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加班,在办公室凑合一晚。”这是廖良毅常对家人说的一句话。自从和建筑设计打上交道后,他经常这样“凑合一晚”,办公室角落里的一张木制长椅,就是他晚上休息的“床”。
提及廖良毅的名字,或许知道的人不多,但说起他的作品,如三元塔修复工程、人民公园改造提升、尚腾新村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等,这些深为内江人熟知、直接关乎百姓生活的工程,其环艺设计都出自廖良毅之手。
作为有着33年党龄的党员,廖良毅心中始终装着人民,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伟大使命。熟悉廖良毅的人喜欢称他为“活图纸”,因为他画的图纸,都是自己用脚一步一步测量出来的。这个称谓既是对他专业知识的认同,也是他爱岗敬业精神的生动写照。
◇全媒体记者 袁亮 文/图
他用脚步丈量图纸
人称“活图纸”
7月27日下午,记者来到廖良毅所在单位——四川内江博达建筑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等了些许时间,在红牌路农贸市场改造现场查看施工情况的廖良毅,才匆匆赶回来接受采访。
看着眼前这位肤色黝黑,身穿黑色条纹短袖加休闲裤,脚蹬一双旧凉鞋的中年男子,记者很难将其与“建筑工程师”这个身份联系在一起。事实上,廖良毅这个名字,确实知道的人不多,但他的作品却遍布内江各地,街巷、景区、新村,处处都有他的足迹。
近年来,全市老旧院落改造工程如火如荼展开,廖良毅所在单位负责设计工作。
“巷子在坡地,以前一下大雨就要‘遭\’。”很多老旧院落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市中区文英街新民巷就是其中一块难啃的“骨头”,常年生活在此的居民陈如德说,有一年夜里下大雨,院里的雨水排不出去,灌进了大门,他只好背着老伴往邻居家跑。
由于建造年代久远,院内暗沟密布,污水横流,私搭乱建严重,而且没有建筑设计图,因此在查勘时,许多设计人员都摸不着头脑。其中,有一处污水从墙壁上溢出,现场设计人员始终找不到源头。
正在众人犯难时,一名社区干部提议道:“请老廖过来看一下吧,他是‘活图纸\’,对老房子很在行。”
接到通知,廖良毅迅速赶到现场,他先围着院子转了一圈,了解了基本情况后,便卷起裤脚,背着测量仪和小本子,顺着污水溢出的地方一路仔细排查。遇到围墙,就手脚并用爬上去,遇到水坑,就小心翼翼趟过去,遇到藤蔓,就“闷倒脑壳”钻进去……最终,他在一个不起眼的墙角找到了污水溢出点。
当廖良毅带着测量数据,一身臭烘烘地返回院坝时,所有人都心生敬意。陈如德更是竖起大拇指赞道:“廖师傅,硬是得行!这些猫儿狗儿都不去耍的地方,没想到你还能亲自去……”
而在廖良毅看来,这样的工作方式再正常不过了,自老旧院落改造工程开工以来,他已先后主导设计了200多个老旧院落的改造图。这些图,都是他带领团队爬坡上坎、趟沟翻墙获取基础数据后设计出来的。
“廖良毅很能吃苦,工作认真努力,做了很多别人不愿接手的工作,是一个拼命三郎。”公司负责人饶太富对廖良毅称赞有加。他向记者介绍道,廖良毅所负责的部门人手少,又承担了许多复杂的工作,因此平日里十分繁忙、劳累,但廖良毅从没抱怨过,反而干起工作来认真踏实,且风雨无阻。
随时随地“充电”
他从检修工成长为工程师
廖良毅不仅是一名工作能手,更是一个刻苦钻研的人。公司副总经理张毅告诉记者,他认识廖良毅20年间,廖良毅始终保持着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状态。以前,计算机办公刚流行开来,很多人都不懂得操作,而廖良毅却通过自学,迅速掌握了操作技能,成为最早熟悉电脑的员工之一。
这种对学习的热爱和“习惯性”,对于廖良毅来说是由来已久。
上世纪80年代初,因家庭原因,廖良毅从高中退学到棉纺厂参加工作,跟着厂里的师傅做起了设备检修工。或许退学的情非得已,反而让他对知识的渴求更强烈,他一边跟着师傅认真学技术,一边利用下班时间学习其他知识。在厂里上班工资低,买不起书,他就到图书馆和书店“蹭”书读,文学、科技、建筑……什么类别的书他都看,并把重点摘抄下来,买不起笔记本,他就写在旧报纸、挂历的背面。几年下来,他博览群书,“碎片”笔记存满了整整三箱。
努力终究会有收获。在棉纺厂工作5年后,正值中国房地产行业起步时期,厂里要从3000名员工中挑选两名工作人员到大学建筑专业脱产学习,一直刻苦努力的廖良毅脱颖而出,成功进入大学学习。
先前的知识积累,让廖良毅轻松修完所有课程,一年半以后,他学成归来,被安排到建筑施工队实习。其间,无论是砌墙,还是拌水泥,他都主动参与、学习,即便是后来成为了工程师,他也会研究建筑修建的每一个环节。这也是在后来的工作中,他能对许多老旧建筑的设计信手拈来的原因。
工作多年,廖良毅始终保持着刻苦钻研的精神,他坚持订阅报刊和杂志,有机会去大城市时,还会“花血本”购买资料。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他就主动咨询其他设计师,当其他设计师也解释不了时,他就自己埋头钻研,查阅各种专业资料,尝试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一定要弄明白后才会告一段落。“有时候,一个问题会困扰我几个月,做梦都能梦到。”廖良毅说。
“人生要随时随地‘充电\’,时刻保持进步。”由于专业知识牢固、成绩突出,1998年,廖良毅被内江市人事局授予建筑专业工程师。
技多不压身
他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
除了工程师、设计师,其实廖良毅还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身份”。
他是一名裁缝。在棉纺厂上过班,廖良毅不仅会用缝纫机,还自学了服装设计和画画,因此就成了一名专为熟人免费设计、制作服装的裁缝。
他是一名家电维修工。在棉纺厂工作时,廖良毅通过自学掌握了许多不同专业的知识,机械设备、电子设备、计算机、服装设计、摄影样样精通,邻居家的洗衣机或空调坏了、电脑无法启动了,都会找他帮忙检查维修,他也乐意帮忙,并且从不收费。而他可不是一般的“家电维修工”,他曾参与编撰的《计算机集成应用系统开发》,获得了内江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他是一名古建筑摄影师。工作30多年来,廖良毅手里的摄影器材从胶卷相机、卡片机、数码相机到单反相机,不断更新换代,但电脑里收藏的照片类型却一直没变,几千张各种建筑的照片,都是在出差或者旅游时拍摄的。各地独具特色的古建筑,不仅是廖良毅眼中“最美的风景”,也是他设计工作的灵感源泉。几十年积累下来,他对各种古老建筑的精妙构造了如指掌,这对他设计出最适合、最科学的现代建筑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上世纪90年代,他还参与编撰了《四川民居》《四川古建筑》等专业书籍。
……
小到家电维修工、裁缝,大到建筑设计师、工程师,背着这么多“名号”,廖良毅可谓“神人”。但自1985年入党以来,他始终不敢忘记自己是一名党员,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这一伟大使命。
东兴区椑南镇龙湾村3组贫困户陈祖洪有听力障碍,家里的房子也快要倒塌了。作为其对口帮扶人,廖良毅经常会与之交流,但每一次都困难重重。事情在电话里说不清楚,廖良毅就跑到他家中一一交代,并帮助其协调解决各种生活困难。陈祖洪在搬迁新房时,身为建筑设计师的廖良毅更是十分重视,为了让他住上一套“洋气”的房子,三天两头带着图纸往他家跑,最终于去年春节前,成功帮助陈祖洪住进了新房。
此外,廖良毅还积极参与民生工程,先后主导设计了杨家镇王家庵村、高梁镇方家沟村等地的新农村集居点,为“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贡献。
“我不敢忘记我是一名党员,心中应该装着人民,服务好人民。”正因如此,廖良毅才将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做到极致,让百姓真正受益。
新闻推荐
◇全媒体记者黄俊钦文/图7月18日上午,记者走进内江经开区四合镇田园村,在村里看到一家大门紧闭的工厂。“这是一家...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