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通讯员 曾仲文
本报记者 陈帆 周翼
制糖业,曾一度被誉为“甜蜜的事业”。
然而,四川糖业并非如人们想象般“甜蜜”。2003年,赫赫有名的“甜城”内江宣布,用两年时间完成制糖工业国有资本的整体退出。
几乎是在内江启动糖业改革的同时,位于四川“南大门”的米易糖厂改制,成立米易华森糖业有限责任公司。
此后,历经多轮行业“洗牌”,内江糖厂、银山糖厂、球溪河糖厂、宁南糖厂、会东糖厂等一批川内知名糖厂相继破产关停。今天,米易华森糖业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四川境内唯一一家依然屹立于市场风浪中的制糖综合加工企业。
新旧更迭的大潮,从未有一刻停止。
以供给侧改革为“指引”,以创新为“引擎”,“熬过”转型发展的阵痛,华森糖业正在螺旋型发展的轨道上铿锵前行。
踏浪逐新,方得始终。
“既然大潮已经涌来,干脆勇敢冲浪”
“一枝山”牌白砂糖曾经是许多四川消费者的首选,这个“四川省名牌产品”也曾经为华森糖业的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辉煌时期,华森糖业25万吨/年的白砂糖压榨生产线全部进入运转状态,产品供不应求。
今天,曾经的“功臣”已经“退居二线”。红糖产品逐渐成为华森糖业新的增长点,新的“拳头产品”。
这是严峻经济形势“倒逼”的结果。国内白砂糖市场不断受到世界糖业冲击。2010年,世界产糖大国巴西的原糖运抵中国口岸价为3800元/吨,当年,国内白砂糖成本约为6000元/吨。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这是向中高端市场“进军”的选择。由于红糖的营养成分高于白砂糖,其市场价格、产品利润也随之“水涨船高”。
这是供给侧改革的“指引”。新常态下,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是一种大逻辑、大格局、大趋势,是企业无法回避、必须进行的一场变革。
“既然大潮已经涌来,干脆勇敢冲浪。”华森糖业党委书记赵海林的一句话,道出企业转型发展的坚定决心。
坚决不做“大路货”
2015年12月,安徽合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评审现场。
“米易的红糖?没听说过。”
“技术指标怎么样?”
“与其他红糖产品比较,特色在哪里?”
……
当华森糖业生产的红糖进入评审环节,会场内询问的声音此起彼伏。
华森糖业综合部部长黄庆才站起身,为每一位评委的桌子上摆上一个玻璃杯,放进一小块红糖,再逐一倒入开水。
片刻之后,整个会场内隐约弥漫着一丝甘蔗的清甜香气。
会场再次沸腾,这一次,是称赞替代了询问。
经过一系列严格评审,华森糖业生产的“迷昜红”米易红糖系列产品于2015年12月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荣誉的背后,是企业瞄准中高端市场,以创新求生存、以转型拓市场的艰辛付出。
抱着坚决不做“大路货”的生产理念,华森糖业从红糖产品研发之初就选择了一条最难的工艺道路——传统古法。
黄庆才已经不记得经过了多少次失败。他只记得最初在华坪糖厂采用传统工艺试生产的200吨红糖没有完全达到相关技术指标,只能全部运回公司本部生产线,作为原料与甘蔗一同重新压榨后生产成白砂糖。“谁说制糖是个甜蜜的事业,看到辛苦生产的产品‘回炉重造\’,我们的技术员眼泪都包不住了。”回想起当时那一幕,黄庆才至今无法释然。
时间和汗水就是一张网,这张网撒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
2013年,华森糖业红糖生产工艺突破重重技术瓶颈,成功实现批量生产。经检测,与广东、广西、云南和贵州等地红糖的特性指标进行分析对比发现,该企业生产的红糖产品中铁和花青素等功能性物质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红糖。
线上线下共同“开疆拓土”
按照年初确定的销售计划,今年华森糖业要实现销售红糖产品5000吨的目标,这个数字在去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
华森糖业销售部经理宁晓霞颇感压力巨大,但并非没有信心。她的背后,是一个包括数万“微商”在内的庞大销售团队。
即便是产品质量做到精益求精,在抵御市场风浪的冲击时,单打独斗依旧不是明智的选择。
华森糖业敏锐把握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所蕴藏的巨大机遇,大力发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借助“电商”“微商”的集聚效应和资源整合力量,拓展市场。
现代经营理念为企业换来了丰硕的回报。今年1至4月,华森糖业累计销售红糖产品的量和价,均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其中40%是线上销售。
除了销售部经理,宁晓霞还有另一个职务:华森职业技术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
华森职校是华森糖业主办的一所综合性职业学校。去年,该校正式开办电子商务专业,全校2500名学生都要学习电子商务课程。此举成功将企业自身优势融入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大潮,通过实践历练,许多华森职校的学生已成为推动米易红糖走进千家万户的“使者”。
新闻推荐
近日,在济南舜耕路上建舜耕名筑楼盘的开发商刘城人间蒸发,引起轩然大波。很快,尚未交付的房子被发现一房多卖。由于担心自己花了巨资买来的房子会一夜间消失,尚未拿到钥匙的业主自发找开锁公司换...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