后,花祠村的计生工作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李德生说,现在群众观念转变了,觉得计生干部是在为他们服务,因此主动参与、积极支持计生工作;同时有《计划生育服务协议》作监督,计生干部主动找群众、帮群众跑路办事,干群关系更融洽了。
目前,镇西镇花祠村全村有664对已婚育龄夫妻,已有635对签订了协议,签约率达到96%以上。
“八个一”服务工作法,温馨优质获好评
资料显示:“自2011年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以来,威远县紧紧围绕‘做优服务、提高质量、群众满意\’的目标,在‘服务\’上下了大功夫,全面推行‘八个一\’服务工作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那么,何谓“八个一”?
威远县计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曾莉说:“八个一,即一个温馨、舒适的服务环境;一套科学、温馨的孕优科普知识宣传单;一对一的贴心咨询服务;一份香甜可口的早餐;一份热情周到的服务;一次适时的随访服务;一套便捷的服务流程;一套规范的档案管理。”
“‘八个一\’服务,真的暖到人心里面去了。以后我有朋友要孕检,我一定推荐他们来。”不少群众纷纷表示。威远县自2011年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以来,全县共服务10965人次,共检查出高危人群1390例,占检查人数的12.68 %,有效降低了婴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协会+基地”,助民奔小康路
近年来,威远县创新协会组织设置形式和活动方式,在农村产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兴农村经济组织上建立计生协组织进行了尝试和实践,逐步走出了一条依托农村新兴经济组织凝聚会员群众,发挥协会作用,带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新路子。龙会镇水库社区“协会+基地” 工作模式就是威远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的一个缩影。
4月24日下午,笔者跟随“市人口计生基层行记者采访活动”记者团走进威远县龙会镇水库社区。
在“花卉大棚种植基地”,笔者看到,尽管大棚外艳阳高照,但大棚内和风徐徐,花苗青翠,花朵娇艳,两名工人正在忙着清理花圃中的杂草。
正在清理红掌园中杂草的农村妇女笑着告诉笔者,她叫陈学芬,是龙会村4组的村民,同时也是村里计划生育协会的会员之一。早在大棚建立之初,她就过来当花农,赚钱补贴家用了。“我丈夫在外务工,孩子在上学。这儿离家近,既能照顾家庭,补贴家用减轻家庭负担,又能学到知识。同时我家还能享受到计划生育补助,一家人过得很幸福。我很感谢计划生育这个好政策。”陈学芬激动地说。
陈学芬是威远县龙会镇水库社区计划生育协会“协会+基地”工作模式下的受益者之一。龙会镇水库社区是一个农村社区,在1985年成立了计划生育协会,在2010年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探索“协会+基地”工作模式,主要利用部分会员属基地员工便于集中的优势,以基地为核心搭建计生协活动平台,使基地成为社区计生协的热点、焦点、亮点和辐射点,从而增强计生协的组织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通过健全协会队伍网络,建好会员引领的基地,推行‘协会+基地’模式、帮助群众共同致富,最后达到促进人口计生工作发展进步的作用。”威远县龙会镇计生办工作人员李晓霞说。
家住龙会镇水库社区4组的会员陈秀英,家里种植了5亩柠檬,年产约7000斤,由于唯一的女儿外嫁,家中只剩下夫妻俩,常常忙不过来。计划生育协会得知这一情况后,在农忙时,组织会员到她家帮忙给柠檬施肥和采摘。
“计划生育就是好,多亏了计划生育协会的会员们,多亏了他们,我5亩柠檬才有丰收。”陈秀英说,她还要通过自身的切身经历,鼓励村中的新婚夫妻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目前,威远县龙会镇水库社区有“花卉大棚种植基地”、“蚕桑养殖基地”、“柠檬种植基地”和“生猪养殖基地”。2012年,蚕桑养殖达到90亩,年收入56万元;花卉种植104亩,年产值300万元左右。会员及家人通过在园区学习花卉种植,促使全镇及周边镇共有10余户种植花卉50余亩,年收入100余万元。种植柠檬480亩,年产值24余万元;参加柠檬加工厂务工收入有10余万元;育肥猪年出栏数320余头,产值65余万元;能繁母猪65头,产值60余万元。推行“协会+基地”模式,帮助发展生产,2012年底,社区人均纯收入7454元。
通过“协会+基地”这种形式,既增强了社区计划生育协会的凝聚力,又促进了群众的生育观念的转变,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得到改善,小康家庭增多了。2012年,威远县龙会镇计划生育协会还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协会先进集体”。
新闻推荐
(刘榴记者徐静实习生陈亮)塑造“粮食人”新形象,谱写威远新篇章,实现伟大中国梦。在各地认真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的时候,威远粮食人也有自己的新梦想,以扎...
威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威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