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唐晓萃 文/图
高洪平今年51岁,是东兴区椑南镇田圃村(社区)人。1989年,当时的村支书找到跑运输的高洪平,劝他回村任职,为家乡出一份力。带着村支书的重托,一心想为家乡出点力的高洪平毅然回村,2001年3月,在村民的选举下,高洪平成为田圃村村主任,2002年,他被大家选举为田圃村党支部书记。
高洪平担任田圃村党支部书记已经15个年头了,在他任职期间,兢兢业业、埋头苦干。如今,田圃村也叫田圃社区,在高洪平的带领下,村里的房屋变漂亮了,基础设施完善了,村民的生活更加有滋有味了。
定下目标
誓让水泥路贯穿全村
6月8日,记者乘车来到东兴区椑南镇田圃村,17公里的路程只花了短短30分钟。高洪平告诉记者,以前,全村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民将生产的农产品搬到城里去卖,要挑很远的路程才能坐到车。
“要想富,先修路”,高洪平深知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上任后,他向交通部门递交了修路申请,在他极力争取下,上级交通部门给村里批准了主干道碎石泥结路的建设。
2007年,碎石泥结路的建设正式动工,高洪平和四名村民代表都到现场监督工程质量,并积极为施工方解决各种难题。高洪平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挖路的时候,10组一户村民跑到施工现场大闹,称施工队挖路时挖到了他家的竹子,心里不服。为不影响施工进度,高洪平一遍又一遍地对这户村民讲道理,花了半天工夫才将村民说服。
那段时间,挖机到哪儿,高洪平就在哪儿,路挖完了,他的鞋子也走烂了。2008年,碎石泥结路修通,高洪平并不满足,他又向交通部门全力争取硬化村道路的项目资金,申请到项目资金30万元后,又组织村民筹集修路资金15万元。
2011年,在高洪平和村民的齐心协力下,村里修通了3公里水泥路。2012年,村里又硬化了1.5公里道路,再后来,村里又有了500多米的水泥便民路。
“就算再困难,也要一点一点把道路全部硬化,让水泥路贯穿全村。”高洪平说。
用心用情
全力帮扶贫困群众
村民的出行难基本解决,高洪平又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脱贫攻坚上,他积极主动作为,带领着一户户村民脱贫。
然而,在2014年,高洪平得知村民周私林一家脱贫后又返贫了,他非常焦急,赶紧到周私林家中了解情况。原来,七十多岁的周私林身患重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她的老伴去世前,因为治病欠下了债务,两个三十多岁的儿子也因为收入微薄到现在还未成家。
周私林老人只身住在三间土墙房里,其中一间已经倒塌,老人的处境让高洪平十分心痛。为了改善周私林一家的住房条件,高洪平为老人申请到D级危房改造资金两万元,但要想修足够老人一家三口人居住的砖瓦房,这些钱还远远不够。于是,高洪平向主管脱贫工作的上级部门申请,争取优惠帮扶政策,一心想帮助老人一家早日搬进新房。
不仅如此,高洪平还为周私林老人申请了低保。他告诉记者,村里丧失劳动力的,就为其申请低保兜底;有劳动力的,就免费为其发放由镇政府统一采购的鸡苗,帮助贫困户拓宽增收渠道。
“但这些还远远不够!” 高洪平告诉记者,政策帮扶是基础,依托产业增收致富是关键。
依托产业
改善村民生产生活
2009年,高洪平得知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进驻椑南镇,正向周边的村子征地修厂房。在高洪平看来,这是个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好机会,因为失地村民农转非后,会享受到很多实惠。于是,他在村民中积极宣传,做好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思想工作。
村民们了解到农转非政策的实惠后,都非常配合。“我们也能像城里人一样拿退休工资了。”村里的老人们非常开心。高洪平介绍,土地被征用后,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可按月领取养老保险,而年轻劳动力可领取24个月的失业保险,解决了大家的后顾之忧。
在推进征地拆迁过程中,他依法依规做好征用土地补偿工作,设身处地为村民考虑, 维护其合法权益。
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建成开业后,村里几百人都进入园区务工,收入非常可观。“就近就业的村民每天都可以回家吃饭,照顾家庭、增收致富两不误。”高洪平说。
村里本有1400多亩地,征地后,只剩下900余亩,养殖户和种植户都明显减少。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建成后,也带动了村民创业的热情,目前,田圃村共有100多户废旧物资经营户,其中,本村村民开办的占一半。村民们增收致富的劲头很足,生活水平提高后,大家纷纷改善居住条件,村容村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前,村里还剩下贫困户28户68人,高洪平积极探索帮扶新路子,鼓励贫困户在优惠政策下,树立信心和决心,用勤劳的双手实现脱贫增收。高洪平满怀信心:“2017年底前,我要带领村里百分之五十的贫困户脱贫;2019年以内,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凝心聚力,将曾经的田圃村打造成新型小康社区。”
新闻推荐
◇罗蔡梅为进一步严肃工作纪律,整顿工作作风,规范工作行为,提升工作效能,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今年,东兴区决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作风大整顿活动。5月16日~17日,该区派出4...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