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是一种传统习俗,但去年秋冬以来,我国多个地区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再次引起市民热议。
◇本报实习生 张小丽
走访:电子鞭炮走俏
1月18日,笔者走访黄桷井等多家批发、零售市场发现,不少销售年货的店铺内都已挂上了大红的电子鞭炮,售价从30元至近百元不等。购买者黄女士介绍,这种鞭炮不仅能挂在家中当做节庆装饰品,插上电源后,鞭炮内还会闪闪发光,发出仿真鞭炮的“噼噼啪啪”声,比真鞭炮环保、安全。
笔者随后在黄桷井商城多家年货用品零售店看到,虽然离春节还有一段时间,但已有不少市民前来选购节庆用品,一些商贩也将电子鞭炮作为主打产品挂在醒目的位置,供市民挑选。据一位多年从事节庆用品批发的商家介绍,随着市民环保意识加强,一次性节庆用品如烟花、爆竹、礼花(筒状无爆型)等的销量逐年减少,取而代之的是电子鞭炮这类可以反复使用的产品。
建议:燃放低污染型烟花爆竹
也有一些市民认为,不燃放烟花爆竹就少了节日气氛,没有年味。
“保护环境当然很重要,但是过节的乐趣也不能少!”市民刘先生称,他听说北京等一些大城市已经有低污染的环保烟花爆竹销售,燃放这类产品既能享受过年乐趣,又能减少污染。
笔者随后查询网页发现,在北京等地确实有售一种少硫、少味、少渣、微烟的烟花爆竹。而且相关资料表明,这些环保产品比传统烟花爆竹产生的污染物减少80%以上。
针对市民提出的建议,笔者近日咨询了内江市供销社综合业务科科长龚跃成。据介绍,内江市场上暂无环保型烟花爆竹销售,但随着市民的环保意识增强,内江下一步也会考虑试点引进环保型烟花爆竹。
新闻推荐
1月16日,具有内江“新八景之一”之称的东兴老街,在改造提升后开街迎客,其独具一格的清代建筑风格再现了百年老街的风华,成为内江人的城市会客厅。这条历时两年改造的老街,既保持了传统文化和历史...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