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 文/图
“老郑头,这下是真的要说再见了……”
“老大哥,这几十年老邻居,以后有啥事儿,直接打电话……”
“各位叔叔阿姨,欢迎大家以后常‘回家看看\’!”
4月21日,在市中区河坝街社区的一条通道上,摆满了宴席桌,200余名棚改居民自发前来参加河坝街片区棚改户“散伙饭”,大家举杯畅饮,道不尽的邻居情意,说不完的往来故事。吃完这一餐,大家虽然各奔东西,但割不断的邻里情让大家相约来年再聚。
在棚改户何岳洪看来,社区居民之间“胜似亲人”的邻里关系,棚改模拟签约能够在短短20天内便达到签约率,快速推进棚改后续工作,这都是社区干群多年来和谐共处的集中体现。“社区干部为居民设身处地着想,居民也充分理解支持社区干部工作。”
难忘邻里情 吃顿“散伙饭”
4月21日,市中区城东街道河坝街社区办公室外一派热闹景象。
不是很平整的临街铺面通道上,摆上了两排圆桌凳椅,桌上陆续摆上各色凉菜热菜,大家围坐在一起,相互之间聊着家常、叙着旧情。
自签订棚改征收协议以来,在河坝街住了几十年的居民都陆续搬离了老旧房子,曾经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老街坊、老邻居今后再难得碰上一面。
社区“老大哥”钟朝云提议:“大家都这么舍不得,干脆搞个坝坝宴,好好聚聚,吃顿散伙饭。”
提议得到居民的积极响应,大家平摊费用,报名参与的居民不断增加……
当天饭前,社区里热爱跳舞表演的居民,还准备了节目,为大家助兴。大家围成一圈,为表演的居民加油鼓劲,掌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餐桌上,酒杯相碰,彼此恭喜旧家换新居,相互祝愿日子越过越好。大家相约,以后虽然不在一个社区,不在一栋楼生活了,但是每半年或一年,还要像这样聚一聚,“舍不得这些老邻居,舍不得真心待我们的社区干部。”
“网格+”模式 润物细无声
在这顿自发组织的散伙饭上,居民积极邀请社区干部参加,感谢他们为社区、为居民的事情任劳任怨,感谢他们在棚改工作中为棚改户付出的辛劳。
2016年,河坝街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启动,该项目涉及棚改居民近500户。2016年7月5日,该项目启动模拟签约;7月13日,签约177户,住宅签约率达36%;7月24日,签约424户,住宅签约率达98.1%。短短一个月的高效签约率,再次展示了“内江棚改速度”。
棚改,向来是一项敏感又复杂的工程,百姓有诉求、政府有规定。社区干部“夹”在中间,更要发挥“润滑剂”作用。
在模拟签约过程中,河坝街社区充分发挥“网格+”模式的作用,每个网格网格员一对一入户宣传、协助沟通签约、安抚居民情绪,推动了棚改工作顺利进行。
隆霞是河坝街社区第三网格的网格员,常年走家串户在居民楼栋,与社区居民打成一片。大到家族关系网,小到家庭宠物,长年累月的入户关照,让隆霞成为居民口中的社区好干部代表。
2016年棚改启动以来,隆霞所在网格成为该项目改造户数最多的网格,户数多、难度大,面对这样的压力,隆霞并不担心,“本来棚改政策就惠及群众,只要宣传到位了,群众都能理解。”
在前期政策宣传中,隆霞和其他网格员,挨家挨户,上门进行棚改政策宣传。有时即使电话联系过,上门也会扑空,有时进门入户到晚上九点十点,有时也会忍受一些居民的质疑和不理解,但隆霞总是耐心、诚恳地为他们解释,“只要你是真诚的,群众是感受得到的,也就慢慢理解了。”
在签约过程中,面对一些犹豫不决的棚改户,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基础上,隆霞发挥网格员“信息库”作用,调动对方关系网,多方位“突破”,最终协助签约工作顺利完成。
当知道住的老房子要棚改了,居民钟朝云率先贷款买了一套二手房,但没想到自己划拨在第三批才能领取棚改金。棚改金一直领不到手,钟朝云心里很着急。自己已经不记得找社区干部多少次了,“虽然不厌其烦地找他们,但他们还是很耐心给我解释,帮我沟通,态度非常诚恳。”
在隆霞看来,虽然棚改工作是一座“大山”,但这座大山依靠社区所有网格员“愚公移山”的精神,日复一日坚守在群众身边,用心用情全力帮他们解决身边大事小事,相互之间培养信任和理解,“社区干部真诚服务群众,群众信赖社区了,社区和谐了,邻里之间关系就更融洽了。”
新闻推荐
“一对一”服务,注重每一个细节 市一医院(新区)搬迁“万事俱备”
5月2日,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搬迁工作将全面拉开大幕,搬迁工作涉及到9个科室,250余名病患……◇本报记者曾利军全媒体记者黎涛文/图病人至上——搬迁中,医院...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