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区是国家计生委命名的“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4月22日以来,由国家、省、市12家媒体28名记者组成的人口计生基层“记者行”活动首站抵达市中区,先后深入到市中区计划生育指导站、临江小区社区、朝阳镇太仆村、白马镇双河村。开见面会,现场采访,答记者问,独家专访……一系列活动在市中区如火如荼地开展。市中区人口计生工作的亮点、先进单位及人物事迹、创新举措、工作成效等被各大媒体竞相报道。
◇本报记者 韦小梅/文 何春/图
宣传引导五彩缤纷
基本国策深入人心
今天的市中区,辖14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约54万人(其中育龄妇女16.26万人),被称为“天下第一难事”的人口计生工作在这里蓬勃发展领跑全市,成为市中区对外展示的一个形象窗口。
4月25日,因“记者行”的记者们一致推荐,《家庭与生活报》记者程丽文提出一定要去朝阳镇太仆村看看,“若不是身临其境耳濡目染,很难相信在这样一个小山村,人口计生宣传竟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家喻户晓。”
这里有用瓷砖漫画、卡通画等打造的生育文化长廊;有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编写成顺口溜上墙的人口文化茶园;有图文并茂、融入风趣故事的人口文化故事墙;有印制了婚、育、新、风等字样的休闲座(凳);还有将太仆村古老的文化底蕴及新型的婚育文化融为一体的太仆井;以及通俗易懂、“横着念、竖着念”皆成句的门柱标语……受益者包括周围10个村、88个组、近1万人。
白马镇双河村也是旗鼓相当,其借助农家乐自然景观建成了“一点一线一圈”(即以“金双河体育休闲农家乐”为“一点”的人口文化宣传中心,以206省道双河村沿线为“一线”的人口文化宣传线,以双河村桃园进出环线为“一圈”的人口文化宣传圈),将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融入饮食文化,将新型人口文化有机融入新农村建设,为前来农家乐休闲娱乐的游客和当地村民,营造出浓厚的宣传氛围和提供了自我教育的平台。
像这样形式新颖、寓教于乐的宣传还有很多,市中区各乡镇街道都在积极广泛培植人口计生宣传工作。牌楼街道临江小区人口文化园区以“仁、义、礼、智、信,家、和、万、事、兴”为主题制作成人口文化组画;城南街道黄桷井社区专门为流动人口设置了突出婚育新风的“一点、一室、一中心”;凌家镇评选出“宣传中心示范户”担任人口计生义务宣传员,贴近群众开展宣传;永安镇积极争取为育龄群众提供“人口计生手机信息心连心”服务,创新“婚育新风进万家”的宣传渠道;全区相继编排了11个快板、金钱板、大鼓等形式的计划生育节目,组织开展“婚育新风进市场、进社区、进院坝”,还承办了“四川省人口文化巡演”等活动。
“以往的计生宣传内容大多是禁止什么、打击什么,宣传味太浓,让人看了不太舒服;宣传形式比较刻板,不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的群众懂不起。”从事了20多年人口计生工作的黄树金说,如今注重将人口计生知识融入到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让他们轻松愉快地、潜移默化地获得人口计生知识。
通过努力,市中区2003年至2012年十年间出生婴儿性别比均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建成了牌楼街道、靖民镇、朝阳镇、永安镇、白马镇5个婚育宣传示范单位,稳步推进了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形成了完整的宣传链,社会新风尚、计生新知识、国家新政策等正在潜移默化地融入广大老百姓休闲中,一些传统落后的生育观念正在逐渐改变。
服务体系提质扩面
服务范围不断拓展
“老百姓最看重的不是你给他说什么,而是你为他做什么。”采访中,市中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副局长易洪兵介绍,一直以来,市中区各级党委、政府始终把人口计生工作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市中区按照“领导重视好、政策导向好、依法行政好、服务质量好、民主管理好、队伍作风好”等六好标准,工作中通过推进标准化阵地建设、加快技术服务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实现了服务设备现代化、管理制度科学化。在执法队伍建设方面,市中区通过构建职业标准体系、教育培训体系、评估认证体系和职业监管拓展体系,实现了执业队伍专业化。2011年12月,市中区被国家计生委命名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
以市中区计划生育指导站为典型代表,其先进齐全的设施设备,雄厚的专业人才力量,宽敞舒适的站内环境,以及优质贴心的一站式服务,让人印象深刻。据悉,该指导站曾得到了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刘家强的充分肯定。
2012年市中区计划生育指导站被确定为“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单位”。该站通过增购医学设备,引进技术人员,率先为每一位参检群众准备早餐等措施,切实地方便了群众,保证了质量。
最让人感动的是——为方便育龄群众参检,市中区率先将区民政局婚姻登记中心搬迁至区计划生育指导站联合办公,并安排一名有丰富经验的计生干部“蹲点”协调,通过民政窗口向群众宣传优生优育知识,让领取结婚证后准备怀孕的育龄群众更方便接受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不跑“冤枉路”。
至今市中区累计完成“孕优”检查2614对(5228例),参检率达84%,且检查后的随访服务全部落实,全区未发生一起差错事故,未发生一起医疗纠纷,未收到一起投诉,未发生一例畸形和病残新生儿,群众满意率达96%。这无疑是“计生人”最大的欣慰和不懈的动力。
流动人口均等服务
服务管理水平提高
市中区是内江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流量大,人员复杂,意味着人口计生工作要求更高、压力更大、挑战更大。市中区建立健全流动人口“一盘棋”管理服务机制,逐步形成了流入人口“属地化管理,均等化服务”的以人为本管理机制和流出人口“主动式管理,互动式服务”的互动协调管理机制。
近年来,市中区开展了“中区是我家,计生靠大家”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主题宣传活动;通过推进“生育关怀”行动,全面开展了创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示范社区(乡镇)工作,重点打造出了黄桷井社区、翔龙社区、临江小区社区和交通乡等一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典型;建立了“四管理、五特殊、六共享”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新机制,推行了免收流动人口学生择校费、免收流动人口就医普通挂号费和诊疗费、开通“流动人口优先”窗口、按政策同等救助贫困流动人口、免费提供再就业信息等“五项特殊化服务”,免费为区域内的流动人口提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生殖健康咨询,实现了人口计生、公安、统计、劳动保障、教育、工商六部门信息共享。
浙江桐庐人骆雪樟是众多受益者之一,6年前来到内江,一度对未来充满迷茫和彷徨。壕子口街道苏家桥社区帮助他找到了干净、便宜的小屋,办理了流动人口暂住证;壕子口街道计生办协调解决了他的子女入学问题,为其开通了流动人口优先窗口,提供社会救助、免费就医等方面的服务。
有了街道社区的“雪中送炭”,骆雪樟一家人很快融入了内江这座城市,并在苏家桥社区内开办了内江申通快递公司。经过努力该公司由最初一间仅有4个员工、年产值不足8万元的小作坊发展到现在拥有28名员工,年产值超200万元的规模企业。
骆雪樟认为“滴水之恩应涌泉相报”,为社区6个计划生育家庭提供了就业机会,帮助10余名独生子女解决了就业难题,还积极为社区计划生育困难家庭、低保户捐献棉衣、棉被等过冬物资。
骆雪樟说,“在我最困难时,党和政府没有冷眼旁观,而是伸出援助之手接纳我,让我们一家人真正均等地享受到这个城市的公共资源和服务,我们决心扎根市中区,回报第二故乡内江。”
新闻推荐
(记者王征实习生邓婉蕾)5月29日,市委书记曾万明会见了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总领事何孟德一行,双方就进一步增进友谊,加强交流互动,拓宽合作领域进行了交流。曾万明代表市委、市政府和430万内江...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