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明海
3月16日,内江市连界镇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火热景象,100余辆挖掘机、装载机和转运车辆往来穿梭,2000余名工人正进行着紧张施工——作为内江老工业转型升级的一个样本,该综合利用项目自2010年开工以来,一直吸引着社会各界的“眼球”。“现在园区道路已经基本成型,建筑项目进度全部延伸到地面以上,争取今年6月顺利完工并实现点火联动试车。”项目建设部副部长陈智信心满满。
小小片钒里的大产业
一块片钒的“魅力”,到底有多大?
一组数据,可以给出充足的理由:按2011年初的市场行情,一吨钢的毛利润只有100元左右,然而,一吨片钒的生产成本虽然接近7万元,但由于供不应求,市场售价可达40万元/每吨。
钒,属于伴生矿,其来自于钒钛磁铁矿。钒钛磁铁矿不仅是铁的重要来源,而且伴生的钒、钛、铬、钴、镍、铂族和钪等多种成分,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
“在钢铁企业的传统生产工艺中,只着眼于钢铁生产,钒钛长期草率地被作为废渣处理。”陈智介绍。
一个业内广为熟知的故事,道出了钒钛价值从长期被“埋没”到终于被发现的始末——上世纪70年代,一日本公司到我国某钢铁企业进行合作考察,对其大炼钢铁的火热生产场面并不“感冒”,唯一感兴趣的却是该钢铁企业内炼钢过程中堆积如山的高炉废渣,并提出合作的唯一要求就是收购高炉废渣。此举惊醒了我国的钢铁人,发奋自己寻找高炉废渣里的秘密,钒钛也由此得以“一见天日”。
作为稀有金属,钒主要用于合金以改善钢的性能。
更利好的消息在于,来自于行业内的“新政”: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为进一步确保建材的安全性和最大程度地节约钢材,钢制建材中必须添加钒——这意味着钒产品的市场前景得到进一步的拓宽。
形势倒逼下的转型之路
叮叮咚咚的轧钢声、慢慢驶过的有轨小火车、巨大的高炉冲天而立……紧挨着项目建设现场的另一头,是有着几十年历史的川威集团旧厂区。
一新一旧,形成强烈的对比,也见证着这片土地正在铺筑的转型之路。
内江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由内江川威集团承担。作为内江市钢铁业也是传统工业的代表,川威集团从一个地方五小钢铁厂起步,到目前已经拥有年产300万吨钢的产能规模,拥有产业工人数万人,几乎支撑起了所在地——内江市威远县税收的半壁江山。
然而转型之路来得如此匆匆——根据2008年国家钢铁“新政”,五年内,钢铁产能规模在500万吨以下的,将被淘汰。同时随着市场的变化,近年来,钢铁行业生产的利润越来越薄,川威集团概莫能外。
“不仅要进一步发展钢铁,还要向钒钛资源综合利用转型。”川威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企业的转型目标定位在充分利用企业在省内和印度尼西亚拥有的钒钛磁铁矿资源,大力实施钒钛资源的综合利用及钒钛深加工,大力发展钒钛制品、新型材料等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机遇同样诱人——厂区内堆积着如山的高炉废渣和储备着大量钒钛磁铁矿资源,同时还有已经成熟的钒钛提炼技术。
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目前,川威集团已形成年产钒渣5万吨、五氧化二钒5000吨的能力。
打造钒钛综合利用基地
根据规划,总投资106亿元的内江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钒渣20万吨、五氧化二钒1.6万吨、三氧化二钒1万吨、高钒铁1万吨、钒氮合金0.6万吨、钒电池电解液1万立方米、富钛料6万吨、钛材1万吨、液化天然气2亿立方米、含钒新型材料600万吨的综合能力。
“项目建成,将新增年销售收入250亿元以上,年利税20亿元以上,新增就业岗位5000个以上,并可拉动当地物流、服务业等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内江市经信委主任葛强介绍,目前该市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已列入国家层面的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十二五”钒钛产业基地规划》以及四川省钒钛产业发展相关规划。
要实现长足发展,更远的目标还在酝酿中。“要在已经实现钒渣、五氧化二钒工业化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实现高钒铁、钒氮合金等的工业化生产,加快研发和早日实现钒铝合金、钒电池(属新能源)、人造金红石、氯化法钛白粉、富钛料、钛材等产品的工业化生产,同时提高含钒新型材料的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葛强说。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内江将以该市钒钛综合利用项目为基础,打造西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新闻推荐
李崇禧在内江调研时强调本报讯(记者熊润频)9月4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李崇禧一行自成都赴内江,沿途就成自泸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内江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等情况进行调研。占...
威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威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