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秦超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内江市在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创业观念落后,创业意识不强,创业氛围不浓,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增收能力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创业带动就业面临“四难”,即:创业路子难找、资金难筹、人才难求、风险难防。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组织引导机制不健全。一是组织领导有待加强。目前内江市各级已经建立了创业促进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但创业工作组织领导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缺乏上下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资源要素有待整合。引导创业的各部门力量有待整合,合力解决创业路子难找的问题尚未破题,部门间合力推进创业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三是创业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内江市劳动者创业多数停在自发式、家族式的创业阶段,比较零星和分散,没有形成一个区域性的特色创业产业集群和创业链。目前,全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7.23万户中自发式、家族式创业占97%。
自主创业意识不够强。从全市创业氛围上来看,全民自主创业的观念落后,创业动力不足,创业意识不强,创业热情不高。普遍存在打工者多、创业者少。通过对130名应届高校毕业生的调查,有创业意愿的仅有9名,占6.9%。
创业支撑要素不活跃。调查表明,内江市城镇有21%、农村劳动者有2%的劳动者了解和掌握相关创业扶持政策;在成功创业人员中,只有62%的人享受到税收减免,70%的人享受到各项收费减免,3%的人员享受到创业场地扶持。目前,内江市创业者普遍存在缺资金、缺技术、缺项目的现象。一是由于资金原因,创业起步、推进难;二是对市场经济和专业知识掌握得不多、不深,对市场把握不准,缺乏相应的创业知识、创业实践和创业能力。三是虽有创业的冲动和愿望,但好项目难找,把握项目不准,有钱不敢投,投了担心收不回,迫切需要创业指导。
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一是推进全民创业服务机制不健全。相关部门之间对创业带动就业工作认识不够,有的单位认为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事,对开展人性化创业服务往往是重视不够,流于形式,没有形成一个多部门联动,推动创业的服务体系。二是社会中介服务比较单一。在调查中发现,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普遍反映,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存在融资难、项目选择难、场地落实难等问题,盼望有相应的社会中介组织和服务机构帮助。三是创业公共服务机制不完善。目前内江市各级还没有建立相应的创业指导服务机构,尚未形成一个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相互贯通的创业平台服务体系。四是创业带动就业的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风险如何防范?其机制和保障尚未建立,创业风险难防成为创业带动就业的障碍。
二、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的对策和建议
做好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是扩大就业、充分发挥创业促就业倍增效应的重要举措,更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的根本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全市上下合力推进全民创业的工作新格局。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体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形成一级抓一级的组织领导体系。市政府专门成立创业带动促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挂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改、经信、财政、税务、工商、银行等部门积极参与。二是强化部门联动机制。明确各级各部门抓创业促就业的工作责任。人社部门要完善政策,做好牵头、协调、推进工作;财政部门加大创业引导资金投入力度;工商、税务等部门切实落实各项税费减免和场地扶持政策;银行加大创业贷款发放力度,做好各项创业融资服务;学校要加强创业培训工作,建立创业实训基地,积极为在校学生提供创业实践环境;其他各部门和社会团体结合各自职能,积极做好创业推动和服务工作。三是全面开展创业帮扶活动。各级党委、政府要抓好结对帮扶创业工作,落实结对帮扶创业任务,推动全民创业、实现创业带动就业。
(二)落实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大政府的投入力度,创业促就业成员单位要结合职能制定相应的创业扶持政策。一是建立城乡创业贴息贷款政策。扩大贴息贷款范围,提高贷款额度,将贴息贷款范围扩大到全市所有符合条件的城乡劳动者。二是进一步完善创业奖励政策。提高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奖励标准;对初始创业的高校毕业生,给予5千至1万元的创业奖励;对进入政府设立的孵化基地创业的,给予适当租金补贴。三是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按照“非禁即入”原则,降低准入门槛,放宽经营场所限制。对首次从事个体经营的重点扶持群体免收工商注册登记费;放宽注册资本和经营场所限制。四是完善创业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税收扶持力度,对个体工商户新转成私营企业,在两年过渡期内,实行税收定期定额核定征收办法。企业从事国家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可以按投资额的一定比例抵扣应纳税所得额。对进城务工农民返乡创办企业的,在土地使用、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扶持。
(三)激活创业主体。一是鼓励公职人员带头创业。允许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满一定年限的人员,采取保留工龄或提前退休的办法,开展自主创业。二是积极扶持重点人群创业。加大对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返乡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四类人群的创业扶持力度。三是积极培育创业经济人队伍。大力发展“创业经济人”队伍,动员千家万户开展自主创业,把小生产、小加工引入居民家庭,大力发展创业专业户、专业村、专业社区,促进全民创业向产业化发展,结合城乡统筹拓展创业空间,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创业型城市建设。四是积极引导二次创业。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工程,着力推动个体工商户升级创办私营企业,激励私营企业进入规模以上行列,优先安排财政资金扶持、优先安排公益服务、优先列入融资服务重点;引导本地成长性强的企业进入规模以上行列;加快创新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名牌带动战略;鼓励民营企业树立创大业理念,通过扩大投资、技术改造、合资合作、重组嫁接等方式,做大做强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四)强化创业培训。坚持数量质量并重,不断扩大培训范围,健全培训体系,提高创业培训合格率、成功创业率和稳定经营率,形成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良性机制。一是强化基地建设,健全培训体系。认定一批创业培训机构、实训基地,形成覆盖城乡的创业培训体系。加快建立创业培训服务组织。二是拓展培训内涵,提高培训质量。大力推广使用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模式,加快本土化进程,采用案例剖析、企业家现身说法、创业实训等方式,切实提高创业培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增强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创新培训形式,提升培训效果。创新培训模式,针对不同创业群体采用相应的培训模式。在做好城乡劳动者创业培训的同时,积极开展送培训进院校活动,为在校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提升在校大学生创业能力。
(五)营造创业平台。一是优化创业环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确立服务创业者的理念,进一步转变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减少审批项目,提高审批效率,为创业者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保障。一是积极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建立推进创业型城市组织体系和目标考核体系,把全员创业活动指数、创业活动对就业的贡献率、创业活动对企业成长的贡献率、创业环境满意度等,作为创建创业型城市的主要标准,努力在全市营造各级党委政府抓创业、社会组织支持创业、广大劳动者积极投身创业的良好环境。二是建立创业服务平台。建立创业信息和政策发布平台,提供创业信息咨询。建立创业项目评审委员会,实施创业项目动态管理。建立综合性服务网络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三是加强创业示范点建设。在全市各县(区)大力推进创业示范点建设,着力打造一批创业示范园、创业示范街、创业示范村,形成市区有创业园、街道有创业街、社区有创业基地的创业孵化新格局。
(六)完善创业风险防范机制。一要针对创业过程中的风险和权益变化,建议国家修订和制定保护促进创业的法规,为创业带动就业提供法律保障和防范化解风险支持。二要强化管理、服务体制,明确专门的机构予以对口服务,切实帮助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土地、资金、技术和管理等困难。三要动员社会力量,形成全民创业的共识,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百姓安居乐业。
新闻推荐
(吴祥林)5月16日,市交通运输局召开市直交通运输系统主要负责人及市局机关干部职工大会,传达学习省委、市委“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对市直交通运输...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