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上,垃圾桶中各种垃圾混合,天一热,散发出难闻的腐臭;
垃圾库周围,环卫车清运垃圾时臭气弥漫;
环卫车从大街上经过时,刺鼻的臭味让沿途市民掩鼻……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升城区垃圾收集处理水平?
◇本报记者 郭飞 文/图
现状:
城区垃圾收集清运方式传统设施滞后
“这个垃圾库收纳的垃圾,每天都不下10吨。”6月18日,正在市中区河坝街一垃圾库前忙碌的环卫工人张元容这样说道。
张元容负责管理的这个垃圾库,每天要容纳附近三条街道上万居民的生活垃圾。天气一热,垃圾库周围臭气熏天。而每天下午,环卫车来这里转运垃圾时更臭,清运车从大街上经过时,沿途散发的刺鼻臭味让人掩鼻。
记者在城区走访中发现,居民的生活垃圾大多是用塑料袋收集,但这些塑料袋没有严格的封口,一旦装的垃圾过多便会破损。而在大街上,垃圾桶中的垃圾都是“散装”的,各种垃圾混合在一起,天一热便散发出难闻的腐臭。
“这样的情况已持续多年。而导致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相关的基础设施滞后,垃圾没做封闭处理。”市城管局环卫科科长晏勇军说,“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居民,更是对城区空气的二次污染。”
转变:
改进垃圾收集方式给垃圾套上包装袋
晏勇军介绍说,近年来,内江城区的环卫设施不断完善,环卫人员也不断增加。目前,内江城区已有垃圾库170座,垃圾桶3500个,环卫人员超过了2000人,但环境问题仍然十分严峻,特别是在街面垃圾的收集和处理上,还处于较为传统、落后的模式状态。数据显示,内江城区每日产生的垃圾量约350吨,而街面产生的“散装”垃圾就超过了50吨。
如何处理好这些垃圾,减少对城区空气的二次污染?这是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晏勇军介绍,提升内江城区垃圾收集和处理水平,首先要从源头上做起,即做好垃圾收集工作。但在这方面,无论是居民还是环卫工人,都做得不好。因此,为引导大家对垃圾进行‘封闭\’处理,内江市城管部门正逐步在各社区、街道推广采用大型垃圾桶收集垃圾的办法,如使用超过240升的大型垃圾桶,内置大型塑料袋,收集满垃圾后封上口子。同时,引导市民,特别是商家用塑料袋装好垃圾,鼓励市民对垃圾进行分类。
破难:
5座垃圾中转压缩站呼之欲出
“在做好垃圾‘封闭\’收集的同时,环卫车转运、处理垃圾也要全程‘封闭\’。” 6月17日,记者从市城管局获悉,今年内江市将启动建设5座垃圾中转压缩站。这5座垃圾中转压缩站分别建于市中区、东兴区和内江市经济开发区,总投资预计超过5000万元。
据悉,建设5座垃圾中转压缩站,正是内江“封闭”处理垃圾的重要环节。5座垃圾中转压缩站建成后,将成为全城垃圾的主要承载点,运送到垃圾中转压缩站的垃圾被压缩后,再运往垃圾填埋场或垃圾发电厂。届时,依托5座垃圾中转压缩站,内江还将逐步推进“城区垃圾收集工作下放到各社区,由社区物管统一收集,再转运到中转站进行压缩,最后运往垃圾处理场所处理”这一模式,使内江城区垃圾收集和处理不断向“规范化”、“无害化”迈进。
新闻推荐
(记者马越)6月20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次会议,会议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宾主持,副主任荣光松、黄照明、张长安、郑建鸣、张世忠、秘书长舒先明及常委会委员共33人出席会议。会议听...
内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内江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