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西部内陆之甜城;
台湾——海峡彼岸之宝岛。
看似并无地理关联的两地,却因为一个人而牵手。
他——就是生于内江,卒于台湾,被誉为画坛“500年来第一人”的张大千!
以大千先生为纽带,以书画艺术为红线,以文化交流为平台,内江、台湾结下了割舍不断的深厚情缘……
◇本报记者 李仁胜 文/图
【新闻背景】
“东方张大千、西方毕加索。”
作为20世纪全球杰出的书画艺术家之一,张大千的艺术成就和文化影响力不仅为世界所公认,更为家乡赢来了“大千故里,书画之乡”的美誉。
弘扬大千艺术精神,打造大千文化品牌,是内江建设文化强市、促进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战略之一。
2005年,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全力打造大千品牌”。
2012年,市委六届三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内江市委关于加快文化改革发展 努力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内江“十二五”时期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对打造大千文化品牌作出全面规划、统一部署和具体要求。在全面实施打造大千文化品牌的基础上,全市进一步研究完善了《打造张大千文化品牌总体方案》和《项目实施方案》,明确了营造文化氛围、培育文化品牌、壮大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旅游、培养文化人才等五大任务和近期重点工作。
以大千先生为媒,与台湾广泛开展深入的文化交流活动,更成为内江将大千文化提档升级的重要途径和“引擎”。
结缘
两馆“第一次握手”
早在上世纪末,以张大千书画艺术学习交流为主题,内江与台湾书画界人士就开始了友好往来。
2010年,内江市主办“2010中国· 加拿大国际艺术家大千故里画展及论坛”, 张大千的再传弟子章金生为师代圆“归乡梦”。加拿大卑斯省议员、卑斯省亚太事务秘书长李灿明以及加拿大著名画家章金生等数十位艺术家参加活动。
一年后的春天,内江台湾两地再书大千情缘。
2011年4月16日,台湾。内江市张大千纪念馆馆长胡红雨同台北张大千纪念馆馆长杜禄荣先生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两岸两馆文化交流由此开启新篇。
面对来自大千先生家乡的纪念馆馆长,杜禄荣先生倍感欣喜。他详细介绍了台北大千纪念馆的运行及陈列情况:台北大千纪念馆隶属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在先生的“摩耶精舍”基础上改建而成,在征得大千亲属的同意下,就连许多日常的生活用品,也按原样摆放,最大程度地真实再现了大千先生最后的生活场景。
在大陆和台湾设立同一位名人的纪念馆,也是极富传奇色彩的大千先生另一传奇。在两岸不断融合交流的背景下,两馆馆长的“第一次握手”,不仅对两岸的文化交流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还将延续大千先生的归乡之旅。
如今,在内江张大千纪念馆里, 一块印制有“大风堂”字样的青瓦被置放在橱窗里,这是杜禄荣先生取自台北大千纪念馆“摩耶精舍”,千里迢迢送到内江的珍贵礼物。
这一年,两地张大千纪念馆首次实现互访,内江并与台北沈春池文教基金会签订了《内江——台北文化交流协作及文化产业发展框架协议》,开启了内江与台北两地文化交流的先河。
当年,内江文化考察交流代表团第一次走进宝岛。胡红雨回忆,在代表团拜访台北故宫博物馆馆长周功鑫女士时,周女士笑着说,这是她第一次接待大陆市一级的文化官员。尽管双方初次见面,但是周功鑫对来自大千故里的客人非常热情,也对内江这座内陆城市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表示将积极支持台北、内江两地文化交流。(下转二版)
新闻推荐
大千故里今更美——内江成功创建省级“2012年度环境优美示范城市”纪实
2012年6月13日,内江市创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城市”推进会,吹响创建号角。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全力以赴——因为内江的环境与我们休戚相关,内江的美丽与我们荣辱与共。2013年8月19日,省委、省...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