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公勺上桌
◇全媒体记者冯堃文/图
“您好,这是为您准备的公筷和公勺。” 5月2日12时许,位于市中区大洲路的聚满堂重庆火锅店内,服务员一边放置公筷公勺,一边提醒顾客。“五一”假期,记者走访内江市餐饮市场发现,越来越多餐饮商户为堂食消费者准备了公筷公勺,消费者积极响应,很自然地拿起来使用。
记者在聚满堂重庆火锅进门处看到,门上贴有倡议书,上面详细地要求餐馆做到“六要”(要勤消毒、戴口罩、测体温、强通风、限流量、缩时间)及顾客做到“三不”(不聚集、不恋酒、不食野味)的相关内容,而餐厅工作人员正在给前来就餐的顾客测量体温,安排顾客分散就坐。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恢复正常营业以来,每天除了对所有餐具高温消毒外,在上班前也会对店员进行体温测量,督促他们佩戴好口罩才能上岗,与此同时,还积极推行公筷公勺使用,全力保障顾客的就餐安全。
正在该店用餐的市民潘燕说:“现在餐馆对前来就餐的客人不仅要检测体温、控制单桌就餐的人数,还会提供公筷公勺,这样特别好,大家在一起吃饭交流的是感情,而使用公筷公勺是文明的体现,这一举措不仅卫生健康,更是一种文明理念的渗入。”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市民与潘燕有着同样的看法,都支持使用公筷公勺。部分市民告诉记者,虽然刚开始使用公筷公勺有些拘束、麻烦,但为了大家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会主动使用公筷公勺,减少疾病的传播风险。
据了解,公筷公勺为两人以上同桌共餐时,用以舀(夹)取菜(点)的勺子、筷子,是就餐者不与嘴接触的分餐工具,在就餐者使用公筷公勺取适量的菜后,应及时放回原处,也不能用公筷公勺随意翻菜或插入菜、饭中,最后在打包或撤盘时,也应使用公筷公勺。
餐桌文明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市商务局积极倡导开放堂食服务的餐饮企业推行“分餐制”,为每桌客人提供公筷公勺,防止交叉感染。一段时间的推进,公共餐具渐成餐桌“标配”,使用公筷公勺渐入人心。不少市民表示,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大家更注意自身的卫生和饮食习惯,就餐时自觉主动使用公筷公勺,希望这种餐桌文明习惯能一直延续下去,只有每个人做好了,“舌尖上的安全”才能被守住。
新闻推荐
克服麻痹松懈厌战思想 不断巩固疫情防控战果 郑莉主持召开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第二十三次会议
(记者兰萍实习生周文熙)4月30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指挥长郑莉主持召开指挥部第二十三次...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