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四中 徐贵珍
《道德经》,又名《老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著作,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言行。
老子是较早地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帝的思想家。他认为,作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远存在的。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万物的本源。
读完《道德经》后的最大感悟:有所为,有所不为。
辩证的“祸福相依、和光同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皆由此道中来。
一个事物的发展达到极点,必然会向其反面发展变化。所以要能维持它的发展而不至于变为其反面,就必先了解它的反面,在发展过程中不让其到达极点。“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夺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自居于弱势、静态而能保持一种弹性,促使敌对一方向膨胀、夸张发展以至成为脆弱,即产生盛衰之对转,这确实看得很深。
老子认为学道之人应该把自己看得比别人低一些、柔弱一些、弯曲一些。出门做事就好像在别人家做客一样,与人说话就像对待自己的上级那样,行走在外看起来毫不起眼。他举例说大海之所以成为大海,是因为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比别的地方都低,所以所有的水都汇聚到了海里。他更要求我们要从小事做起,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高台以土垒之。只有这样才可以接近道,接近道的方向。
《道德经》中,老子还强调“不盈”“不争”“致虚极、守静笃”“柔弱胜刚强”。老子的这一原则叫做“无为而无不为”,即不特意去做某些事,依照事物的自然性,顺其自然。
有的人认为老子的不争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竞争。其实并非如此,老子只是用了另一种方法进行竞争。非但如此,他的方法还可以帮助你在竞争的同时处理好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认识到“与人和善”是方法。老子提醒我们要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换句话说,要明白自己在人生、社会中的定位,只有这样,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之美是最近于圣人之德的。“上善若水”,讲的就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一种修德的必备境界,一种养身之术。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惠及天下万物而不求索取,无形无色却又能坚持自己的品质,它真而无伪,朴而无华,清而无杂,是道的品性的体现。我们心中有道,必然愈加崇敬自然和生命,更能体会到生命的本质。更能清晰地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
每本书都有其局限之所在,《道德经》中也有其消极避世的一面。但我们不能否认经典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以心灵的释然,以生活的动力,以处于天地间行动的规则。每一种道理也不能囊括世间万物,合众人脾胃。因此才有百家争鸣的文化盛宴,不同世界观的人生。
读《道德经》,知晓自己应有所为,有所不为,亦能生活得开心、快乐与幸福。
新闻推荐
(陈娅记者钟雨君)“大爷你慢慢说,把你的诉求说清楚,我们记录下来,调查后给你回复。”3月30日,在东兴区农林局,纪检干部正热情地接待一位来访群众。今年以来,东兴区农林局早着手、早准备,本着...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