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左廉 文/图
社区“爱心慈善超市”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更是社区文明创建的重点工作之一。
记者从市民政局救助科了解到,目前,内江市两区一共有67家“爱心慈善超市”帮扶人数已达数千人。社区“爱心慈善超市”不仅为需要帮助的居民解决了生活中的困难,更弘扬了“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和文明风尚。
凝聚爱心
7月1日,记者走进大西街社区“爱心慈善超市”看到,货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类物品。“我们经常收到社会爱心人士捐献的衣物以及生活用品等。”大西街社区书记何英告诉记者,社区慈善爱心超市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里,除了民政部门拨款、提供物品外,许多社会爱心人士也主动联系捐赠,所以“爱心慈善超市”的物品不再单一,从而更好地帮助了困难居民。而供求对接使“爱心慈善超市”发挥了最大效益。仅今年上半年,大西街社区“爱心慈善超市”就帮助了30户贫困家庭;大洲广场社区“爱心慈善超市”也为40余户贫困家庭提供了生活便利。
家住群众村的陈玉琴是大洲广场社区的低保户,每当她有需要时,爱心慈善超市总能为她解决困难。
“爱心慈善超市”的物品可不是随意发放的,每一个季度,社区工作人员都会前去低保户、困难户家中进行走访调查,了解他们最近一段时间生活中缺少什么,他们急需怎么样的帮助。然后做好记录,在选购物品时,我们就会针对每户人的实际,发放物品,让“爱心慈善超市”发挥它的最大效益。
“社区的爱心慈善超市于2011年成立以来,已帮扶了128户社区居民了。”大洲广场社区干部介绍说。
“有什么需要就可以填写我们的申请表,到了发放物品的时间,我们就会通知居民前来领取。”文英街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要居民填写了爱心申请卡,我们就会及时收集整理,爱心慈善超市会尽量满足。
凝聚民心
记者在采访中看到,所有的社区“爱心慈善超市”都购置了货架,洗衣粉、被褥、大米等一系列的生活用品整齐摆放在上面,一旦物品领完,社区就会及时将物品补上,保证供应不间断。在物品的购置和发放环节上,每个社区都有着详细记录和社区书记的签字,确保这项工作落到了实处。
市民樊嘉利目前经营着一个小饭馆。他告诉记者,过去自己困难的时候,得到过了社区的帮助,如今自己的生活有了改善,在得知社区成立爱心慈善超市后,他就不时捐赠物资。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自己所捐赠的物品发放到了需要帮助的居民手中时,他感到很高兴。
6月26日,记者在东兴区大千社区的爱心慈善超市看到,“爱心慈善超市”内悬挂着意见簿和反馈信息。“用心经营爱心慈善超市是社区工作人员的责任,希望通过我们努力,为社区更多需要帮助的居民解决生活困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正是因为他们的用心经营,社区收到了不少受助居民的感谢信。
传承美德
市民政局救助科肖荣告诉记者,目前,“爱心慈善超市”在全省都没有专门的管理条例和机制,如何更好地运营,全靠社区自身的探索。在大西街社区,采取了每个季度轮流向困难户发放物品的办法,文英街社区则采取填写爱心卡等办法记录居民的爱心。而大洲广场社区则首创“爱心积分”的方式来调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的积极性,不仅让“爱心慈善超市”越办越红火,也在社区居民中营造了“大力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的浓厚氛围,促进了文明社区创建。
新闻推荐
寻人启事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于2013年7月2日收治一名65岁左右的老年痴呆患者,无法表达自己的姓名及住址,反复提到自己是郭北镇人,如有知情者,请联系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保卫科。联系电话:21...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