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威远新闻 > 正文

民付村的“富民秘密”——威远县新店镇民付村发展纪实

来源:内江日报 2013-04-19 05:28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实习生陈亮记者徐静文/图

家家户户有空调、80%以上的家庭安装了宽带、水泥便民路通到了每家每户的门前、一辆辆轿车开进了家门……

以上文字所描述的,不是城里的某个高档住宅小区,而是一个以农业产业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小村庄——威远县新店镇民付村。

人们不禁要问,一个看似普通的小村庄,村民的生活却比许多城里人都要“滋润”,这里面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原来,近几年该村党支部本着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初衷,带领村民大力发展“锅炉姜”产业,使该村逐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仔姜生产基地。

产业兴旺了,村民自然也就富裕了。2012年,民付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万元,成了名副其实的“民富村”……

夯实党建基础为发展添动力

走进民付村,感受最深的就是这里浓厚的党建气息:道路旁、田坎上、土地里,随处都能见到鲜红的党建标语。其中有一条标语特别引人注目,上面写着:“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

响亮的口号,是村党支部为村民谋福祉的承诺。而他们,也时时刻刻地在履行着诺言,紧紧围绕全村中心工作,抓党建、壮产业、建新村。

每年初,民付村党支部都会组织党员干部出谋划策,并结合党员的建议,为当年的发展制定详细的计划。

“产业规模要扩大多少、村道要新修多少、池塘要修缮多少……与发展有关的事,都得有周密的计划。”村支书李海彬告诉记者,除了制定发展计划,村里还成立了监督委员会,专门负责监督项目实施、财务公开等情况。

这种规范化、制度化的村级管理方式,民付村已经坚持了10年,有效地促进了该村基础建设和产业的飞速发展。

大处着眼全村发展,小处为村民办实事。

在民付村,村民的事,就是村干部的事。在民付村,如果村民需要办理关于计生、民政等方面的事,只需要将材料带到村里的代办点,村干部就会帮他们一一办妥。

能够拥有这样一支为民利民的党支部,得益于民付村扎实的党建工作:

村支部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了定期办公制、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等制度,全面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凡属村级重大事务或重大财务开支,都按“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程序进行,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进一步实现了村级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建立健全了村干部学习、考勤、考核等相关制度,认真开展村干部公开承诺、践诺活动,实行村干部年度考核同绩效工资挂钩制,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村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到重庆、云南、贵州学习考察生姜等蔬菜种植技术,提高带领村民致富能力。建立村级后备干部管理人才库和培养机制,积极从大学生村干部、致富能手、营销经纪人、返乡农民工中发现并培养村级后备干部11名。

积极开展党员“三向培养”活动,每年重点在大学生村官、外出返乡人员、致富能手、创业能手中发展党员2~3名,增强党员队伍活力。

……

2012年6月,民付村党支部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这是对民付村党支部党建工作的极大肯定,也是对他们为村民谋福祉的极大肯定。

做大产业支撑促进农民增收

在民付村一块种植生姜的土地里,种植大户李大姐正和前来务工的村民一起挖生姜。大家分工明确,有的将生姜从土里挖出来整理成堆、有的用小刀将根部削下装好。

“生姜销路好,每天都有人来拉货,我就请了一些人帮我挖。”李大姐一边抬头说话,一边用小刀麻利地削着生姜。她拿起一根生姜说:“像这种质量的,批发价6元一斤,好点的能卖到10多元一斤。等一会儿挖完了,就拿到下面去,有货车来拉。”李大姐所说的“下面”,是指村口的“民付村生姜市场”。

从头一年的12月到来年的5月中旬,是民付村收获生姜的时节。在这段时间,每天晚上的7点到11点,是村子里最热闹的时候,以民付村为中心的周围村组的生姜交易都在这里进行,前来批发生姜的车辆、商贩络绎不绝。

如今,民付村的生姜除销往省内多个市州外,还远销广东、天津、南京,甚至出口韩国、日本等,并成为重庆某食品公司生产火锅底料及调味品系列的最大货源。

据了解,2012年民付村的生姜销售量达1万多吨,总产值5000多万元。仅生姜一项产业,就给村民们带来了人均1万余元的纯收入。收成好的年份,部分生姜大户一年的收入可达40余万元。

生姜产业搞得红红火火,这里面可有什么诀窍?

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在多年的生姜产业发展过程中,民付村早就成了一块“老姜”,深谙做大产业促增收的道理:

一是明确发展思路。村党支部确定了“壮大生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和谐新村”的发展思路,力争2013年底生姜种植突破万吨,纯利润达到3000万元。积极探索“小窝姜”的种植,填补“锅炉姜”收获后留下的市场空白;

二是扩建批发市场。将原有的6亩生姜批发、销售市场扩建至12亩左右;

三是创新发展模式。创建了“公司+农户”、“支部+协会”的产业发展模式,为种姜大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建立党员种植大户与群众“一帮一”、“一帮多”的技术帮扶制度,择优选出了14名种植能手,定期开展技术传授、讲解、指导等工作,加强示范帮扶。目前,民付村85%的农户都种上了生姜,并辐射到周边帽塘、长塘等村,生姜种植形成了规模化、规范化发展模式;

四是解决发展难题。村党支部积极为种植大户协调生姜种植的土地、资金等问题,解决村民扩大生姜种植规模难题。每年为村民在外村协调租用土地300余亩;并协调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业银行专门在民付村设立了贷款发放点,每年发放贷款周转资金1000多万元。

按理说,仅靠生姜产业带动发展,已经足够。但勤劳智慧的民付人似乎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们以生姜产业为龙头,开始探索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目前,他们已探索出了一条“生姜+蔬菜+渔业”的发展模式,即在生姜种植淡季,引领农民发展豇豆、辣椒、葱、蒜等时令蔬菜,并发展了200多亩的专业鱼苗养殖场,主要销往宜宾、重庆等地。抓住成自泸赤高速公路有一个入口在民付村附近的契机和村上有一个200亩水库的优势,正规划修建一批集休闲、娱乐、餐饮、住宿的农家乐,吸引周边城镇居民前来休闲度假,进一步增加村民收入。

推进基础建设改善生产环境

说起商贩前来批发生姜,就不得不提民付村的道路。

“在我们村,村道和省道相通,便民道修到了家家户户的门口。”村民们自豪地向记者说起一件“怪事”——商贩都喜欢晚上到民付村拉生姜,“他们开车来,不止到我们村拉货。有些村的路不好,必须要白天去,以免晚上出不来。而我们这里,汽车到哪里都是平坦的路面,晚上来也不担心。”

随意在民付村走走,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了这里交通的便利:全村80%以上的组通水泥路,村公路与省道相连,村组公路相通,便民小路连院,纵横交错的路网,在绿油油的田地间划出了一道道美丽的弧线。

“村民们平时卖菜根本不用出家门,汽车直接开到家门口来收。”村支书李海彬说,再过不久,村里就能实现全村村民小组通水泥路的目标。

此外,近年来民付村还大力实施水利工程。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先后建成小微型蓄水池46口,整治山平塘26口,砖砌田埂2600米,达到规模养鱼200亩左右;建卫生井101口,基本达到提水有源、引水有渠、蓄水有塘、集水有池。

实施新村建设工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对全村实行新村建设统一规划。争取县级专项资金200万元,实施村办公室及附属设施建设,积极打造敞开式办公、开放式服务的“1+6”模式村级活动场所。加大全村水、路、电、气、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采用统一改造和农户自改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新村风貌改造,全村有300多户对住房和庭院进行了改造、翻新,80%以上的农户实施了以改厨、改灶、改厕、改圈为核心的新农村建设户办工程,50%以上的农户建了沼气池和卫生井。

……

民付村成为了真正的“民富村”,村民的生活让人心生羡慕。而民付村的“富民秘密”,看起来却是如此的简单:党建添动力、产业促发展、基建做保障。

正是这样简单的“富民秘密”,被民付村运用得淋漓尽致。我们由衷地希望,民付村能继续延续这良好的发展势头,辐射带动周围村组乃至全县农村产业的发展。

新闻推荐

搭建干群联系新平台——威远县成立“民生热线中心”

(胡易林)为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威远县在镇西镇探索建立“民生热线中心”,通过电话接访、现场接访等方式受理政策、法规咨询,对基层党组织、党员的检举、控告,为群众排...

威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威远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民付村的“富民秘密”——威远县新店镇民付村发展纪实)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