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内江新闻 > 正文

家庭和睦,方能事事顺心——走近全国“最美家庭”雷昌根一家

来源:内江日报 2017-06-06 05:49   https://www.yybnet.net/

身为儿子、女婿,他与四位老人住到一起,时时悉心照料;身为丈夫,他勇于担当,处处体贴患病妻子;身为父亲,他言传身教,把三个子女培养成才;身为法院庭长,他廉洁修身,树立良好家风。

5月24日上午,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揭晓了991户全国“最美家庭”。大会现场表彰了36户家庭,来自东兴区人民法院高梁人民法庭的庭长雷昌根作为其中之一,向全国人民分享了他的最美家庭故事。

◇本报记者 韦小梅 文/图

百事孝为先,照顾父母不分彼此

6月1日一大早,位于东兴区三湾路256号的雷昌根家里就沸腾起来。当天是雷昌根的母亲84岁生日,一家人围坐在沙发上,面对着一部手机,争先恐后向第一次去北京旅游的寿星贺寿,尽显温馨与和睦。

雷昌根今年60岁,妻子杨群英59岁,家里上有84岁的老母亲,下有儿子、儿媳、两个双胞胎女儿、两个小孙女,是典型的四世同堂。

杨群英娘家是清一色的女儿,其他5个姊妹或远嫁他乡,或在外务工,照顾父母的重担便落在了杨群英肩上。但杨群英常年身体不好,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作为丈夫,作为一家人的顶梁柱,雷昌根主动承担起了赡养岳父岳母的义务。

结婚后,雷昌根就与妻子、岳父岳母一起住在高梁镇,自己的父母则住在内江。工作之余,夫妻俩总是高梁内江两头跑,帮老人们做家务,购置生活用品。

分居两地,最怕的是老人生病无人照顾。2006年,雷昌根的父亲患了疝气,考虑到在城区医院做手术无人照顾,雷昌根把父亲接到了高梁中心卫生院做手术。后来,父亲患上前列腺癌,必须在城里大医院接受治疗,雷昌根不得不白天工作完后,再赶到城里照顾父亲,等到第二天早上大哥和嫂子接替他后,又赶回镇上上班,从不推脱,从不埋怨。

不久后,雷昌根的岳父患上了严重的气管炎、肺气肿;岳母患上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并伴有脑萎缩,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为方便照顾双方父母,2012年,雷昌根带着岳父岳母举家搬到东兴区人民法院家属楼,还把自己的父母也接来一起居住,夫妻俩以上下班为界,轮流照顾4位老人的生活起居。

雷昌根的父亲在四十几岁就患了严重的气管炎、肺气肿,当时有医生断言“活不过60岁”,而在雷昌根的精心照顾下,老人家活到了80多岁。老人生前最后一次住院弥留之际,不住念叨“我要回去”,家人问“你想回哪里去”,老人回答,“我要回我二娃(雷昌根)家去”。

2014年春节前,雷昌根手头上好几个案子需要处理,天天加班。不凑巧的是,母亲患了重感冒,岳父气管炎、肺气肿复发,岳母风湿性心脏病、脑萎缩病情加重,3位老人相继住院,而且一住就是半个月。体谅妻子身体不好,不能熬夜,雷昌根加完班回到家,便主动接力照顾老人。到了晚上,老人们不愿意留在医院,强烈要求回家住。雷昌根便挨个背3位老人穿过400多米的街道,再爬四层楼回家。把3位老人安顿好后,他还要继续加班写判决书、整理材料,经常凌晨才睡。

即使这样辛苦,雷昌根也从未请过一天假。从业40年来,他仅休过两次公休假,一次是送女儿到北京上大学,请了一周公休;一次是妻子到北京做手术,请了5天公休。

最让妻子杨群英感动的是,这些年她肠胃不好,一看到屎尿容易反胃。2013年下半年开始,她的母亲脑萎缩严重,经常拉在裤子里,丈夫从不嫌弃,主动承担起清洗屎尿的任务,甚至还帮岳母洗内裤。“我这个亲生女儿都做不到的事,他这个当女婿的却要做,而且做得很好。”杨群英说,她母亲在世时,逢人便说女婿对她好,比亲儿子还亲。

但在雷昌根看来,这些都是他应该做的——百事孝为先,如果我们连父母都不爱,都不尊敬,亲情就不存在,社会也就没了人情味和凝聚力。

每天写家庭日记,一分钱掰成几分花

除了照顾老人,摆在雷昌根面前更为现实的,是一大家子人的吃饭问题。

2003年,雷昌根的月工资仅1200元左右,而妻子下岗在家没了收入。一大家子人的基本生活开支,加上还得供两个女儿读书,开支大、收入少,钱必须一分掰成几分花,分分花在刀刃上。

每个月领了工资,雷昌根都会先预存一部分在旁,作为应急资金,再把剩余的钱按照30天平均分配,尽可能一天的开支控制在30元以内,有时前一天用多了,第二天必须省回来。手里为数不多的钱,总是翻来覆去数了又数,可以不买的绝对不买。有时在高梁镇上遇到新鲜便宜的菜,雷昌根会买了拿回内江;他还曾在老家的自留地里栽种上各种蔬菜,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养殖鸡鸭,利用高梁人民法庭顶楼养鱼、种植藕等蔬菜……这些利用下班之后的劳动所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支撑着雷昌根一家人的生活。

2013年5月29日,继承父亲记账30年的传统,雷昌根开始记录他的家庭日记。

“2013年5月29日,购豆腐、番茄等,减去9.5元”“2017年5月6日,买两样水果,减去18.5元”……四年来,家庭生活开支的每一笔账都记得明明白白,甚至精确到每一角。一个月下来,支出多少钱,还有多少钱,一目了然。在5月24日上午举行的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揭晓会上,雷昌根现场展示了自己的这本家庭日记。

说起记账的好处,雷昌根深有体会,“能把现有的钱得到合理安排,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他希望自己能给年轻人做好榜样,提醒年轻人计划开支,再有钱也不能浪费。

即便生活如此举步维艰,雷昌根也从不徇私枉法,不吃拿卡要,宁愿自己日子过苦点,也要固守法官的清廉本色。

高梁人民法庭服务于高梁、大治、永福、新店4个乡镇近10万人。每年处理民事、经济案件多达200-300个。其间,不乏有当事人向雷昌根赠予红包或实物。雷昌根的原则是,能当面拒绝的就当面拒绝;实在拒绝不了的,就交回法院纪检处处理。

“吃人嘴软,拿人手软,国家已经付给了工资,不应该以任何形式索要、收受额外的报酬,这是底线。”雷昌根说,他们家虽然负担重,但孩子们的注意力都放在努力学习上,从来不叫苦,“其实艰苦一点的环境,对培养志气、人格都有好处”。

尽管现在3位老人已去世,大儿子和两个女儿都已就业,家里的经济状况有所好转,但雷昌根夫妻俩仍保持着节约本色。打开雷昌根的衣柜,冬装、夏装,西装、衬衣,整理得十分整齐。悬挂的32件衣服中,有29件是工作服。其中,资历最老的是30年前单位发的一件工作服,其余两件非工作服,一件是雷昌根40岁生日时妹妹赠送的,一件是5年前儿子赠送的。妻子杨群英也常捡其他姊妹的旧衣穿,冬天厚厚的毛衣,她不知拆织了几次。

不和别人比吃穿,要比就比学习

在大女儿雷琳的记忆里,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差,爸妈不仅要靠着微薄的薪水支付一家5口人的花销,每月还要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寄生活费。

“爸爸常常教育我们,不和别人比吃穿,要比就比学习。”雷琳告诉记者,尽管小时候不能像别的小朋友一样因为考试成绩优异得到奖励,她和妹妹却一直都很努力学习。

“家里难得买一次肉,每次买时爸妈都只买几两,让我们三兄妹吃。”雷琳回忆说,为改善一家人生活,妈妈曾省吃俭用买了一台缝纫机,每天晚上在昏暗的灯光下给供销社缝制蚊帐,找工钱补贴家用。“到了夏天,爸爸心疼妈妈每晚加班缝制蚊帐太热,买了一台别人家用旧的电风扇,为此妈妈还埋怨爸爸浪费钱。”那个时候,妈妈的背影和踩踏缝纫机的“哒哒”声,成了每晚陪三兄妹入眠的“摇篮曲”。但妈妈却因久坐落下了严重的腰肌劳损病。

大学期间,家里经济有限,姐妹俩每个月的生活费只有400元,两姐妹却从来没有喊过缺钱。为减轻父母经济负担,她们还利用学习之余勤工俭学。“我们心里清楚,上大学的每一分钱,都是爸妈辛辛苦苦挣来的,从牙缝里省出来的。”

养儿方知父母恩,大儿子雷波如今已为人父。对于家庭教育,雷波坦言,从小到大父母并没有讲什么大道理,更多的是言传身教。在他印象中,从小到大家里人都是在比哪个更孝顺;耳朵听起了“茧”的一句话是:吃得了亏,打得拢堆。

小女儿雷杰也对父亲多年前的一句话至今记忆犹新。一晚,她睡过一觉后醒来,看到爸爸还趴在书桌上忙碌。雷杰好奇,走过去问,“爸爸,你怎么还不睡觉?有什么事明天再弄吧。”爸爸告诉她,“今天的工作一定要今天完成!明天,兴许还有别的事情,万一耽误了,会对别人造成影响的。”那一晚,爸爸趴在桌旁工作的背影,深深地刻在了雷杰的脑子里,影响着她后来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如今,雷昌根的大儿子继承父亲志愿,进入东兴区人民法院工作。两个女儿顺利读完了大学,并通过争取奖学金,或申请补助或勤工俭学,取得了博士学位,分别就业于北京口腔医院和西南大学。

好的家风引领人向上向善。三兄妹从小耳濡目染父母言行,也养成了孝顺、勤俭、做事认真的作风。

雷杰的同事称赞她,“做事雷厉风行、不拖沓,办事效率极高”“安排给她的工作任务,她必定在截止日期之前上交”。雷杰深知,这得益于爸爸雷昌根对她的言传身教。

平日里,但凡爸妈哪个要过生日了,家里什么电器坏了,只要有一个发起人,三兄妹都很积极。心疼爸妈历来节俭,舍不得买营养品吃,两个女儿常不远千里寄牛奶和红枣回来。在子女们眼里,父母不仅是家里的脊梁,更是他们的榜样。

对于现在的家庭生活,雷昌根直言,“很幸福”。要问幸福的秘诀,雷昌根的答案是,夫妻彼此理解,子女都很孝顺,老人身体也很好,一家人和和睦睦。

新闻推荐

市红十字会:传达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 为推进治蜀兴川内江实践积极贡献力量

(记者刘小玲)6月2日,市红十字会召开全市红会系统干部职工会议,传达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安排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会议重点传达学习了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精神,省委十一届一次全会...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家庭和睦,方能事事顺心——走近全国“最美家庭”雷昌根一家)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