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在广泛征取民意、充分展开公共讨论、反复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专题研究,决定从今日起,恢复城区空调公交车2元票价,普通公交维持1元票价不变。
这一决定再次表明,改善民生既要尽力而为,不断顺应人民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必须量力而行,根据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不同的发展阶段,通盘考虑、稳步推进。
公交企业是具有较强公益性的企业,公交车票价主要受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调控。近年,由于上级补贴减少,加之运营成本增加,导致公交票价与公交营运成本“倒挂”严重,靠财政补贴的压力越来越大。包括北京、泸州、内江、自贡、广元等在内的大多数城市,都启动了公交票价票制改革,其目的,正是通过价格手段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增强公交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好满足大众安全便捷的出行需求。
近年,绵阳市民生领域的一个显著变化,是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公交的高度重视和大量投入。从更换老旧公交车、改造公交站台、设置电子站牌、提供公共自行车,到不断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加快发展定制公交、积极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再到加强服务质量培训和监督考核、推进创建星级线路、打造优质服务……城市公交系统不断改造升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有感发展”的红利。
同时也必须看到,民生改善依托于经济发展。“治市如治家”,同样要考虑“量入为出”。当前,各地普遍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一季度,绵阳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加之政策性减税免税多,税收增幅减缓,对政府财政收入带来很大影响。随着民生需求的上档升级,需要财政投入解决的难题又在不断增多。这一“降”一“增”,意味着财政“总盘子”越来越吃紧,政府再怎么过紧日子,也难免“手长衣袖短”,难以满足所有旺盛增长的需求。如果一味强调改善民生的投入,脱离了当前的基本经济状况,“尽力而为”就可能演变成为“竭泽而渔”,“幸福民生”也难以长久。
还应进一步看到,城乡居民同享平等的发展机会和民生福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宽民生投入的视野,花钱花在全域中。当前,绵阳市需要投入的市政建设、民生项目等公益性事业很多,而扶贫开发、帮扶特殊困难群体、解决失地农民遗留问题、支付暂停一级公路收费后的贷款和利息等等,也都需要财政埋单。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财政为继续维持公交低票价,增加对公交事业的投入,势必影响其它公共事业的投入,这又怎么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幸福民生”不是“一口吃成胖子”。对大众来说,不断增长的福利水平常常会激发更高的福利预期、更多的依赖心理,但那些超越发展阶段的过高预期,虽然看上去很美,在现实中却无处安放。改善民生,政府既需要积极而为、尽力而为,又必须实事求是、量力而行,这在任何时候都不容置疑。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贺欣文/图头顶烈日施工5月22日下午,新密地大桥桥南施工工地。浇筑完第四车混凝土,桥拱6号帽梁施工总算告一段落。熊建友从裤兜里掏出手机,擦拭了一下被汗水浸湿的显示屏,...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