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安堂网友代表李佳原:成都在城市建设上重视城市交通组织、绿化和细节。我觉得一个城市不仅要有广阔的街道,更应该注重一些细节。要让内江在周边城市中脱颖而出,首先要重视细节。比如东桐路的行道树小叶榕,由于生长茂盛,分管部门不明确,导致许多市民在过路时头部很容易撞到枝桠。其次是要注重绿化带的后期养护,内江最近几年的绿化节点做了很多,但许多地方缺乏养护,比如低矮灌木没有及时得到修整长成了“大树”。又如,今天上午我们在成都人民南路看到一个雨水收集点,在靠近盲道的地方有一个凹面,直接与城市下水道相连接,这就使下暴雨的时候雨水不会积在路面,这一点内江在新城建设和旧城改造中可以向成都学习。同时,我们应该处处体现“大内江”特色,比如高速路上出口指示牌上,上面都可以写上大字体的“内江”两个字。
东兴区住建局退休干部李香银:一是要加强新城建设、旧城改造方面的宣传工作,让市民明白为什么要做这项工作,主动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二是在政策上,相关领导应该统一政策,尽量不要损害业主的利益;三是要从内江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内江市财力,既能达到我们的目的,又能减少与业主之间的矛盾。
东兴区市民代表邓聪:旧城改造符合广大市民将内江建设得更加美好的愿望,但旧城改造中,由于部分市民对“旧改”了解不多,导致了“旧改”工作有一定难度。我建议,在旧城改造前,不仅是对要涉及住户、商家进行宣传,还要对没有涉及到改造的市民进行宣传,在全市范围内争取市民的支持;在改造过程中,施工单位应该注重工作效率,同时将工期、施工效果图等展现给市民看,让他们知道这里在干什么、怎么干、会有什么样的效果,这也能取得市民的支持;在效果方面,市民更多的是希望所宣传的和最后改造取得的结果是一样的。改造后如果与事前宣传效果一致,相信许多市民都会支持。可以用一两个改造实例来让更多的市民认可“旧改”,我相信在未来“一年大变样,三年脱胎换骨”中,会得到更多市民的支持。
东兴区人大代表唐霞:我之前对旧城改造的工作和效果不是很清楚,但今天听介绍之后,细想一下发现旧城改造之后内江的变化实在很大。像新建过街天桥,市民过街更加安全、更加方便了,旧城改造确实有助于提高内江的城市形象,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矛盾。我建议,在施工的时候将施工文化结合起来,比如设置一些文化标语,如“内江人要打造内江形象”,让市民自发地支持旧城改造。我去成都之前,一直觉得大千路中间的花坛很漂亮,不应该拆;但从成都回来,我觉得这花坛必须拆。虽然目前大千路眼下的车行道足够,但再过几年之后内江私家车增多,道路交通压力将会更大,既然现在在改,那么就要“一鼓作气”拆了,以免三五年之后拥堵的时候再来改,又要遭到市民的质疑,形成“今天的改造,明天的遗憾”。看了成都,再想内江,真觉得市委市政府旧城改造是一个好政策,为内江人民谋福利。同时,内江作为大千故里,我们更应该增加一些文化元素和艺术元素,进一步提高内江市的形象。虽然主干道改造推进较快,但我觉得背街小巷改造应该同时推进,减少市民的疑惑。
汉安堂网友代表陈峰:在邱家嘴人行天桥下,我常看见许多市民翻越马路中间的安全防护栏,我们可以在设施上和管理上进行一些引导,或是加高防护栏,减少安全隐患;要在天桥上设置果皮箱;同时,内江的路名应该规范化,像“三号路”、“四号路”等称呼应尽量少出现在媒体报刊、公文资料上。我作为一个内江人,人家问我几号路,我都要想半天,如果是外来人,估计就更加糊涂了。
汉安堂网友代表肖龙:前段时间网上说,内江一中校门口的天桥一到下雨天,桥面积水严重,导致很多人不愿意走天桥。还有市民反映,下雨天经过一些老街时,常常踩到“地雷”,还有一些没有改造的街道也要注意管理维护,避免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东兴区社区居民代表肖体碧:去成都参观学习之后,我觉得以后随着车流量增加,大千路的改造尤其是拆除道路中间花坛势在必行。另外,在这次参观中,我发现了成都的立面改造统一规划了空调外机、隔音玻璃等,空调外机管子加长还涂了颜色,墙面也进行了防水处理,相比来说大千路的空调外机显得很凌乱;内江北高速路出口等很多地方路标不明显,很多外地朋友来了之后找不到路;旧城改造完成后必须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维护管理。
某物业管理公司经理张有元:我们的旧城不能总是屡次改造,而是改造后要进行有效的市政管理。如防护栏、雨棚统一拆除后,有关管理部门进行专门的管理,可能三五个月后前面还在改造,后面的雨棚、防护栏等设施又安起了;道路改造方面,像市防疫站附近斜坡上有个大坑,有好几次老人在那里摔倒过,这个问题已经有好几年了,但没有人来改造和维修。我认为道路设施出现了问题并非都要等到市政府统一规划改造,而是出现了问题,相关管理部门就该及时来解决处理;绿化带方面,相关管理部门平时就要及时做好修剪、疏枝等维护管理。
西林社区居民小组长刘家英:平时不仅要注意加强主干道的改造,也要注意对背街小巷的一些道路进行改造和维修,比如前面提到的市防疫站附近的道路出现大坑问题,希望相关部门及时解决好,给市民出行带来方便。
汉安堂网友代表刘翔:旧城改造的口号是“今天的不便,是为了明天的方便”。对比成都的改造,我们可以把不便减到最小,例如汉安大道一些工地的尘土问题,特别是一些工程车驶离工地前就应该把轮胎上的泥尘处理干净,避免尘土到处乱带;内江的洒水车一般晚上九点过就开始洒水,给市民出行带来了不便等。
大千社区网友王苇凌:内江的街道很拥挤,特别是街心花园一带,出租车常与公交车抢车位,我们可以学习成都把公交站点和出租车站点区分开,设立一些专门的出租车上下客点;旧城改造时灰尘很大,应该得到有效治理;绿化带后期维护没有完善;宽窄巷子很整洁,外观很好,值得我们旧城改造时学习;另外对市民关于旧城改造的一些宣传也不到位;可以学习成都宽窄巷子,在市中区环城线等一些城市主干道的人行道增设市民休闲设施,增设一些果皮箱;对于占道经营的问题,可以规划一个专门的地方让他们摆摊,严格规定不能超界;加强公共设施维护,加强道路改造,减少市民踩“地雷”的现象。
汉安堂网友代表李江:内江的很多绿化带千篇一律,很多街道的绿化树木都一样;建议根据不同的街道配合不同的景观,在细节上下功夫,比如说在一些比较宽的人行道设置一些比较精致的小花台,大的街道可以栽植一些大型树木,小的街道栽植一些小型树木;另外有的街道反复在改造,东兴区中兴路等一些道路,我读书时就未改造,现在还是很烂,我觉得有些街道不用全盘改造,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些局部改造。
汉安堂网友代表“单行道”:这次成都之行后,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内江和成都的差距还很大,我们要向成都学观念、学细节。这次去成都我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成都人民南路在立面改造时,一些商场打出了“支持市政改造,某某商场正在营业”的标语,我觉得很温馨,给人感觉他们的市民也很支持城市改造;“旧改”要做到三个“不”,即出门不塞车、雨天不踩“雷”、晴天不擦鞋,只要做到这三个“不”,市民自然就会很支持旧城改造工作;城市配套管理措施滞后,占道经营现象严重,工商管理部门应严格市场准入,核准商贩是否具备相应的经营资格,从源头上来管理占道经营问题;停车位管理可以借鉴其他地方先进经验,商家享受使用权利时,也要履行维护管理的义务;城市规划前期一定要非常严格,不能只顾楼盘品质和经济效益而不顾整个城市的发展;希望加快麻柳坝大桥的建设进度,解决老城区交通拥堵问题;四方块可以在原来基础上进行加固美观,风貌改造保留一定历史韵味,另一方面可以在汉安大道培养新的城市商业圈。
市住建局副局长黎兆武:目前来说,内江改造与成都改造差距还很大。据我所知,目前成都进行的是第三轮大的改造,已经总结吸收了前两轮一些先进经验和理念,而我们内江进行的是第一轮比较大的改造。今天网友代表反映的内江一中附近天桥雨天积水问题,我们立即派人去整改;规划水平决定改造效果,财政投入决定规划水平,我们会高水平高水准规划,有所为有所不为,根据内江财力突出重点的改造;对于绿化带管护问题,我们正在研究成立专业管护队伍。
市政府副秘书长詹财荣:我作为这次市民观察团成员之一,感受到了大家真心在关注城市建设,真实在谈意见和建议,每一位代表的发言都饱含了智慧的结晶。有关部门要立即整改行道树日常管护、统一规划防护栏的设置等问题;基于前瞻性考虑和整体性考虑,拆除大千路中间绿化带,缓解道路交通拥堵,更重要的是要和大千路北延线、汉安大道等道路规划以及整个城市风貌规划相一致;人行天桥积水、卫生管理、路标指示牌等问题将抓紧解决;对一些市民提出的“好的在挖,坏的不修”是一个有序安排、循序推进的问题,两区政府将统筹快速推进;旧城改造时要把今天的不便降到最小,减少对市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得到市民对工作的最大理解支持。
东兴区政协委员兰永红:我用“获益匪浅”和“热血沸腾”两个词语来形容此次去成都的参观学习。我建议市委、市政府拓宽宣传渠道,深入浅出地告诉老百姓今年市委、市政府准备做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做,会达到怎样的效果;项目工程实施之前,要做好规划和论证;在绿化树木管理上,要对树木、绿化带的杀虫、修枝、输液等维护管理。
(本报实习生杨彩红、包中强整理,记者李仁胜摄影)
新闻推荐
◇实习生邓明威余林霜文/图公交港湾常被占公交车辆靠站难“白马、永安、凌家的走了哟!”“威远老路的上车了……”5月9日下午,笔者在市中区双洞路容器厂公交站看到,一辆乡镇班车正...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