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南桢
临近中秋,攀枝花市的侨眷特别思念海外的亲人。
“昨天,姐姐和我通了半个小时的电话,问老父亲和家里的情况。”9月16日,身为侨属、在攀枝花学院工作的刘正祥说。
刘正祥的姐姐一家定居美国20多年。这些年每到节日,他们都要打电话问候。
刘正祥说:“我告诉姐姐,现在国内中秋节已是法定节日,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里各种月饼、干果、水果琳琅满目,节日氛围很浓。姐姐很怀念,说在国外她们住的那基本上没有过中秋节的气氛,只有看华人社团会不会组织活动。”
刘正祥的老家在内江市。1975年,刘正祥高中毕业就下乡当知青。1977年10月,恢复高考时,他和姐夫李敬成一同参加了高考,他考上了哈尔滨军工学院,姐夫考上了中国矿业大学。1982年毕业时,刘正祥分配到重庆一家军工厂工作;而李敬成考入美国宾州州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刘正祥说,他姐夫当年拿到博士学位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别人嫌他文凭太高。后来姐夫又去读硕士学位,出来后才找到工作,现在匹兹堡一家研究院工作。1989年,姐姐随姐夫到了美国,拿到了“绿卡”。
20多年来,他姐姐只回来过两次。
刘正祥还记得姐姐第一次回来是1997年香港回归那天,当时姐姐与外侄女乘坐的火车晚点,本来下午5点过就应该到的,结果一直等到晚上11点。
那一次,让刘正祥记忆最深的是,外侄女讲一口流利的英语,神态举止就完全像一个外国孩子。外侄女6岁就到美国去了,她听不太懂汉语,姐姐在讲话中也不时冒出一句英语来。
第二次是2007年,姐姐和姐夫一起回来。姐夫是中国矿业大学客座教授,受邀回国讲学,顺便探亲。他们一家在攀枝花仅呆了几天,专程回老家去了一趟。
刘正祥今年49岁,姐姐比他大两岁。
他说,他跟姐姐感情一直很好。姐姐只有小学文化程度,14岁开始就在一家餐馆上班。1973年,父亲让她下乡锻炼。姐姐不会做饭、也不太会洗衣服,读高中的他利用节假日到乡下去帮姐姐打柴、煮饭。
刘正祥的父亲今年88岁,一直跟他生活。每隔一段时间,他姐姐就要打电话回来问问父亲和一家人的情况。因老父亲的耳朵和眼睛都不好,要告诉父亲姐姐打电话的内容,刘正祥还得用一只毛笔写很大的字给他看。
刘正祥说,父亲因女儿一家远在国外,只有把思念埋在心底。2007年,父亲病重,姐姐回来看望,老父亲希望女儿等他百年后再走。可他们都知道姐姐一家人都在那边,不可能在这边呆得太久。
“作为侨属,我会尽最大努力,把攀枝花及国家和平稳定、繁荣富强的情况传播到国外的亲人中,也把攀枝花的发展需求通过亲人传播到国外。攀枝花这些年的变化,相信国外的亲人都深有体会。”
刘正祥坦诚地说,1997年,他姐姐回来前在网上查了一下,说攀枝花是一个“不毛之地”,回来看了后觉得这个城市还不错。10年再次回来,攀枝花已通飞机了,一下飞机,她感觉城市面貌大变样。
刘正祥说,因为父亲年纪大了,中秋节一家人准备团团圆圆吃饭、赏月。而姐姐一家的思乡情渐浓,从2008年开始,姐夫每到中秋节还要给侨联发贺信、慰问电,表达思乡情。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内江7月28日电(记者史春东李华梁)伦敦奥运会首金争夺中,四川妹子喻丹夺得十米气步枪铜牌。消息传来,喻丹的乡亲好友在内江的老家,喜气洋洋地庆祝。北京时间下午六点,内江凤窝街小院的黄桷树下,...
内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内江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