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良在采摘套种番茄。
□胡孝全特约通讯员 李建明 文/图
7月13日,在内江市东兴区同福乡云台村7组,满眼翠绿的葡萄园里,套种在葡萄架下的番茄、豇豆、花生长势喜人,十分惹人眼球。“合理套种,既能增加收入,又有利于葡萄正常生长……”正在葡萄园里采摘番茄的云台共富葡萄种植合作社社员陈启良认为,葡萄架下的套种,只要注重科学,合理栽培,打好“组合拳”,就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的潜力。
讲科学套种番茄有搞头
番茄喜温、喜光,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格。陈启良介绍,番茄种植的土壤要求与葡萄种植的土壤要求比较吻合。为了获得丰产,促进根系良好发育,在土壤选择上应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
早播番茄适应性强,苗壮长势快,抗病力强。因此,在葡萄架下种植番茄要把握好早播和消毒杀菌两个关键环节。每年1月,种子在经过24小时浸泡之后,先均匀地散播在苗床上,再盖上细碎的泥土。由于元月的气温低,可以采用双层薄膜覆盖,第一层采用地膜,待种子出芽便可以揭开,第二层采用拱形薄膜覆盖,以加强幼苗的保温、保湿,促进幼苗生长。
经过30天至40天的培育,到2月底3月初,番茄苗可以移栽到葡萄园里,每亩地一般控制在500株左右。为避免番茄与葡萄互相争水争肥,番茄苗窝应与葡萄苗窝相距1米左右。
移栽番茄苗时,必须施足底肥,每亩地需施有机肥150公斤到200公斤;生长期间还要追施钾肥,每亩地20公斤至25公斤;挂果期间,特别要注意做好番茄蔬果,太密集的、比较小的、畸形的,都要纳入蔬果的范畴,以确保成品番茄的外形美观及大小匀称。
陈启良特别提醒,要加强灰霉病、炭疽病、霜霉病、蚜虫、红蜘蛛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因为葡萄与番茄在病虫害的发生概率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因而,一般情况下,番茄和葡萄的病虫害可以统防统治。
笔者了解到,今年,陈启良葡萄园里的5亩番茄大获丰收,6月份中旬就已陆续成熟上市,到现在已经采摘了成品番茄3000多公斤,且价格从初上市每公斤3元卖到现在每公斤6元,销售收入达到13000多元。预计后期还能采摘成品番茄1600公斤左右,全年销售收入将达到20000元以上,葡萄的收益不算,套种番茄的亩均收益将超过4000元,除去种子、肥料等费用,纯收入不下3500元。
重实践套种善打“组合拳”
东兴区同福乡云台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新村,种田崇尚科学技术。据该村负责人介绍,自从村里成立了云台共富葡萄种植合作社后,村民的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参与葡萄种植的农户也越来越多,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然而,由于以前缺乏经验,多数农户的葡萄架下却显得空空如也,普遍对如何合理开发利用葡萄架下空地感到很茫然,因而不敢贸然行动。
陈启良的探索实践,让当地村民渐渐悟出了一些道道,不少人开始忙活起来,希望通过葡萄架下的套种努力增加收入。合作社社员、现年28岁的返乡农民工郭伟就是他们中比较突出的一个。这个肯动脑筋的年轻人善于根据葡萄的特性,在葡萄架下搞起了多种经营,打起了“组合拳”。
“收获了土豆,可以载种藤藤菜、番茄、朝天椒、花生,到了秋冬时节,还可以种上一季无筋四季豆、花菜,因此,在葡萄架下套种,天天有盼头,季季有收获。”在郭伟看来,葡萄园建设初期,由于投入大,效益差,种植户的压力倍增,这时,选择适销对路,又不影响葡萄正常生长的品种套种在葡萄架下的空地上,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些额外增加的收入,除了开支葡萄园的土地流转、葡萄园管理等等方面的费用外,每亩至少可以增收两三千元。”
“不管什么时候,葡萄始终都是主业,所选择的土豆、番茄、豇豆、海椒、大蒜等套种作物品种必须与葡萄相匹配。因为这些农作物与葡萄相比,都比较低矮,无法与葡萄争阳光、争养分,因此不会影响葡萄的正常生长。”郭伟对自己和其他社员正在实施的“组合拳“充满了信心。
专家点评
葡萄架下合理套种
值得推广
东兴区同福乡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郑伯德认为,葡萄架下合理套种值得推广。
他提醒广大葡萄种植户,施肥上,应尽量使用钾肥、磷肥,控制使用氮肥,让套种作物生长与葡萄生长相辅相成;防病治虫上,应尽量使用普通乐果等无毒或低毒农药,禁用杀虫剂等高毒农药,尤其要尽量采用灯光、黄板等生物方法防虫;在葡萄剪枝上,要掌握好时令节点,以每年11月为宜,留桩80公分左右。
他认为,只要做好了以上三点,不但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能够保证葡萄的品质和食品安全。
选择合适的品种,在葡萄架下合理套种,可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让土地的效益变成“+”,做法值得推广。葡萄园挂果前期,一年可套种三季;葡萄园挂果或进入丰产期后,一年以套种两季或一季为宜。
新闻推荐
9月3日,内江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和99岁的抗战老兵、学院退休教授黄崇智(中)一起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特约通讯员兰自涛摄...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