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内江新闻 > 正文

奉献天使情与真换取生命善和美——记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分泌科

来源:内江日报 2014-01-24 03:4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实习生 包中强 文/图

■一封感谢信的背后

“在消化内分泌科的精心医护下,我的病情日趋平稳,极为难得的是,那些告别了一些日子的创作灵感与激情勃然出现了!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天使才能创造的了不起的神话和巨大成就!”

2013年12月底的一天,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分泌科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感谢信洋洋洒洒,内容达1000多字。写信的人名叫吴承蔚,系国家一级作家、院士、客座教授,四川作家协会巴金文学院专业作家。

到底是什么原因,令他对消化内分泌科有如此高的评价?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去年8月,吴承蔚所在的单位组织了一次体检,他被查出患有糖尿病。“对于一个以艺术为生命的作者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吴承蔚坦言,在得知病情的那段时间,他吃不好,睡不着,也没了创作的欲望。

2013年11月26日,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吴承蔚住进了市二医院消化内分泌科。该科室位于医院后山的第六住院楼上,这里环境安静整洁,空气清新,给他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抚平了他烦乱的心绪。

吴承蔚住进市二医院消化内分泌科后,针对他的病情,主管医生曾文勇、主任医师罗崇文进行了会诊,反复分析病情,精心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很快控制住了他的病情。

慢慢地,吴承蔚发现,消化内分泌科里的医生们都精益求精、毫不松懈,每天查房都要详细询问病史与病情变化,调整病人饮食等等。他们还不时会同外科室专家会诊,绝不放过任何疑点、难点。而且,为了全盘掌握全科每一个患者的病情,他们经常利用公休假日或下班后来病房查看,并不厌其烦地回答讲解患者随口提出的种种疑难问题。医生们这种严谨敬业的医风医德和不负生命相托精益求精的崇高精神,着实让他打心底里佩服。

不仅如此,他发现整个消化内分泌科是一个非常优秀团结的医护团体:罗崇文教授拥有卓越的专业学术思想和成就,曾文勇医生胸怀博大、严谨敬业、医术精湛、以身作则,全体医护人员认真负责、服务周到细致。这让他真切感受到,“整个科室都流动着和谐而温情脉脉的春天般的气息”。

一个月后,吴承蔚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血糖控制在了正常水平,他也再次找到了艺术创作的灵感。欣喜之余,吴承蔚写下了那封感谢信。在感谢信的末尾,他高度评价道:“市二医院消化内分泌科不仅在内江,就是在川内,也是一个医风高尚、出类拔萃、非常难得的先进科室,一个与时代需求完全合拍的非常优秀的医护群星。”

■ 优质服务贯穿始终

“优质服务就是要让老百姓花钱少,办事多,效果好。”市二医院消化内分泌科主任罗崇文说。近年来,该科室紧紧围绕医院“三好一满意”活动,始终坚持 “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升服务质量,积极打造医疗品牌。

“我们科室收治的以糖尿病病人居多,治疗这类病人不能仅靠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更需要细致的治疗和关心。”罗崇文介绍,治疗糖尿病是一个综合的过程,要靠糖尿病知识教育、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以及血糖监测“五驾马车”齐头并进,而治疗的每一个环节都显得特别重要。

“糖尿病病人通常以老年人居多,这类人群住进医院后通常会产生焦虑烦躁的心理。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方面是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另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对病情不理解所产生的焦虑。”副主任医师曾文勇说,病人住院后,他们首先会积极和病人沟通,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从病人角度出发疏导病人情绪,和病人建立心理上的互信,并用温和的态度、细致的关心打动他们,从而实现医患之间的双赢。

“作为‘五驾马车\’的重中之重,糖尿病知识教育会贯穿我们的整个治疗过程。”罗崇文告诉记者,由于很多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知识的缺乏,科室里无论医生还是护士都注重对病人进行知识教育。“注意控制饮食,每顿只吃二两饭,少吃肉。”“要保持正常生活规律,多运动。”……这样温馨的提醒时常响在病人耳边。“病人出院时,我们也会告诉他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防范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罗崇文介绍,病人进入消化内分泌科后,他们通常会对病人的病情仔细评估,在诊疗水平和诊断技术上严格把关,控制质量,并综合各方面分析病情,切实做到不漏诊、不误诊。为了达到较好治疗效果,科室还为病人配备了营养师,指导他们科学饮食,合理服药,控制好血糖。

2013年,在市二医院院长吴道全的带领下,消化内分泌科为病人建立了“疾病和健康管理”档案,这在内江市所有医院科室中属于首家,也是全国医院中的第二家。医院将内江地区分成若干片区,为病人建立个人信息档案,以方便对他们进行健康指导,加强疾病和健康管理,定期打电话通知他们来医院体检筛查,主要以预防疾病为主。

市二医院消化内分泌科收治的病人中也 不乏一些流浪汉和困难群众。护士长明洪莉记 得, 2012 年,几位东兴区 木镇的村民送来了一位70多岁的病人。老人姓温,患的是胰腺炎,需要马上治疗。那几位村民是老人的邻居,老人的亲人在外地。在紧急情况下,科室本着“救死扶伤,生命至上”的原则,在老人没有交一分钱的情况下立即开展治疗。在老人住院治疗期间,明洪莉和她的姐妹们积极帮助老人洗脸、洗头、换床单,还集体捐钱捐物,帮助老人渡过难关。老人后来康复出院,本人和家属都为该科室温馨细致的服务所感动,特送来一面锦旗以示感谢。

“我们科室的老年病人比较多,有些病人还是一个人来的,没有陪护人员,这就需要我们护理人员更加细心地照顾。”明洪莉说,病人晚上蹬开被子,她们会帮忙盖上;担心病人从床上掉下来,她们会轻轻把床两边的护栏摇起来;在一些重要节日,她们会为病人送去礼物和亲切的慰问,还为老人过生日等等。在病人眼中,她们是最美的天使!

■团队合作迸发力量

“这是一个团结、温馨而富有活力的团体!”市二医院消化内分泌科护士王晓旭说。去年7月从泸州医学院毕业后,王晓旭来到了市二医院消化内分泌科工作。她说,校园生活和这里的作息时间截然不同,初来乍到的不适应感让她显得有些茫然,紧张的工作氛围也让她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好在有科室里姐妹们的帮助,她很快适应了这份工作,积极融入到了这个集体中。

转眼间,明洪莉已在科室工作了20余年,她所在的团队也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拥有15名成员。春去秋来,病人来了一批,又走了一批。对于明洪莉和她的团队来说,每次看到病人高高兴兴出院,她们心里就很有成就感。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在紧急情况下,明洪莉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绝对不能慌乱,赶快转移病人”。作为白衣天使,她要安抚好病人的情绪;作为护士长,她还要稳住姐妹们的情绪,带领她们完成病人转移工作。“不要怕!不要慌!”明洪莉不断鼓励着姐妹们,一次次地往返转移病人。在困难面前,大家谁也没有退缩,这个团队经受住了考验。

年轻的护士要去参加职称考试,明洪莉就经常和其他护士一起帮她们顶班,让她们安心复习,认真备考;看到二十五六岁的年轻护士还没有男朋友,明洪莉心里替她们着急,经常主动替她们的班,让她们有时间约会……在她的表率下,全体护士互帮互助,温馨如家人。

“团队合作就是把大家拧成一股绳,朝着共同目标前进。” 罗崇文说,在消化内分泌科,我们要求每一位医护人员都要拥有超高的责任感和集体协作意识,这是科室不断发展的坚强保障。据了解,市二医院消化内分泌科平时住有约50多名病人,多的时候住着70多名病人。每一天,面对来来往往的病人,以及变幻莫测的病情,全体医护人员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合力。学习先进技术,学习高尚医德,该科室医生、护士间互相学习、互帮互助已蔚然成风。 

据了解,市二医院消化内科成立于1990年。2002年,该科增加了内分泌专业。经过20多年的不断发展,市二医院消化内分泌科不仅多次攻克疑难杂症,取得了医学技术的一次次突破,成功解除了成千上万病人的痛苦,还多次获得了市卫生局和本单位颁发的多项荣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市二医院消化内分泌科获得卫生部“优质服务病房示范区”荣誉。如今,“优质服务,创建温馨病房”的理念已深入每一位科室成员的心中。

新闻推荐

农业科技创新省市专家支招

(余林霜记者吴建军)“‘大与小\’、‘人与机\’、‘进与出\’、‘粮与经\’等问题,是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农业要发展,科技要创新,关键要找准问题,施策解决问题。”1月22日,省农业厅副厅长涂建...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1970-01-01 08:00
评论:(奉献天使情与真换取生命善和美——记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分泌科)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