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内江新闻 > 正文

“现实需要这样的书”——访《实用新闻课》作者陈志强

来源:内江日报 2018-04-21 06:51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段春秀

提起陈志强,在内江乃至四川新闻界可谓小有名气。

陈志强是内江日报社记者,42岁“试水”采写新闻,59岁仍坚守在新闻采写第一线。 17年间,他斩获四川新闻奖55个,其中一等奖7个、二等奖9个,退休前仍连续两年获省新闻通讯一等奖;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新社、《经济日报》《四川日报》等中央和省级媒体发稿数百篇,不乏长篇通讯和一版头条,多篇获中央、省高层领导批示。

2018年1月,60岁的陈志强退休了,用一本长达50万余字的《实用新闻课》分享了他采写新闻的技巧和经验,为新闻生涯划上圆满句号。《实用新闻课》成为内江媒体及各单位的业务写作教材,并广受读者好评,被推荐参评全省优秀社科成果评奖。

4月14日,《实用新闻课》出版座谈会召开前一周,本报记者专访了陈志强,他娓娓道出《实用新闻课》出版背后的故事——

“新闻改变命运”

“新闻改变命运。”这是陈志强在《实用新闻课》这本书上,寄语年轻新闻工作者时写得最多的一句话。对这句话,陈志强深有体会,在他的书中也作了详细阐述。

1975年,初中毕业的陈志强,因为名额限制没有被推荐上高中。待业两年后,被母亲单位推荐到四川农机校读书,专业是铸工。1979年,陈志强到内江锻压厂当翻砂工,干着企业最苦最脏的活。

陈志强一边努力工作,一边暗下决心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1982年,听说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招生,陈志强报名参考理科。尽管努力冲刺了几个星期,但对未读过高中的他而言,结果可想而知:四科只考了80分!但他没放弃,经过一年的奋斗,再报考文科,以平均每科80分的优异成绩考入电大经济管理专业。

这段经历让他感受到奋斗的力量与魅力,并成为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说到这里,陈志强言语里透着自豪:“一个人只要肯坚持,总会有收获的!”

他在学校入了党,先后任团支书、班长等,全脱产学习三年毕业时,他成为全地区仅5人的“中央电大优秀毕业生”,身份也由铸工变成了组工干部。在抓党建的同时,他还办起厂内部杂志《内锻党员》,一个人负责写稿、组稿、刻版、油刷、装订。这让他与新闻结下不解之缘,并因为新闻而改变命运——

1988年8月,陈志强凭着一本油印的《内锻党员》,调到了刚创刊的《内江日报》,从事广告工作11年。1999年,已经41岁的陈志强被调到报社的新闻研究室,专门审读每天出版的报纸,也就是“咬文嚼字”,收集各类差错。

“你41岁了,可以休息啦!”朋友们都劝陈志强,可他却说:“我要把冷板凳坐热!”为了提高业务能力,陈志强用心钻研业务,自费购买了大量新闻专著,上班看、晚上读,一年多时间从未间断,这种执着认真的精神,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同和尊重,为他成为一名优秀记者打下基础,也为撰写《实用新闻课》积累了素材。

“写一本现实需要的新闻专著”

2000年9月,在审读报纸一年之后,陈志强突然被调到一线当记者。用他的话来说,自己和大家都充满了疑问:“半路出家的新闻新手,行吗?”

结果令人意外。过去积累的知识,让陈志强做记者游刃有余。当记者一个月之后,他就创下本报外宣和省新闻奖的新记录:在《四川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发稿7篇;次年获省新闻一、二等奖。采访时,他道出了原因:“功夫在笔外,关键在学习!”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积极学习,从《莎士比亚全集》到《基督山伯爵》,从尼采到弗洛伊德,从文学历史到新闻专著,他广泛涉猎,无论工作多忙,几十年间从未间断。直到他退休后仍在坚持阅读、写读书笔记。这也是他在《实用新闻课》中倡导的新闻人应有的精神。

“拥有奋斗、专业、较真、吃苦、学习五种精神,就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新闻人。”陈志强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也是这样严格要求新闻新人的。

“最初我不会写稿子,一篇几百字的稿子竟然不会分段,全文都是逗号。” 本报记者田映丽说,在陈志强的指点下,她从一个对新闻一无所知的外行,两三年就成为一名合格的外宣记者,在中央、省级各大媒体发稿上百篇,还分获省新闻一二三等奖。“是陈志强老师总结的方法得当、技巧实用,我们才能进步得如此快!”

这也让陈志强发现了新人存在的普遍问题:理论与实践脱节,校园与媒体分离,公文和新闻混淆,许多媒体新人和基层通讯员不懂新闻实战技巧、不知新闻语言,要么不知写什么,要么不知如何写,或写出来稿件“内容空洞,形式八股”。同时,爱学习的他,也从当下新闻专著中发现了问题,即理论不接地气,与新闻实践严重脱节,人们看完不知如何操作等。

于是,他开始思考:新人需要什么样的新闻专著?

“就是符合新闻现实,易学易懂易操作,学之能懂,懂之能用。”不过,阅读了大量新闻专著后,他发现很多教材并不适合新人,“一些专著,理论水平很高,但是新人看了还是不懂如何操作,不接地气!”

长期培训新记者和通讯员的过程中,陈志强萌生了写一本新闻实战手册的想法,把自己多年的新闻采写技巧和经验,分享给更多年轻或业余的新闻人,让他们读后,方法能借鉴、技能可操作。

“百战归来方写书”

十年前,陈志强开始构思自己的书,并用心搜集资料。他说:“你知道吗?众多记者的‘问题稿\’,我到现在都收藏着。”

翻阅陈志强的《实用新闻课》,不难发现,里面有大量来自新闻新人的例稿,陈志强从实战的角度,对这些稿件逐段逐句分析点评,有的还有修改稿对比,让新人一眼就能找到稿子的问题所在,一看便知如何改写问题稿件。

十年,六易其稿,五十万余字……要坚持写完《实用新闻课》并不容易。有好几次,陈志强都差点想搁笔,他说“经常写得想跳楼”,是一些热爱新闻写作的人不断为他鼓劲加油,促使他完成了这本书。

“一定要坚持写完这本书,通讯员需要这本书!”云南省红河州的李女士是陈志强的朋友,也是一名通讯员,见证了陈志强写书的不易。工作中,她时常向陈志强请教写作技巧,写作能力迅速提高,很快就成长为一名分管外宣工作的干部,因此,她和其他新闻新人一样,希望这本接地气的书,能够成为新人的“写作利器”。

2017年11月,《实用新闻课》终于成功出版。

“发挥‘余热\’包括:学习、写书、育人。”陈志强说,他理想的退休生活是:在休闲运动中发挥余热,一两年内实现“半程马拉松”目标,同时,在新闻的路上,继续走下去,直到走不动。

就在上个月,陈志强参加了成都双遗国际马拉松,以60岁的年龄完成了“半程马拉松”;最近,他正在选读中国古代好诗文,探究其写作特点和技能,并尝试着“移植”到新闻采写中,包括《红楼梦》中的人物塑造、场景描写和故事构建等写作艺术。

“我还在构思新书,并为此继续学习和积累资料,我的目标是‘两年一本\’。”陈志强说,《实用新闻课》只是“志强新闻丛书”的第一部,今后还会有(二)(三)(四),如《获奖作品及新人问题作品分析》,从选题、采访、背景、写作,好在哪里、差在何处等,作详细地分析解读,给新人以参考;再如,《古代诗文与新闻写作》《一线新闻采写问题解答》《重点宣传报道的采写》《一个记者的成长轨迹》《新闻面面观》等。

“新闻实践中问题太多,新闻现实太需要实用的书。”陈志强说。

新闻推荐

加强规范监督 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下)

市创新服务中心:当好市校(院)合作“服务员”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全媒体记者许秀莲文/图4月17日,阳光明媚。内江德天力建筑建材有限公司厂房内一片忙碌。总经理李先敏已连续接到几...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现实需要这样的书”——访《实用新闻课》作者陈志强)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