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
◇本报记者 钟雨君 文/图
“这是项目一期工程,已平整出场地75亩,拟建成可养15000头的标准化养猪场,预计4个月内完工,确保今年出栏第一批生猪。”4月9日,站在东兴区白合镇交通村8组的小山顶上,唐晓华对着刚平整好的场地介绍道。
“说起这个养猪项目的由来,还和这次疫情有关。”唐晓华笑着说,自己是白合镇交通村8组村民,养殖园其他4名合伙人也是白合镇人,在外打拼多年的他们,现在都小有成就。疫情期间,因无法离开,滞留老家的他们日常摆龙门阵时,聊到了市领导对他们回乡创业的号召,也聊到了家乡的变化、当前的形势。
唐晓华说,有人提议合伙在家乡干点事,得到所有人的支持。经过多次讨论和现场走访,发现交通村荒废多年的农场以及相连的18个山头,周围住户稀少,是养殖生猪的好地方。
商量好后,唐晓华和伙伴们立即分头行动,有的向相关部门报备情况,办理相关手续。有的到市内外各养殖场考察学习养殖技术。
“我们把情况和想法向区、镇领导汇报后,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仅到场走访,还帮忙出谋划策,提出创建公园式养殖基地等建议,让我们的项目开展十分顺利。”唐晓华感慨地说。
3月30日,内江市东兴区棚荣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伙人曾维姜成为法人代表。
“经商定,由我长期驻扎在这18个山头上。”曾维姜说。从3月初开始酝酿,3月下旬开工平场,半个月已将场地平整完成,还新推出了两条公路的毛坯,连接山下的村道。和“新希望” “正大”等企业的生猪代养事宜也正在对接中。
据介绍,合作社一期工程投入2000万元,已开发了9个山头,除修建猪舍外,还要建好各山头间的道路,为第二、第三期工程做准备,第四期工程准备修建万头母猪繁育园,预计总投资2.5亿元。现已流转村民土地300多亩,修建猪粪氧化池,栽种各类果树、蔬菜,对猪粪进行生态循环利用。
“回乡创业,当地党委政府、乡亲们都很支持,让我们很感动,我们一定要把养殖场做大做强,助力当地乡村振兴,带领乡亲们致富奔小康,来回报这份支持和信任。”唐晓华说。
新闻推荐
位于内江经开区的中国通信服务川南信息物流产业园有望6月底建成投用川南地区下订单,一天内送达
工人在施工效果图主体建筑◇本报记者胡信柯文/图4月8日,记者在位于内江经开区的中国通信服务川南信息物流产业园项目建设...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