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垛机器人
产品展示展销厅
“米粒虽小,却关乎国计民生。”2020年的新春,本是全国人民欢聚的时刻,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却为节日蒙上了一层阴霾。
面对抗疫的严峻形势,内江市飞龙米业认真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于1月25日(正月初一)开始,积极组织员工恢复大米生产,并充分发挥飞龙米业在内江的368个销售网点(其中,在大小超市建成47个“中国好粮油”粮油营销专柜)作用,保障了内江人民的“米袋子”,满足了市场供应,平定了粮价,稳定了民心。
一直以来,从种植到加工,飞龙米业关注每一个细节,以“做良心米,干诚信事”的标准要求自己,力求使每一个消费者都吃得放心、吃得安心。面对疫情,积极承担起社会责任,始终在绿色健康食品道路上前行,用“良心”和责任担当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和政府的认可。
◇本报记者 兰萍 文/图
■ 一粒米,一份良心
做大米就是做良心。
今年已经82岁的尤成林是飞龙米业的创始人和坚守者。1960年中专毕业后就进入市中区沱江乡人民公社上班,1964年调入凌家粮站工作,从此开始了粮食行业奋斗人生,至今已有56年。他说:“粮食对人民群众的生活至关重要,让老百姓吃上放心大米始终都是企业的初心。”
成立于1999年3月的飞龙米业,迄今已经走过21个春秋,目前是内江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的现代化粮食加工企业,是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和优秀龙头企业,具有日处理稻谷250吨的生产能力。首批获得“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四川省著名商标”“四川名牌产品”“四川省质量信用AAA级企业”“四川省军粮定点加工企业”等称号。2018年又被评为“内江市优秀民营企业”和“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示范企业”,先后获得各种荣誉奖牌54块。
飞龙米业坚持走“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经营道路。实现“产业发展、农户增收、企业增效”的双赢,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提供了样板。
■ 一粒米,一个故事
“我人生发展的每一步都感受到了国家政策改革春风的沐浴。”尤成林告诉记者,上世纪六十年代,他进入凌家粮站,从此与粮食结下不解之缘。1983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尤成林下海经商,并“大胆”地从沱江信用社贷款300元,做起了粮食代购代销的买卖。
转眼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四川内江国家粮食储备库于1999年3月成立了内江市飞龙米业大米加工厂。由于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加工厂很快出现了亏损,经营难以为继。
设备少、规模小、技术落后是当时市场上大米生产企业的普遍状况,生产的大米不仅质量差,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瞄准这一机遇,2002年,尤成林挺身而出,接过了飞龙米业米厂,在市中区永安信用社贷款50万元,更新设备、提升技术,一年后实现了企业效益扭亏为盈。
“没有国家的好政策,就没有飞龙米业的今天。”尤成林这样说道。
■ 一粒米,一个诚信
诚信塑品牌,质量出名牌。
回首这一路,尤成林说,从一个小米厂发展成如今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现代化粮食加工企业,“诚信”是发展的基石。
2004年,飞龙米业通过东兴区政府担保,从内江市中区沱江信用社贷款150万元,对厂房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迅速扩大企业产能,大米加工能力从刚成立初的日产量30吨发展到如今的日产量150吨,不仅是量的提升,更是质的飞跃。
同时,有内江农商银行作为飞龙米业融资的坚强后盾,使飞龙米业积极参与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和“订单”农业,大力推进“内飞”品牌建设及精准营销工作有了资金保障。2019年,飞龙米业在全市签订优质稻“订单”228470亩,订单收购28570吨,带动农户95700户,实际收购13900吨,履约率达48.6%。
其中,配合东兴区政府发展川优6203优质水稻6万亩,收购数量1850吨,每吨3000元,收购价高于普通杂交水稻的30%以上。在订单收购工作中,飞龙米业始终坚持优质优价,不打白条、敞开收购,保证订单农户增产增值,每亩增收200元以上,受到当地农户及政府的好评,被内江市委、市政府评为“两个带动”先进单位。
如今,飞龙米业生产的“内飞”牌系列大米,在内江市内外有368个销售网点,产品畅销自贡、宜宾、凉山等市(州),远销至广州、贵州、云南等省。
■ 一粒米,一个品牌
品牌消费时代的到来,催生高端大米行业。
走进飞龙米业生产车间,全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大米生产线令人赞叹。一旁的实验室内,各种精密的检测仪器更是将大米的好坏查了个清清楚楚。
与大米打交道已有50多年的尤成林,虽然早已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一粒米是好是坏他一看便知,但他更相信科学。一直以来,飞龙米业都坚持用科学数据说话,绝不让劣质米混入包装袋。
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
为适应品牌建设号召,公司大力提升“内飞”大米市场占比,积极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投入东兴区“中国好粮油”四川行动计划项目,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着力打造“中国好粮油,东兴好大米”,大力提升“内飞”大米的品质、形象,努力实现让老百姓从“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
据尤成林介绍,为顺利推进品牌建设,企业从优种优植、升级改造、人才培养、精准营销等方面下功夫。
优粮优植,奠定基石。充分把握“中国好粮油”四川行动示范县项目,企业配合政府鼓励种植专业合作社,以“稻鱼”“稻蛙”等多种方式种植川香优6203水稻。种植过程中,严禁施化肥、农药,实现优质生态的种植模式。凡属生态种植的川香优6203稻谷,公司实行优质优价收购,分品种,专项储存,分类加工。
升级改造,提升品质。2017年,飞龙米业被列为东兴区“中国好粮油”四川行动示范县实施企业,积极推进(精米、糙米、胚芽米生产线)设备更新及智能化升级改造,完善全自动包装机组和码垛机器人智能化包装车间,大米生产线完成了一流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级改造,自动化程度达99%以上;新开发了糙米、胚芽米生产线,成功开发了糙米、胚芽米等优质新品种;包装升级、库房低温改造,使大米保质保鲜,在内江市各城区选建优粮优销营销专柜47个,展示了公司生产的各类高档大米,2019年销售量比上年增加35%以上。坚持原料收购单车检验和产品每班检测,确保“中国好粮油”产品质量。
人才培养,激发动能。缺人才一直是飞龙米业的短板。近年来,公司与四川彼岸亿和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根据企业发展实际,对干部及员工进行培训和定向服务,使公司干部及员工能够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和企业发展实际。2018年,飞龙米业被评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示范企业”。
线上线下,精准营销。请深圳市胜格企业形象策划有限公司对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经营环境、品牌规划等进行包装设计,为品牌打造扩展外延,同时打造和发展营销团队,通过线上线下进行双轨营销,不断提升企业辨识度。
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已经82岁的尤成林,如今依然坚持奋战在企业的第一线。他说,当初创建飞龙米业,是为了解决职工的生存问题,后来是为了让更多群众吃上放心大米,带动更多农户脱贫致富。现在是让消费者“吃得好、吃得健康”,“我有幸赶上了这个时代,我也希望能发挥余热为社会多作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平)记者近日从内江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3月30日,已有21户客户从内江市种猪场购买猪只748头(其中母猪224头),1...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