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臭水体得到治理(资料图)
1月27日,内江市卫生防疫人员在高铁内江北站检测旅客体温,防止新型冠状病毒蔓延。记者 王斌 摄
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记者王斌摄
“践行十爱·德耀甜城”宣传墙本报记者王斌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墙本报记者王斌摄
志愿者向市民宣传文明出行记者 王斌 摄
家门口的健身器材(资料图)
交通民警演示交通指挥手势记者王斌摄
◇本报记者 兰萍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漫步街头,大街小巷道路平坦顺畅,干净整洁;小区环境优美,广场设施完善:读书、健身设施一应俱全,近在咫尺……每一个市民都能切身感受到创建文明城市带来的喜人变化。
“文明创建人人参与,文明成果人人共享。”一座城市文明不文明,关键是看能不能让老百姓有看得到、摸得着的实惠;关键是看能不能提高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创文以来,内江市委、市政府围绕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痛点,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着力改善城市环境,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作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切实回应和重大举措予以开展。
配套功能更齐全——
改善设施补短板 为市民幸福“加码”
10月16日早上8时30分,正值市民买菜的高峰期,三湾农贸市场内人头攒动。商家唐琴已经在这里经营了11年蔬菜生意,切身感受到了市场的变化,“以前,市场卫生条件等各方面都很差,但自创文工作开展以来,市场环境变好了,大家素质也提高了,生意越做越顺心。”
记者在走访中看到,市场内“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倡导社交文明 加强公共卫生”等各类公益广告随处可见,公共卫生间等完善的硬件设施和干净整洁的环境让人眼前一亮。
据三湾农贸市场管理人员汤大友介绍,自创文工作开展以来,市场投入物力、人力对市场及周边进行综合整治,按标准设置停车位100多个,科学安排保洁员工作时间,确保环境卫生不留死角,同时加强市场建设与管理协调衔接,着力推动市场创文工作责任化、标准化、长效化。
“这条路通畅了,心里也顺畅了。”家住松山南路春天公园城的居民唐秋元说道。
松山南路东连脚盆田、西接甜城大道,过去东向西方向车流主要以桐梓坝大桥、环城路往内江高速公路客运中心车流为主,桐梓坝大桥及延线交通组织调整后,往省道206、成渝高速公路市中区收费站等方向车流也必须经松山南路绕行。早高峰时,上班流、出城流集中通行,导致东向西方向的车流量特别大。
道路不畅,更让人心不畅。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直属三大队反复分析研讨,采取设置调头开口、加强人工指挥疏导、完善优化交通设施等一系列措施,有效缓解早高峰松山南路东向西交通压力。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方便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
针对创建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内江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找准症结,一项措施一项措施地抓好整改,市容环境、交通秩序、小区社区、窗口单位、企业学校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得到了有效整治。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内江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标准找不足,补短板、强弱项、固优势,新增停车泊位2.7万余个;清理卫生死角1932处,处理积存垃圾850余吨;整改消防安全隐患16852处;新设公厕指示牌、无障碍设施提醒牌等标识标牌9.7万余个,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品位显著提升。
在细微中感受民生的心跳,在蝶变中看到城市的魅力。
如今,每一名内江市民都能清晰地体验到自己所在小区的变化、道路的变化、市场的变化,感受到环境之美、秩序之美、文明之美。凡所触及,一致竖起大拇指,“创建文明城市真好!”
市民办事更方便
——打造“15分钟”服务圈 ,为便捷生活提速
“创文”是为了什么?
以民生福祉为导向,就是答案。
在文明创建中,内江坚持以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对症施策、精准发力,积极建设新型综合社区,打造 “15分钟公共服务圈”。
“现在,家门口就有健身器材,方便多了。”10月14日一早,家住内江经开区壕子口街道内棉社区西园小区的刘大爷来到小区公共休闲场地锻炼。锻炼累了,刘大爷便坐在旁边的长椅上休息片刻,再回家吃早餐。这样的生活,刘大爷已经坚持两年多了。
刘大爷告诉记者,他一直都有早上锻炼的习惯,以前为了找健身器材还得走很远的路,现在,家门口的健身器材很齐全,确实很方便。
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一个窗口。
随着内江市创建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工作的不断推进,城区公共服务设施也有了新面貌,为广大市民提供了多样的公共服务。在公共健身器材的更换和修复上更是下了大功夫,不但在很多地方安置了大量的新器材,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进行维护。铁站街、公园路、桂湖街……如今,即便是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老旧小区,也能看到各种崭新的健身器材,让市民在闲暇之余能进行适当锻炼。
便利的公共服务,让家住市中区交通路190号小区的72岁的张婆婆也感受深刻。
“婆婆,身体不舒服随时来测血压血糖。”10月14日上午,在市中区城东街道交通路社区文明实践站,社区医务人员正在询问居民张婆婆的病情。“医院就在家门口,走10分钟就能到,医生态度也很好。”张婆婆感恩着城市之变带来的“生活之便”。
走出家门步行不到10分钟,就可以到达社区办事;步行不到15分钟,就有医院、幼儿园和小学,找得到餐饮店,看得到银行等办事机构……如今,在内江不少社区以家属区为中心构建出的“公共服务圈”,基本涵盖居民生活所需,让居民生活更便捷。
据市创文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两年来,借创建文明城市的契机,内江市各级相关部门花大力气加强了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作,对多处健身器材、小区路灯、道路斑马线等进行了更换和维修,通过不断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让市民的生活更舒心。
据统计,今年以来,内江市新建母婴室165处,维修破损路面4万余平方米、灯具9800余盏。
创建氛围更浓
——提升市民素质,与城市文明脉动同振
7月9日,“道德讲堂——内江市十爱典型人物先进事迹宣讲活动”走进市委党校。4名十爱典型人物及讲述人用通俗的语言、鲜活的事例、真挚的感情,为市委党校2020年春季主体班全体学员讲述了一场精彩、感人、振奋人心的故事。
9月10日下午,大千流动讲堂——“联通双城·共建文明”微宣讲活动,走进市中区牌楼街道临江小区社区。
这是一场专门为社区居民“烹制”的理论宣讲“盛宴”。
1个小时里,大千流动讲堂周昭荣等3名讲师分别围绕内江“进城入圈”“创建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主题,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赢得了现场群众热烈的掌声。
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推动城市文明建设,每位内江市民都不应是局外人。
同住一座城,共爱一个家。
在文明城市创建的路上,内江充分运用舆论宣传、社会宣传、特色主题活动等有效方式和载体,通过全方位、广覆盖的宣传理念,使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成为全市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的自觉行动,形成了“人人奉献、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风尚。
2020年以来,全市共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景观小品220余处,“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文明餐桌”等公益广告23万余处;发放《内江市民文明手册》等创文宣传资料42万余份;发送“倡导社交文明 加强公共卫生”等防疫、创文宣传短信3600余万条;注册志愿者67万余名、志愿服务队伍2000余支,常年参与志愿服务38万余人次。
“给每一位陌生人一个善意的微笑,给每一位身边的人一声亲切的问候,给每一位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一点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浓厚的创建氛围激发了广大市民的热情,百姓文明素质、文化素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
城市环境更美好
——改善环境质量,为美好生活“增值”
10月20日,生态环境部向媒体通报了2020年9月和2020年1~9月全国空气质量状况排名。在今年9月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内江再次跻身全国前20名,排名第6位。
数据显示,2020年1~9月,内江城区PM10浓度为45微克每立方米,同比降低9.8%,PM2.5浓度为32.1微克每立方米,同比降低6.4%;优良天数242天,比2019年增加3天;优良天数率88.3%,比2019年增加0.8个百分点,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简单的一串数字,记录的是甜城人民为追求美好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完成城镇生活污水管网建设354.1公里、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60个,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在线监管平台,对投运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实时在线监管,确保正常运行。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监管,建立和完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转运记录台账,严格执行“联单制”。取缔市餐厨垃圾临时处置点,加快推进市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废油转运、废液处置等问题。
不断加强“差水”整治,大力推进全国首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2个试点建设,城市建成区11条黑臭水体已完成治污主体工程建设,水质不黑不臭,公众评议满意度90%以上,全部达到“初见成效”。全面解除劣V类水质水库承包养鱼协议,在劣V类水质水库库周新建场镇污水处理设施11处、建成联户处理设施163个。
不断加强面源污染治理,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高效施药器械,持续做好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实现小春作物病虫害防治农药使用量零增长,预计2020年全市主要农作物化肥施用量9.92万吨,同比减少8.6%。
不断加强排查发现问题全面整改,开展为期3个月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对排查发现的问题,按照“清单制+责任制”的要求,制定整改任务清单,推动问题整改。截至目前,排查发现的256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16个。
……
一个个项目、一项项举措、一件件创新,共同书写了内江天蓝水碧地绿的美丽生态答卷。
近年来,内江坚持创文工作与环保工作同步,以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世代工程”为统揽,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近三年未发生一起重、特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始于群众需求,得于群众满意。把提升城市“颜值”具体到创建文明城市的细节中,把“靓丽”落实到居民幸福生活的点滴中。
“内江真的是越来越好,用‘巨变’来形容都不为过。”常年在外工作的内江市民翁勇,每每回来一次,都会对家乡“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发出感叹。
民生改善的浓浓暖意,幸福指数的步步提升,是打造文明城市路上最“贴心”的收获。如今“高颜值”的内江已成了甜城人民的骄傲,不少人更是邀朋请友一起来“品读”内江,“代言”内江。
新闻推荐
(全媒体记者邹蕾实习生李媚)10月21日,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办公室副主任、全国总工会权益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华调研内江职...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