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济元作品《大理花》66×39cm
晏济元作品《山樱桃小鸟》92×64cm
本报记者 卢建波
晏济元,未必是个妇孺皆知的名字,但却是足以写入中国艺术史册的书画大家。他从7岁开始便与书画结下了不解之缘,直到2011年2月10日仙逝,一直笔不离手,精研书画。在长达100多年的艺术人生中,晏老秉承中国文人书画传统,以深厚的学养,坚实的功底,创新的精神,洒脱超然的画风独成一派。
传奇人生
晏济元生前曾经两次接受过《金融投资以》记者采访,所以记者对晏老的印象十分深刻。晏济元1901年生于四川内江一个耕读世家,父晏辉廷为清末秀才,长于书画治印。受家庭熏陶,晏济元7岁时即从父学习诗书画印,在其父的着力培养下,很小就崭露头角,并在艺术上打下了扎实的“童子功”。
晏老生前曾告诉记者,他与张善子、张大千是总角之交,从小一起学习书画,后来在上海、北京等地又陆续相处数十年之久,商书论画互学互励,可谓情同手足。在这期间,晏济元反复临摹石涛、八大、唐、宋、元画风,颇得精髓,学而渐成。1943年,他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学,专攻机械工程,在课余时间,他把游子的思国之情与报国之志化作了一幅幅艺术作品。当他拿出一幅仿石涛的山水画参加日本帝国美术作品展时,在当地引发轰动,为留学生活涂上了一抹亮色。留学归来后,他又与张大千多次联合举办画展,在画坛上享誉一时。
然而,晏济元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64年又因车祸而卧床八年,一度在画坛上销声匿迹。改革开放后,晏济元的地位与名誉得到了恢复,同时晏济元多年的沉疴重疾也完全康复。从此,他又重新开启了他那充满传奇的艺术人生。重出画坛之后,晏济元遍游各地,佳作迭出,画展不断。尤其在晚年的创作中,晏济元工笔与写意相结合,不墨不华,更见骨气与潇洒。特别是山水画大变其法,一方面泼墨兼顾,使画面结构不仅有其形,而且重其意,创建一种乱发粗服的笔势,突出山势岩石的质感,别开生面,笔意墨色浑然一体,大大丰富了山水画的诗情画意,体现出大师级人物的气魄与风采。直到2011年2月10日仙逝,晏老才放下手中画笔,合上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百年艺术人生画卷。
据长江书画院管委会主席、著名艺术策展人丛啉中介绍,在晏老一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他同郭沫若、张大千、张善子、于右任、谢无量、何香凝、谢玉岑等交情深厚,其从艺一生,影响甚巨,他是开飘逸洒脱之晏氏画风一代宗师,其画不仅在国内影响甚大,在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亦有广泛影响。
情寄丹青
从7岁习画,到110岁仙逝,晏老一百多年的非凡修炼,其艺术之精彩也非常人可想像。据丛啉中介绍,晏济元与张大千有姻亲之谊,张大千比他大两岁。童年时两人形影相随,一起玩耍,一起研习书画。那时候偶尔两人得到零花钱,总会相约着一起去买字帖或买小人书。由于几乎都喜欢临摹八大山人、石涛等作品,所以外人看来,张、晏两人的作品有着相近的风格,同样的章法,气势恢弘,体现出对古代书画艺术的传承。后来,晏老与张大千多次联合举办画展,当时在画坛上就与张大千齐名。张大千对晏济元的花鸟画评价甚高,曾在其画上题:“济元仿宋人布局而运笔清润,如王若水、陈仲仁辈所谓作家、士气兼到也。他的人物画,设色典雅、线条流畅、雅俗共赏,令人百看不厌。”1964年,晏济元在北京政协礼堂举办画展,朱德前往观看,赢得了“海外有个张大千,海内有个晏济元”的美誉。
据丛啉中介绍,晏济作为当今画坛造诣最全方位的高寿书画家,他擅长山水、人物、花鸟、篆刻、书法,亦精通诗词。晏老不仅具有深厚的传统功力,而且对工笔、重彩、写意、泼墨、白描等多种绘画技法无所不能,无所不精。山水立意深邃,兼工带写,勾勒、点缀、渲染、烘托和布局严谨给人一种豪放、超逸、气度不凡的感受;他的花鸟、人物画,设色典雅、精道,线条流畅、自然、生动,雅俗共赏;花鸟画则刻意写生,专师造化。而花鸟画中最精湛的当推工笔花鸟画。除了书画艺术外,晏老还是一位才气四溢的诗人,所作诗词具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每每在画上题诗,有画龙点晴和锦上添花之功。在篆刻方面,曾与江南金石名家方介堪先生交谊笃厚,作品寓刚于柔,醇和而有韵味。“晏老的画早期简练、古朴,中期工整、严谨,晚期苍劲、奔放,尤以晚期作品用笔变化无穷,出神入化,达到了随心所欲,高深莫测之境界。在晚年的创作中,工笔与写意相结合,更见骨气与潇洒,使画面结构不仅有其形,而且重其意,笔意墨色浑然一体,别开生面,大大丰富了山水画的诗情画意,对传统做出了大胆创新。”丛啉中表示,不难看出晏济元是一位在诗、书、画、印上造诣很深的大家。
画坛黑马
丛啉中告诉记者,我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自上世纪90年代兴起以来,晏济元的作品就开始在国内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崭露头角。据雅昌艺术网的统计资料显示,1999年,在北京翰海的一次拍卖会上,晏济元的《芙蓉凤蝶》和《青城舟阳调》均以5500元成交。“坦率地讲,当时这两幅作品,价格明显偏低,让大家捡了一个大便宜。”丛啉中表示。
在这之后,随着晏济元的作品逐渐被大家所认识,晏济元很快成了中国嘉德、北京荣宝、上海崇源等知名拍卖行的“常客”,其作品价格也开始出现大幅升值。据了解,在2003年,晏济元的一幅《山水》被中国嘉德拍出3.8万元,同年在广州嘉德亮相的一幅晏济元的作品《夕阳无限好》,以9.9万元被藏家收入囊中。2004年,晏济元的作品更是十分走俏,他的一幅只有2平尺多一点的《仿宋人花鸟》,在上海崇源拍出了8.36万元,如果按平方尺计算,单价已经高达4万元。“在短短的时间内,晏老的作品就异军突起,价格大幅上涨,实属难能可贵。”丛啉中表示。
2005年,当书画市场遭遇“寒流”时,晏济元的作品不但没有出现下跌,反而逆势上扬,创下佳绩。如在2005年北京翰海秋拍,晏济元的一幅山水画《巴山渡口》 (137×68cm),虽然估价只有25万-28万元,结果该作品一亮相,就被一买家以52.8万元一举拿下,创下了当时晏济元作品的最高拍卖价格。2006年,同样是北京翰海的拍卖,晏济元作于1969年的《黄海小景》 (110×20cm)以18.7万元成交,这一成交价一下把晏济元书画价格推高至每平尺9.4万多元。到了2008年,在成都举行的晏济元书画专场拍卖会上,一幅16平尺的《荷花》以228万元成交,其成交单价突破13万元/平尺。时隔不到三年, 2011年4月25日在四川梦虎举办的一次拍卖会上,晏济元32.3平尺的巨幅画作《三峡朝晖》经过经过二十余次举牌最终被买家以800万元拍走,折合每平尺更是高达24.77万元。
据雅昌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晏济元书画每平尺拍卖价从2004年的3713元,上涨到2011年的24.77万元,7年时间的涨竟然高达近70倍。“如此大的涨幅,难怪有人称晏济元的作品是书画市场上的一匹大黑马。”丛啉中表示,“晏济元是现当代画家中最长寿的一位,其本身就是一个市场炒作的题材,且这种题材可遇不可求。此外,他的书画艺术正在被世人所认识,故晏济元的书画作品价格还远远没有到位,后市的上涨空间极其广阔。”
来源:《金融投资报》
国内统一刊号 CN51-0043 邮发代码 61-102征订:028-86968486
新闻推荐
四川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本报讯(记者苏启桃)3月10日、11日,“海联金桥连川港”活动分别在内江市、自贡市举行,开启了四川统一战线强力推动川港合作发展、助推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新篇章。据悉,“...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