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
采摘
◇本报记者 韦小梅 文/图
连日来,“秋老虎”发威,加速火龙果成熟速度。8月31日上午,记者在位于内江高新区高桥街道凤庙村长江大道一侧的梦溪谷种植合作社看到,标准化的钢结构大棚下,一株株火龙果树整齐划一,一颗颗火龙果圆滚滚、红彤彤,长势十分喜人。
采摘、分拣、加工……建档立卡贫困户唐桂容和工友们正穿梭其间,加班加点抢收果实,满脸都是丰收的喜悦。积极乐观的唐桂容,让人很难把她与曾经遭遇厄运打击的人联系在一起。
八九年前,年纪尚轻的儿子意外去世,留下仅有几个月大的孙女,唐桂容接受不了这一事实,整日以泪洗面,且在失去经济支柱后,一家人的生活更加艰难。
梦溪谷种植合作社的成立和落户,给唐桂容一家人带来了希望。在合作社流转的50亩土地中,唐桂容家有2亩多,一年可以获得土地流转收入约1200元/亩。
与此同时,为了帮助唐桂容走出“阴霾”,村干部极力推荐并鼓励她到梦溪谷种植合作社应聘。在了解到唐桂容的特殊情况后,合作社负责人陈清玉决定优先聘请她到基地务工。
“像我这么大年纪的人,带起娃娃到外面打工,肯定是不现实的。从我家走到基地只要三四分钟,既可以挣钱,又可以把家里、娃娃照顾到,就想着试一试!”唐桂容回忆说。
很快,在大家的开导下,唐桂容走出“阴霾”。
2015年底,唐桂容一家人成功脱贫。
合作社是按工作时长计算工资,为了让无一技之长的唐桂容多出工多挣钱,陈清玉手把手教她制作火龙果酱、火龙果饼、火龙果面等火龙果系列产品。
“刚开始,我还不愿意学,我怕学不会!”唐桂容坦言,因为记性越来越差,且自己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学过什么技术,没有信心,所以,当陈清玉建议她学习加工技术时,她一口拒绝了。后来,陈清玉三番五次找到她,给她做思想工作,鼓励她振作起来,帮助她熟练掌握了诸多管理、制作技能。
梦溪谷种植合作社作为火龙果种植科普示范基地,每年接待的游客、学生在5000人以上。当合作社负责人陈清玉主讲时,唐桂容也会在旁做一些辅助科普工作。“像这种表皮越皱、越丑的果子越甜,清甜可口,入口即化……”日常采摘时,唐桂容也乐于向游客们介绍采摘诀窍,深受游客们好评。
唐桂容只是受益于合作社的村民之一,梦溪谷种植合作社现有长期工人约10人、技术人员2人、季节工20余人,平均每人每月可以挣到2000元左右。
此外,记者现场了解到,该合作社种植的火龙果是从台湾引进的火龙果种苗,严格按照有机种植的标准,以黄豆加红糖加氨基酸发酵的肥料做追肥、菌渣加菜油饼做底肥进行生产。火龙果采摘将持续至12月底,加上种植的草莓、百香果,年产值预计在120万元左右。
正如火龙果火红的颜色,不断发展壮大、延伸产业链的梦溪谷种植合作社,将助力当地村民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新闻推荐
100万头内江黑猪产业强势推进 擦亮品牌,内江黑猪变“金猪”
◇本报记者徐艳梅“老板,给我来两斤黑猪‘二刀肉’,今天给孙儿炒回锅肉。”9月2日一大早,在东兴区兴隆路“黑德香”内江黑...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