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景点
高标准农田
村民新居
植被茂密
隆昌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978年1.0252亿元,到2017年56.7449亿元,实现了约56倍的增长。
40年来,隆昌先后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批现代畜牧业、第二批现代农业重点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优质稻基地县,农机化示范县;被列为全省20个现代农业示范县之一。
随着一项项惠农政策的实施,隆昌农业投入大幅增加,科技推广力度持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品牌建设深入推进。隆昌农村,从泥巴路到水泥路,从土墙房到小洋楼,从粗放农业到现代农业;隆昌农民,从吃饱饭、穿得暖,再到吃好饭、穿得美。
可以说,隆昌乡村实现了美丽嬗变。
◇罗喆娟文/图
保障老百姓从吃饱到吃好
回想起年轻时的生活,隆昌市古湖街道古宇村村民杨吉书用“不堪回首”来形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包产到户’,我们有了土地,但粮食产量低;种一些蔬菜挑到城里去卖,再饿再累,都只有回家吃饭。”
谈起如今的生活,杨吉书“感谢党的政策好”,她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在家为孙女煮饭。“儿子、儿媳每个月寄钱回来,我帮忙照顾孙女。”杨吉书笑着说,现在吃穿不愁了。
隆昌市地处成渝之间,幅员79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6.5万亩,到2017年底,隆昌总人口78.7万,其中农业人口58.6万,是农业大市。严重缺水,田小土少、分布不均,这是隆昌农业持续数十年的情况。
农业是第一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如何发展农业,是中央到地方长期以来的重点、焦点。
隆昌市农技中心主任、高级农艺师范琼勇有34年农技推广工作经验。他告诉笔者:“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隆昌主要粮食作物——水稻亩产在五六百斤之间徘徊,隆昌党委、政府鼓励引进推广杂交水稻后,亩产得到提高,解决了老百姓吃不饱的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隆昌结合实际,从单纯追求水稻高产,向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水稻转变;2000年至2005年,隆昌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2005年开始建设现代农业示范片,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隆昌为实现让老百姓吃饱、吃得更好的目标,连续14年开展以水稻为主的粮油高产攻关活动,攻关田块单产纪录不断刷新。2018年,隆昌建立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27个,高产创建示范片覆盖全市所有镇(街道);隆昌市一季中稻+再生稻亩产达到1218.1公斤。
40年来,隆昌通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突破田多土少的制约,把小土小田改为大田,削高补低,平整土地,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提高了农田利用率;政校合作,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水稻品质;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农业效率,还充分利用水稻收获后农田空闲时间长、温光条件好的有利条件,探索出“稻—菜”“稻—菜—菜”轮种模式,使长期冬闲田由一季变多季,由只种粮调整为既种粮又种菜,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目标。
发展特色现代农业促农增收
经过40年发展,隆昌从197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252亿元(农业产值0.5482亿元、林业产值0.032亿元、畜牧业产值0.342亿元、渔业产值0.065亿元、相关服务业产值0.038亿元),到2017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6.7449亿元(农业产值24.6852亿元、林业产值1.9749亿元、畜牧业产值22.5964亿元、渔业产值5.5385亿元、服务业产值1.9499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了约56倍的增长。
在圣灯镇三台村、二郎村,水稻集中连片种植,实现了机械化栽种和收割。其中部分田块创新实施了稻渔综合种养,让田块实现了“一田三收”。当地村民从传统农民成为隆昌稻渔标准化示范基地的工人。
石燕桥镇上流村油茶树集中连片,长势良好。油茶产业让上流村于2016年底成功退出了贫困村。林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让隆昌农民有了通过发展林业致富的希望。
金鹅街道光胜村的李彬畜禽养殖家庭农场,2016年11月被命名为四川省第二批省级示范家庭农场,这个家庭农场以家庭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实现了生猪养殖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与此同时,李彬组织成立的生猪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周围养殖户集中发展。
隆昌市在稳步推进粮油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林业、现代畜牧业,尤其是特色农业产业;严格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总要求,截至目前建成幸福美丽新村229个,创建省级四好村44个、内江市级四好村177个、隆昌市级四好村254个。
隆昌市农林局多经站站长海健介绍,2017年,按照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县建设和内江市“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要求,隆昌市稻渔产业以321国道延伸公路线为重点,按“三核一带”布局,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基础条件下的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建设,推广“稻-鱼”“稻-虾”等模式的稻田综合种养特色产业。2018年,隆昌市稻渔综合种养被列入首批全国示范建设项目。
隆昌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完善“种+加工+销售+品牌”的产业链,重点规划实施“渔文化博览馆”和“稻田艺术”体验观光园,将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有机结合,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效益,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农民增收。
编制乡村振兴规划打好发展基础
今年,隆昌市继续贯彻落实农民增收书记、市长负责制,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助推乡村振兴。1~9月,隆昌市第一产业增加值25.7亿元,增长3.9%;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13元,同比增长9.6%。
隆昌按照“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促融合”的思路,以35万亩特色农业提升工程为主导,2018年新发展稻渔产业4.05万亩、柑橘产业2.1万亩、木本油料产业1.2万亩、竹产业1万亩;积极兑现各项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资金,继续实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农民转移性收入不断提高。
今年5月,隆昌纳入全省首批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县(市)。
“隆昌市通过政府采购程序,确定了浙江农林大学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为乡村振兴规划方案编制单位。”隆昌市扶贫移民服务中心副主任梁伟介绍,按照《四川省县域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结合隆昌实际,以人为本、多规合一、绿色生态、城乡融合、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原则,隆昌市确定了“1+7+N”的乡村振兴规划体系。
“11月设计公司的专家到隆昌,开展‘1+7+N’的乡村振兴规划体系编制工作。目前,正在进行前期调研。”梁伟说,此次编制工作力求编制出高质量、高标准的乡村振兴规划,隆昌市将以此为指导,加快建设全省首批乡村振兴规划试点县(市),为建设幸福美丽新隆昌奠定坚实基础。
新闻推荐
(上接01版)建功立业的脚步远未停止。今天,千里之外的贵州黄桶至广西百色铁路(全长280公里)也进入钦州市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建...
隆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隆昌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