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类云本报记者 邓 挺
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颂歌,沐浴新中国初升的旭日,1951年3月,内江市桐梓坝小学诞生在上世纪初祖国建设蒸蒸日上的那个年代。
桐梓坝小学东望西林,南临沱江,西毗三桥,北倚师院。校园精致,风景秀美,交通便利,环境宜人,是一所自然景色与人文气息有机融合、历史积淀与现代色彩交相辉映的园林式学校。
建校至今,该校曾几易其名。始为内江师范附属小学,隶属内江市中区文教局;而后在1985年更名为内江市艺体师范附属小学,2002年6月又更名为内江市桐梓坝小学,隶属内江市教育局;2005年10月,新增校名“内江师范学院附属小学”。
六十余个春秋,六十余个寒暑,记录着桐梓坝小学前行的风雨历程。当年,校园种下的第一批幼苗,如今枝繁叶茂;从这里走出的第一届学童,如今已年逾花甲,他们在各条战线奉献青春年华之后,正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幸福时光。
桐梓坝小学现有26个教学班(含幼儿园7个班),学生1400余人,教职工60余人。有标准儿童足球场1个,篮球场2个,有先进的各类电化教学设备。
多年来,学校秉承“创一流管理,强一流师资,建一流环境,育一流学生,争一流名校”的办学宗旨,确立“点亮梦想,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彰显“厚德博学、温馨关怀、激发潜能、求索创新、凸现个性”的办学特色,树立了“校风实、教风严、学风正、质量高”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学校先后获得了省中小学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先进学校,四川省家长示范学校,市先进基层党支部,市教育局示范党支部,市基础教育优秀学校、文明单位、校风示范学校、语言文字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以新课改为契机,采用结对帮扶、交流探讨、集体备课、教育论坛、网络研修、参观学习、专家讲座、报告会、教师教学成果展等措施,探究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多元评价机制引导教学工作,构建和谐式课堂教学模式,为师生成长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通过实施“名师工程”,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在全国、省优质课竞赛中荣获一等奖,成为教育改革和教学研究的骨干力量。
沃土花惊艳,枝繁硕果累。桐梓坝小学大力推进素质教育,营造“阳光数学”、“快乐英语”、“诗意语文”的课堂氛围。在全市率先开展“打造书香校园”活动,促进教师们读书益智、教书育人的信念,放飞孩子们读古今美文、作社会栋梁的梦想。近年来,学校还分别开展了首届校园艺术节、《童心向党》文艺汇演、《成长如歌》庆“六一”演出、广播体操比赛、教学开放日等特色创新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激励学生乐学善思、全面发展,为孩子们成长成才提供肥沃土壤。
新闻推荐
(实习生段春秀邬丹)9月11日,笔者从市统筹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工作指导协调小组办公室获悉,内江市2013年“定向+非定向”统筹公开选拔科级领导干部笔试工作已经结束,面试将于9月14日(本周六)举行...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