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内江新闻 > 正文

饮水的变迁

来源:内江日报 2017-09-17 00:00   https://www.yybnet.net/

◇彭应钦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物质条件,和空气、食物一样,不可缺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饮水的质量。就拿我家来说,常年使用三种水:洗菜、洗碗用自来水;做饭、烧汤用井水;直接饮用或泡茶用纯净水。以前,做什么都用自来水。后来厂里在每个生活区都打了水井,饮水就改用井水。再后来出现了桶装水,于是就有了三种水分别使用的情况。抚今追昔,我回忆起小时候吃水用水的艰难岁月。

小时候,我家住东兴老街。那时没有自来水,吃水用水都得从沱江河里挑,要爬二百多级的高梯坎。衣服、蔬菜、家什等只得拿到河里洗。涨洪水期间,挑回的水还得用明矾搅动,使泥沙沉淀后才能饮用。遇到下大雨,所有的容器都用来盛屋檐水备用。用过的脏水还得储存起来,浇灌父亲开垦的菜地。我家人口多,用水量大,挑水是一件重要的家务。

我小的时候,由父母、姐姐们挑水。我长到十一二岁时,大人们要打工养家糊口,就由我和弟弟抬水。再大一点,我和弟弟都能挑水了。七八十斤的一担水,最初中途要歇两三次,后来力气长了,能够只换肩不歇气,一口气挑到家。

1964年,我到内江二中住校读高中,挑水的重担就落在弟弟肩上。每个星期天回家,为了减轻弟弟的劳累,我都主动挑水,把两个大水缸装得满满的,还得盛两桶,能用三四天。记得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一鼓作气挑了七挑水,把两个水缸装满,早已汗流浃背,腰酸腿痛。母亲叫我休息,不要再挑了,但我坚持最后挑一担来盛着。就在我一梯一梯地数着,艰难地爬完二百多梯石阶,走上平地时,不知是头晕还是路滑,一个跟斗摔倒,右手着地,骨折了,桶也摔坏了,水流遍地。母亲闻讯赶来,见我全身湿透,痛得满脸铁青,心疼不已,赶快把我带到一个老中医那里敷药、上夹板、吊绷带……

记不清某年某月某日,老街上有了自来水。最初一条街上只有一个水龙头,由一个老太婆收票放水。不管排多长的队,人们都愿挑自来水,一是不用爬那二百多梯的高梯坎,更主要的是经过处理后的自来水比河水干净啊!

再后来,我们院子的天井里装了一个水龙头,供几家人使用,每月按人头收费。能在水龙头旁洗菜、洗碗,方便多了。

时过境迁,我们几姊妹有的参加工作,有的下乡当知青,陆陆续续离开了老院子,家里就剩下年迈的父母。我家住后院,水龙头在前院天井,有一段距离,父母吃水困难。父亲想了一个办法,买了一根三十多米长的橡胶管,一头套在水龙头上,把管子顺着墙脚牵到屋里,另一头伸到水缸里,打开龙头,把水缸灌满。不用时,把管子收起来。这样一直持续到母亲去世、父亲搬离老院子。

记得我下乡当知青时,住房前面的田边有一口水井,一年四季水都是满满的,伸手可取,因此叫“冒水井”。井水清澈纯净,水质很好。听村里的老人们说,曾有一年大旱,所有的水井都干涸了,只有冒水井的井底还有一尺左右深的水,真是稀罕。我当知青时,如果在冒水井附近干活,遇到大热天,唇焦舌燥,口渴难当,只要听到生产队长喊一声“歇气!”男女老少,拿着盅、碗、瓢、盆,争先恐后地跑到冒水井边,盛满水,咕咚咕咚喝个够。那清凉解渴、甘甜爽口的滋味,真是沁人心脾。

现在,农村的饮水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家家户户都打了水井,用水泵把水抽到屋顶水池里,再接上水管放下使用,方便多了。回想起当年的饮水往事,真是无限感慨。饮水的变迁,折射出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

新闻推荐

砥砺奋进16载,以数据恢复守护信息安全

从3名员工、3万元启动资金、一户两居室起步,如今已从内江走向全球,员工近200人,拥有面积8500平方米的总部大楼……16年时间不长不短,却见证了一家企业从默默无闻到行业领军者的历程。作为四...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饮水的变迁)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