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小丽
去年,内江在三个多月时间里连遭两次地震,给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眨眼间,距离灾难发生时间已过去近一年。从乡村到城市,废墟上早已屹立起重建房,村民们住上了好房子,受损的学校焕然一新,地震裂痕不见踪影。
仅仅几个月时间,内江全面完成了灾后重建目标任务。
这,不仅是内江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动实践,也再次诠释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回想地震发生后,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第一时间搭建起指挥有力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架构,第一时间建立抢险救援、生产自救、社会稳定、灾后重建、资金保障等工作机制,有力地加强了抗震救灾组织领导工作,确保抢险救援、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各级各部门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各方力量迅速响应动员,各就各位、各尽其责,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投入抗震救灾的战斗中,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用最短时间基本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有序有力推进抗震救灾各项工作。
与此同时,省内外多地防震减灾部门、企业、社会组织、干部群众纷纷伸出援手,以多种方式支援灾区,再次体现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
可以说,在这两次地震抢险救援和灾后重建过程中,无一不彰显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优势化作力量,为抗震救灾工作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提供了根本保障。
新闻推荐
参加2020重庆立嘉国际智能装备展 内江签订合同协议70余份 金额超12亿元
(记者段春秀)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内江工业在行动。10月12日,记者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获悉,内江20户新装备制造企业...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