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年前,游勇腰间别着一个寻呼机(受访者供图)
游勇(受访者供图)
讲述人:游勇
游勇,1974年生,内江双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1992年,在内江从事废旧金属回收工作;1994年,创办一家机械加工厂;1996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南下深圳打工;2013年,返乡创业创建了内江双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自1992年至今的20多年间,游勇紧跟时代步伐,经历了从穷到富的转变,见证了内江的快速发展,也见证了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本报记者 高波 整理
“别”在腰间的记忆
“腰挂BB机,手提大哥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样的情景,成为一代人特别的记忆。
1983年,上海开通中国第一家寻呼台,寻呼机进入中国。在随后的几年间,内江第一批寻呼机投放市场。从寻呼机开始的即时通信,到手机的广泛使用,将人们带入了没有时空距离的年代。
1992年,在从事废旧金属回收工作期间,我拥有了人生中的第一部寻呼机。我还记得,那是一部松下寻呼机,比烟盒小一点。那个时候,人们形象地称它为“BB机”,因为它收到信息时,会发出“哔哔哔”的声音。这个声音,在机主听来,是一首悦耳的音乐,将寻呼机“别”在腰间,更是一种“高调”的时尚——“机主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一个寻呼机。”
第一代寻呼机只能显示数字。实际上,它就是用户佩戴的无线电接收机,是一种没有语音的单向广播式无线寻呼系统。换句话说,它就是一个随身短信提醒的电子产品。你不能用它回复任何消息,但它能让你知道,此刻有人找你。
数字寻呼机出现后不久,便有了中文寻呼机,可以直接显示汉字,信息更容易识别。寻呼机有人工汇接和自动汇接两种方式,对应的寻呼台称为人工寻呼台和自动寻呼台。人工寻呼台需要人工操作把信息编码经过发射机发出信号。而自动寻呼台根据来电话的线路号,自动查出寻呼人的电话号码并同时发送出去,这样被寻呼人就知道是哪部电话寻呼的。
我还记得,我当时买的第一部寻呼机花了5000多元。这个价格,在当时可以在内江买到一间小铺面。第一批使用寻呼机的人,除了工作需要外,在一定程度上,其实也是一种炫富的表现,“有事打我传呼”成为一种体面。
寻呼机逐渐被手机取代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手机开始出现,在随后的十多年里,功能单一的寻呼机被手机逐渐取代,寻呼机由此退出市场。
在寻呼机流行期间,出现了一款被人称之为“大哥大”的手提电话,这个如半块砖头大小的通信工具,算是早期的移动手机。
当年的“大哥大”代表了奢华时尚,那时买一部“大哥大”要两三万元。一些性格外向的人,会整天手拿“大哥大”,吃饭喝茶谈判,往桌上一放,就像押上了一个富贵的筹码和权杖。而如今,体态笨重的“大哥大”早已退出市场,这是科技不断更新换代的必然。
之后出现的“摩托罗拉掌中宝”,以其轻巧和更多的功能受到市场追捧。我使用的第一部手机就是“摩托罗拉掌中宝”,它除了体型小巧,还能翻盖,这在当时很洋气。而在今天看来,它的功能其实特别简单,只有通话和收发短信功能。
后来,又相继出现了许多手机品牌,其中不少是国外舶来品。它们的功能由简至繁,越来越智能化。
悄然来临的5G时代
随着“科技强国”战略的实施和科学技术不断提升,中国自主研发了许多通信产品,更让人引以为豪的是,我们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手机系统。
从“中兴”到“华为”,国产手机品牌逐步主导市场;从2G、3G、4G到今天逐步进入5G时代,中国谱写了“科技强国”的崭新篇章。这是人民生活由贫到富的转变,更是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由弱到强的转变。
如今已进入了“全民手机”时代,而依托手机实现的在线下单购物、智能物联等智能科技技术,更是为内江各方面的建设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闻推荐
(全媒体记者任寒)9月9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2019年工作评议动员大会。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发强出席并讲话。会上,李发强就开...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