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陶泓霖 实习生 韩雨佳
7月23日,“阳光花城之旅——2012中国·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活动在攀枝花正式开营。
“中国·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到今年已是第五届,目的是通过夏令营把中国高校爱好诗歌的年轻人聚集起来,繁荣校园诗歌,为未来诗坛储备并选拔后备力量。
千里赴花城 同谱新诗篇
参加本届“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的营员们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佳木斯大学等国内高校,他们为了诗歌梦想不远千里汇集到攀枝花。
“从桂林出发,坐了27个小时的火车到达成都,又坐了10多个小时的火车抵达攀枝花。”来自广西师范大学的廖莲婷笑着对记者说。
当谈及对攀枝花的第一印象,廖莲婷对记者说:“对攀枝花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书本上,这次能亲身到攀枝花感受阳光花城的热情,攀枝花印象不再空洞,我要好好利用这次机会感受攀枝花的传奇。”
据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星星》诗刊主编梁平介绍,上世纪60年代,中国三线建设时期在攀枝花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来自全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齐聚攀枝花,由此带来的各地文化在攀西裂谷中交融、延伸,“攀枝花的诗歌伴随各路建设大军匆匆奔赴的足音、伴随开山的第一声炮响而诞生”。“攀枝花诗群”作为一个地域诗歌现象,与攀枝花共同成长。近年来,攀枝花涌现出甘文良、沙马、马飚等一大批青年诗人,他们在中国诗坛吟诵出“攀枝花诗群”的个性和品质。正是因为有了如此丰厚的文化积淀,使得“中国·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的“阳光之旅”更显魅力。
来自内江师范学院的习修鹏参观完金色攀枝花展览馆后对记者说:“攀枝花,一座以花命名的现代都市,拥有钢花四溅、高峡平湖、巴蜀四宝之一的苏铁,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养分\’。”
同城姐妹为诗邂逅
走进金色攀枝花展览馆,营员们仿佛走进了“时空隧道”,一幅幅历史图片、一件件陈列品为他们讲述着攀枝花的发展“传奇”。
参观完金色攀枝花展览馆,当营员们都还沉浸在攀枝花为他们带去的新奇和震撼时,廖莲婷还收获了参加夏令营后的“别样惊喜”。由于营员们来自全国各地,彼此之间的了解并不多。当廖莲婷告诉记者她来自广西桂林时,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尖叫,“你也是来自桂林的吗?好意外,好意外……”营员莫静璇一把拉住廖莲婷的手,廖莲婷也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你也是来自桂林的?”两个女孩边笑边说,向记者诉说着她们心中的攀枝花印象。
芒果让两个女孩产生了“共鸣”,“虽然广西也有芒果,但都是黄色的,口感比较淡。来到攀枝花,一下火车,看到摊贩销售的紫色芒果,新鲜和好奇油然而生,品尝起来,比广西的芒果更香甜。”莫静璇一边用手比划着她眼睛里攀枝花芒果的形状,一边笑着对记者说。廖莲婷对记者说:“等夏令营结束后,我要为家人选购一些攀枝花的土特产带回去。攀枝花在我心目中不再是一座只与钢铁相连系的城市,这里的瓜果飘香也是一张城市名片。”
廖莲婷、莫静璇告诉记者,“星星大学生诗歌夏令营”不仅为她们提供了诗歌创作的平台,还能让她们在千里之外彼此邂逅,这次“阳光之旅”不枉此行。
新闻推荐
1月10日,内江市长杨松柏主持召开市政府六届第63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内江市农村公共就业服务四项制度》,首次将农民纳入失业登记。这是内江市向农民提供均等化就业服务,促进农村居民就...
内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内江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