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英为婆婆洗脚
李桂英在绣十字绣
一张陈旧的八仙桌靠墙放置,正对着堂屋门口,李桂英和公公婆婆三人围坐一起吃午饭。李桂英一边和两位老人有一句没一句地闲聊着家常话,一边不时地往他们碗里夹肉夹菜。虽然屋内光线稍显暗淡,却并不影响整个画面的平静和美好。
丈夫已去世三年多,作为结发妻子,李桂英义不容辞接过丈夫的担子,把心底的怀念化为对两位老人以及家庭的悉心照料。她照顾老人体贴入微,用孝老爱亲的行动对儿孙言传身教;她不辞辛劳忙里忙外,用勤劳和坚韧支撑着这个家,只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
◇本报记者 姜晓凤 文/图
坚韧——
丈夫患病,她耐心鼓励并为其圆梦
在隆昌市双凤镇天湾村4组,李桂英不仅是贤惠孝顺的儿媳妇,也是为人和善的茶馆老板娘,更是勤劳善良、坚强独立的典范。
穿着一件格纹外套,披着齐肩短发,脸上总是带着笑容——今年51岁的李桂英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一些,不知情的人根本想不到,从丈夫查出患病到去世的这几年,她的精神和身体经历了怎样的煎熬。
为维持生计,李桂英夫妻俩在广东打工多年。2013年丈夫范贤亮的一场“感冒”,成了家庭巨变的开端。
2013年2月,范贤亮患了感冒,一直咳嗽,吃了很多药也迟迟不见好转。正月十六那天,夫妻俩到广州一家医院做检查,结果令李桂英大吃一惊——丈夫被查出小细胞肺癌晚期。
李桂英不信,带着丈夫到了成都华西医院,但检查结果并无变化。“检查出来说是晚期,医生都喊我放弃了。当时我就晕倒了,我一直怀疑是不是名字搞错了。”李桂英就是不愿意相信,一向身体很好的丈夫竟然会一下子得上这么吓人的病。
丈夫是家里的顶梁柱,不能倒下,一定要给他足够的鼓励和支撑!为了减轻丈夫的心理负担,增加他战胜病魔的勇气,李桂英和家人用善意的谎言安慰丈夫,她甚至请求医生开具诊断结果为“早期”的诊断书,然后不断鼓励丈夫要勇敢地和病魔作斗争。
“他自己也说,想看到儿子谈恋爱、结婚,想抱孙子……”说起丈夫,李桂英有些激动,泪水充盈着眼眶。
那段日子,李桂英四处打听,为丈夫寻找医院和大夫,放疗化疗也一直没断过。为了让丈夫心情愉悦,她还带着他到周边城市旅游。在李桂英的陪伴和鼓励下,范贤亮的精神状态一直不错。
“医生说他最多不超过半年,他活了3年多,实现了好几个愿望。”李桂英告诉记者,丈夫去世之前,大儿子结了婚、生了小孩。儿媳妇生小孩的那段时间,李桂英忙得几头跑,既要到妇产科医院照顾儿媳,又要到市第二人民医院照看住院的丈夫,而家里的两位老人也是她的牵挂。
2016年4月,范贤亮去世了,李桂英低迷了很长一段时间,整日以泪洗面。后来,她意识到,丈夫走了,自己应该接过担子撑起这个家。
孝顺——
接过“担子”,她无微不至照顾老人
“丈夫没有完成的任务,我来完成!”这是李桂英对自己、对家庭的承诺。
李桂英说,她和丈夫是小学同学,算是青梅竹马。但那时候尽管李桂英一再向父母推荐、夸赞丈夫,家里人却始终不愿意接受这门亲事,担心家境贫寒的范贤亮不能让女儿幸福。李桂英认定了范贤亮,她不顾父母的反对,嫁到了范家。
结婚后,丈夫对她十分温柔体贴,公公婆婆也当她亲生女儿一般,一家人过得很和睦,困扰很多家庭的“婆媳问题”,在这个家里并不存在。“我觉得有缘分才能走到一起成为一家人,我在这个家已经生活了30年,比我在自己家生活的时间还要长。”李桂英说,不论跟谁相处,“互相理解”都是第一位的,跟老人、跟丈夫的兄弟姐妹,都一样,“刚嫁过来的时候我就给两个老人说,我有做得不对的地方直接告诉我就是了。”
婆婆兰顺容今年78岁,耳朵有点背。记者问她对儿媳妇的评价,她转过头来说:“好,对我们两个老的都很好,怕我上山割草摔倒,借钱都安装了天然气。”
原来,因给范贤亮治病,家里欠下了不少外债,所以全家人都省吃俭用,希望早点把债还清。兰顺容在上山砍柴割草时,不慎摔伤致肋骨断裂。不愿意婆婆再为此劳累、受伤,2016年8月,李桂英一咬牙又借了一万多元,给家里安上了天然气。
此外,80岁的公公身体也不乐观。今年2月的一天凌晨4点,公公突发脑梗塞,李桂英赶忙起来找人,把公公送到了椑木镇的卫生院治疗。后来,公公落下后遗症,常常需要输液。每次李桂英都骑着电瓶车把老人送到镇上的医院,然后回来照顾茶馆,估摸着输液时间差不多了,再去把公公接回来。李桂英还给公公买300多元一瓶的蛋白粉补充营养。她的观点是:吃补品总比吃药强。
李桂英有一个朴实的愿望:现在国家的政策好了,老百姓的生活变化很大,希望两位老人能多活几年,多享受几年好政策。
实际上,李桂英对亲生父母感到愧疚。她的父母都已经年过七旬,和李桂英的弟弟生活在一起,家里人都知道她处境艰难,从不让她多操心。“我们理解你,不用担心我们,把两个老人照顾好就可以了。”母亲的理解和宽慰,让李桂英倍感温暖。
天湾村党支部书记范贤华说,李桂英把公婆当亲生父母一样孝顺,对村里所有的老人也都很和善,村里人对她的评价很高,她是孝老爱亲的典范,值得大家学习。
勤劳——
不等不靠,她获得干部群众点赞
12月12日,午饭过后,李桂英放下碗筷便出了门,她匆匆赶往离家几百米外的小店。小店是以前和丈夫一起挣钱修建的,村民们来这里喝茶、打牌,也可以买些副食品。
开门、烧水、搬移桌凳,一到店,李桂英就是一阵忙碌。水刚烧上,几名村民就陆续到来,大家坐在屋檐下的一张桌子旁边,一边看李桂英忙里忙外,一边与她拉着家常。
这家店,是李桂英和丈夫的心血,是家里的收入来源之一。而忙碌,不仅是为了挣钱还债,也为了排解思念。安顿好客人,稍微有点空闲时,李桂英在一张空桌上坐下,绣起了十字绣,这是她增加收入的手段之一。今年村里大力发展枳壳产业,李桂英也积极参与,她买了100棵枳壳种苗,希望通过种植枳壳增加收入。
如今,忙碌成了李桂英生活的常态——照顾老人,接送孙子上学放学,经营小店。在忙碌中,李桂英也感受到了幸福——两个儿子都继承了她的孝顺,对她和爷爷奶奶非常好。李桂英告诉记者,小儿子每次回到家,都会一把抱住她,在她耳边说一句:“妈妈,你辛苦了。”每次回想起这个场景,李桂英就感到无比幸福和满足。
“李桂英用心呵护家庭,对公公婆婆无微不至,将两个儿子抚养成才,替丈夫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天湾村驻村工作队员陈云东说,“扶贫先扶智和志,搞脱贫攻坚,要大力开展精神扶贫活动,通过挖掘、培育群众身边的先进典型,来引领和培育文明乡风,提振群众精气神,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鼓励老百姓用奋斗创造幸福生活。”
事实上,丈夫走了之后,有不少人上门给李桂英说媒,但都被她拒绝了。“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没有想过离开这个家。”
采访结束,记者提出给李桂英和老人拍张合影,李桂英拉着两位老人站到屋门口,他们对着镜头笑了。
■记者手记:
百善孝为先。
丈夫走后,李桂英没有离开这个家,而是选择继续完成丈夫没有完成的“任务”——照顾好两位年迈的老人。她是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文化程度也不高,但她的坚韧、勤劳、孝顺却被当地干部群众称道。
当前,全市正大力开展“践行十爱·德耀甜城”主题活动,李桂英无疑是爱家庭的典型代表,她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家庭之中,为了让家人过得更好而努力着。
精神上的脱贫比物质上的脱贫更加重要。在广大农村,需要寻找更多的像李桂英一样的身边典型,引领文明乡风,引导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主动谋划脱贫路径。
新闻推荐
■南充晚报记者何显飞文/图“我这里有只叫‘十二’的狗妈妈,在12月初产下了12只狗宝宝,生崽后体重6公斤……”昨(16)日...
隆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