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辉(右一)耐心向老人讲解健康码领取流程
◇内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瑶慧 文/图
她叫陈莉辉,今年67岁,一个普通却温柔的志愿者。
7年前的一场大病,让她更懂得与人为善的裨益:“帮助他人,回你一句‘谢谢’,或者是期盼下次见面的眼神,这份感动、快乐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
热心“陈阿姨”
伴随疫情防控的特殊要求,今年的春运志愿服务让陈莉辉更加费心尽力。2月1日早上8点多,住在东兴区椑木镇的陈莉辉,早早赶到棬子路长途汽车站大门口,身上的甜城圆梦志愿团红马甲,衬得整个人神采奕奕。
谁能看得出,这是一个从“鬼门关”走过一遭的病人。“现在还吃着药,但心里高兴,一高兴身体也就舒服了。”7年前,陈莉辉被查出结肠癌,这场大病让她更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于是决定投身公益。
“扫一下这里的二维码才能进,不要嫌麻烦,为了他人的健康,也是为了自己的健康。”随着进站旅客不断增多,陈莉辉耐心地为进站旅客重复着相同的服务,不厌其烦,没停下过一分钟。
“陈阿姨是我们里面最热心的志愿者,什么事情都冲在最前面,我们这些小辈都有些不好意思。”同行的志愿者亲切地称陈莉辉“陈阿姨”,不仅仅是因为她年长,更是她做公益的态度,让其他志愿者敬佩。
碰到年纪大一点,不会使用微信的老年人,陈莉辉安慰老人不要着急,领着他们走向人工通道,帮他们登记个人信息,协助他们快速便捷通行,“他们说的每一句谢谢,或者感谢的笑脸,我都记在心里,帮助他人,快乐自己。”
暖心“陈奶奶”
其实,在加入志愿者组织之前,陈莉辉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志愿者”的内核。
5年前的一个周末,陈莉辉的干女儿带着孩子和孩子的同学邓家(化名)来家里做客。看着衣着脏乱、面黄肌瘦的邓家,陈莉辉心生怜悯,关切地询问孩子的情况。“娃娃是真可怜,妈妈很早就过世了,爸爸也生着病,家里条件很困难。”听罢,陈莉辉心里很不是滋味。
当天下午,陈莉辉便跟着邓家来到他家里,“家里又乱又脏,一家人生活过得很拮据。”陈莉辉问邓家,“会做饭吗?”邓家一脸坚定,“当然会,锅里放水、下面,煮开就可以了。”陈莉辉沉默了一会,告诉邓家,“你要先把水烧开,然后再放面。”
陈莉辉主动帮忙简单收拾了一下屋子,并对邓家父亲说,“反正我们离得不远,以后就让孩子到我家吃饭吧,多一双碗筷的事情。”
在邓家父亲的连连感谢中,邓家成了陈莉辉家里的常客。后来,陈莉辉直接将邓家接到家里住,给他买新衣服、照顾一日三餐、辅导作业……像待自己的孙子一样待他,“他一口一个奶奶叫着,我就觉得帮助他挺有意义。”
贴心“陈幺妹”
陈莉辉喜欢跳舞,一起跳舞的舞伴见她如此热心公益,推荐她加入志愿者组织,舞伴对她说:“一个人做公益是小力量,一群人做公益就可以变成大力量。”
觉得很有道理的陈莉辉,通过朋友介绍,加入童心志愿者协会。找到“组织”的陈莉辉,还记得第一次去做志愿服务的情景。
“他们都是一群特殊的老人,有革命老军人,有军人遗属。”走进市中区光荣院,看着这群上过战场的老军人,陈莉辉心中的崇敬之心油然而生。
她卖力帮老人打扫卫生、修剪指甲、陪他们聊天。因为会跳舞,陈莉辉还和其他志愿者一起为老人们送上了几支精心排练的舞蹈,老人们一边看一边鼓掌,脸上挂满笑容,陈莉辉心里觉得暖洋洋的,“他们在战场上是无坚不摧的英雄,现在更需要我们善待他们。”
此后,陈莉辉每次到光荣院都会不余遗力地为老人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打扫卫生、聊天解闷、帮老人洗澡洗脚。
一次,陈莉辉因为帮老人洗脚,不小心染上灰指甲,但这并未阻止她继续做志愿服务,“我家里也有一个老母亲,他们的年龄和我妈妈差不多大,在家我也这么照顾她,我觉得没什么。”
在光荣院,老人们都亲切地叫陈莉辉“小幺妹”。每次听说有志愿者来,老人们都特别期盼有“陈幺妹”,“每次志愿服务结束后,看到他们盼望、舍不得的眼神,我都想,下一次还要来!”
新闻推荐
(赵蜜周雪梅)“着火啦,着火啦……”近日,东兴区高梁镇出场口的一处民房突然浓烟滚滚,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打破了午休时间的宁静。...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