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梦想而努力
2006年,高中毕业后的邓兰还是一家服装店的售货员,“瑜伽教练”对她来说太遥远。
邓兰最早接触瑜伽是在老家内江的广场上。一群人练着瑜伽,她觉着特洋气。每次跑步到广场,都会多看几眼。
看久了,她萌生了考取专业资格证、开授瑜伽课程的想法,可爸爸并不支持,说这是“歪门邪道”。倔强的邓兰憋着劲想学,可一万多块钱的学费让她犯了难。为了实现梦想,邓兰独自踏上南下的火车,到广州打工赚钱。可每月一千多块钱的工资,除去生活费,所剩无几,报名学习成奢望。
2007年,邓兰在网上查到南京有教学瑜伽的课程,便辗转去了南京,在一家瑜伽馆边打工边学习。几个月后,努力的邓兰恳请瑜伽馆老板低价送她到专业的地方学习,感动于邓兰的执着,老板同意了。半年后,邓兰取得了瑜伽资格证,证书的背后是她咬牙苦练的汗水。
学成后的邓兰来到攀枝花,在一家健身房当瑜伽老师。邓兰说:“瑜伽老师只要上完课就走,可我不想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
艰难起步
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邓兰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创业。
第一个瑜伽馆开在金江。可开业不久邓兰就感受到了压力,整整一个月,由于缺乏宣传,来上课的学员寥寥无几。
“那时候真的很苦,要不是会员们的支持,我无法坚持下去。”对于创业之初的艰辛,邓兰不愿多谈。
不管锻炼的人来多少,即使只有一个人,她也会预先制定课程。她的真心付出得到了回报。渐渐地,一传十十传百,靠着学员的口碑,邓兰瑜伽馆的学员迅速增多,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从最初不足十人到现在的两百多人、从最初的单纯瑜伽课程到现在的颂钵疗愈师,从最初的一人独挑大梁到现在的多名教练授课……每一次的进步里,都融入了她的汗水与真诚。
“创业有种九死一生的感觉,和给别人打工完全不一样。”邓兰告诉记者,“既然选择了创业,就不能着急着去成功、赚钱,创业更是为了去做一个事情,是一种生命体验的过程。我想过了,创业之初,能保证在这个行业里生存下来,就算是成功,只要自己不放弃,总有峰回路转的一天。”
直到今天,邓兰也未停止进修的脚步,她先后去了尼泊尔、印度、泰国、广州、深圳、上海等地学习进修,参加国际瑜伽大师的培训课。
争取越做越好
工作中困难不少,但邓兰说:“新时代的女性已经不再是附属品,自强、自立、健康的身体与心态是新女性的标志,我现在还没有成功,是因为我努力的还不够多,我相信当我努力的够多、付出得够多的时候,成功一定会如约而至!”
目前,邓兰瑜伽馆的固定学员已经超过200人。“开瑜伽馆也要对症下药,其实很多人以为瑜伽行业利润大、起点低,不管懂不懂瑜伽,找到一个场馆,聘几名教练就可以上路了,其实不然。”邓兰说,瑜伽是一门集培训、休闲、健身、减压、养生为一体的行业,经营者最好要熟悉瑜伽,这样才能经营得很好。
在邓兰的瑜伽馆里,有一面文化墙,上面有很多照片,记录着学员们参加的许多主题户外活动,从大家灿烂的笑容中,不难看出他们都把这里当成了家。
邓兰说,她喜爱瑜伽,不把它当作一项投资,而是当成一项事业,希望坚持下去越做越好,让更多的人来享受这种健康生活。邓兰坦言她对瑜伽的挚爱和对瑜伽市场的信心支撑她坚持了下来。“我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使人们对瑜伽有个全新的认识,我的创业路也一定会越来越好走。”
□本报记者 周琴
在一个200多平方米的瑜伽健身馆里,邓兰是经营者,也是教练。每天一大早她就会来到瑜伽馆,打扫卫生、接待会员,展开一天的瑜伽教练工作。
“瑜伽教练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项事业,它让我真实地感到快乐、感到为自己而活的意义。”邓兰这样评价。
匀称的身材、高高挽起的长发、一脸灿烂的笑容……见到邓兰时,她正心平气和地为学员讲解瑜伽动作要领。完全看不出这个27岁的姑娘,接触瑜伽已经近十个年头。
微创业
转型攀枝花●精彩故事
新闻推荐
踏浪逐新,方能收获“甜蜜” ——米易华森糖业有限责任公司推进供给侧改革纪实
□特约通讯员曾仲文本报记者陈帆周翼制糖业,曾一度被誉为“甜蜜的事业”。然而,四川糖业并非如人们想象般“甜蜜”。2003年,赫赫有名的“甜城”内江宣布,用两年时间完成制糖工业国有...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