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闻 资中新闻 隆昌新闻 威远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内江市 > 隆昌新闻 > 正文

坚守基层医院二十余年 誓做人民的“健康天使”

来源:内江日报 2018-07-30 05:41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丁洁 文/图

7月火热的天气里,记者在隆昌市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见到马忠兰时,她刚从藏区参加完义诊归来。在白大褂的映衬下,她的皮肤更显黝黑,却并不妨碍一脸的神采飞扬。

作为一名医生,20多年来,马忠兰一直坚守基层医院,担起救死扶伤的义务和职责;作为一名党员,她凡事冲在最前面,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人们的印象中,见惯了生老病死的医务工作者大概应该是理性的,可回忆起自己在医务工作这条路上的一些点滴,马忠兰依旧会眼眶含泪——

选择—— 

行医路上,感受酸甜苦辣

纵观马忠兰的简历,有很多让人“大跌眼镜”的地方——

24年前,她以全市升学考试前五名的成绩考入当时的华西医科大学卫校,却选择了人们常说的“一眼望到尽头”的职业——护理专业;

21年前,她以优秀的成绩毕业,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回到了家乡工作。那时,医院条件简陋,她甚至还有过端着纸箱子托着药品奔走在病房间给病人打针输液的经历;

当年的同学大都有了好的出路,她却一直在基层医院守望……

对此,她的解释是:“选择了,就得把工作做好。”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马忠兰向组织申请前往地震灾区参与救援工作。踏上满目疮痍的大地时,灾区一所学校的孩子们自救时的坚定、手牵手对同伴遗体的守护,那种对于生命的敬畏,让马忠兰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在医学这条路上,多少医患冲突让人明哲保身,多少艰难险阻让人畏首畏尾,多少未知的探索让人止步不前。马忠兰说,每当疲倦到想要放弃时,就会想起当年地震那些小学生奋不顾身的倔强模样,总能再次奋勇直上,行使自己的使命和担当。

2009年妇女节那天,隆昌市莲峰公园门口一名少年双手捧着刚为妈妈买的鲜花,却因突发疾病晕厥。接到急救任务的马忠兰,面对单亲妈妈的苦苦哀求和自己对骨肉分离结局的不甘愿,足足抢救了4个小时,然而,病人最终还是离开了——那一刻,马忠兰尝到了从未有过的酸楚滋味,也再一次感觉到了自己身上那沉甸甸的责任。

从1997年到2014年,马忠兰一直辗转在各个科室的临床,给病人打针包扎、照顾饮食起居,忍受着大小便、污垢、性别差异等诸多困难对于年轻女护士心理防线的挑战,她勇往直前,没有皱过眉头——这样的苦,她慢慢地习惯了。

有一次,一位病人在送往病房的路上突然没了呼吸,马忠兰翻身跳上平床,快速对病人进行抢救,最终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那一刻,让她感到神圣。

抢救完病人、为患者减轻痛苦时听到的那些感激的话,是发自肺腑的甜;病人家属感谢她,冬天里亲手为她缝制毛线棉鞋,穿在脚上暖在心里,这是让人感动的甜;病人康复出院,回敬给她的笑脸,是让人愉悦的甜。

……

2000年,马忠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医务工作者——当两者结合,使命感也更加迫切,马忠兰说,自己能做的也更多了。

守护——

白衣天使,以救死扶伤为天职

1999年,马忠兰刚参加工作不久。有一天,科室里一名患者氨中毒,当时,刚入职的医生只是按照程序进行肥皂水灌肠。可马忠兰发现,这名患者面部发黄,便询问家属其是不是有肝脏疾病,得知这是一名肝硬化患者后,马忠兰当即提出改用白醋灌肠。原来,肥皂中含有氨的成分,以肥皂水灌肠会增加氨的产生和吸收,加重肝昏迷,正是这个决定,减少了患者不必要的后遗症。

2008年,一名患者因车祸成了植物人,出院后没有办法自己换导尿管,不得已找到了马忠兰。按理说,患者出院之后,医护人员也就没有了照料义务,但马忠兰还是来到患者家里为其换导尿管。在她离开时,患者的家属硬要往她兜里塞200元钱,她严词拒绝:“往后用钱的地方还多得很,你自己留着……”

“她是最美护士,是我们的好女儿!”曾在隆昌市中医医院骨二科住院的曾老师这样评价马忠兰。2011年,曾老师因双侧股骨头坏死和右髌骨骨折,两次入住骨二科。老伴身体差,女儿女婿工作忙,孙女在读高三,曾老师常常一个人待在医院。

那时,马忠兰在骨二科任护士长,正逢“内忧外患”——爱人被摩托车撞伤致右胫骨平台骨折住院,女儿小升初,科室也忙得不可开交……即便如此,面对患者时,她依然如春风一样温暖。

每天清早送女儿上学后,马忠兰穿梭于病房,护理完爱人,然后飞快地来到曾老师病房,悄悄地倒掉床旁椅子上的大小便,乐呵呵地问:“曾老师,今天想吃什么早饭?我顺道给你买回来。”“曾老师,中午我回家带饭,顺道给你捎上一份。”下午她奔走于各个病房时也会来叮嘱一番:“曾老师,该吃药了。”“曾老师,今天的肌肉锻炼完成了吗?扩胸运动有没有做?”下班前,她再次巡视病房,“曾老师,大便通畅吗?我给你揉揉腹部,实在不行,就只能灌肠了。”

……

感性的马忠兰,就是这样体恤病人的感受。

虽然,面对令人作呕的大便和呕吐物,面对溃烂的褥疮,面对无人照料的患者或固执刁难的家属,她也曾有过沮丧、无奈;面对紧张的医患关系,面对生与死的考验,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她甚至有过逃离和放弃的念头,但她总会在自我调整后,又一次面带笑容地走进病房。即使是在她喉咙息肉手术后被禁言两周,她也还是坚持到病房查房,为了和病人更好地交流,她用纸和笔,写下了叮嘱的话语,传递着对病人的关爱。

坚守——

常怀服务之心,坚守基层二十余载

2015年3月,隆昌市卫计局下派马忠兰到隆昌市界市中心卫生院挂职任业务副院长。那时,因为各种原因,卫生院很不景气,朋友都劝马忠兰:“你只是挂职,医院存亡和你没多大关系。”当时,马忠兰心里也曾有过退缩,但每当看到卫生院职工彷徨无助的样子,她就想起了自己刚到医院工作时的情景。

“我得做点什么!”马忠兰开始重新规划工作,每天早到晚退,与新到岗的院长一起商讨对策。她起草编制了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成立了医务科、护理组、院感组;牵头完成了医院治疗室、处置室、检验科的改造;组织医务人员参加心肺复苏、七步洗手、静脉输液、无菌技术等专业技能培训;为规范交接班、病历书写和归档,苦口婆心,每天蹲点守候……

有一天午休时,一个生命垂危的患儿被抱到病房。“老师,救命!”当时,值班医生没有急救经验,护士更显慌乱,马忠兰立即赶到病房,现场指挥急救。当孩子被救活的那一刻,家长跪在了地上……

渐渐地,卫生院人员的精神面貌发生了重大转变,有了医院该有的紧张而忙碌的场面。一年时间过去了,医院每天有住院病人近百人,职工的心也亮了。

2016年3月,刚挂职回来的马忠兰又勇挑隆昌市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的重担。

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摸底,马忠兰着急了:辖区常住居民六万余人,三万多居民健康档案待建、六千多老年人和两万多学生每年要做健康体检,重型精神障碍患者、0-6岁儿童、孕产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都是重点人群,工作可谓千头万绪。

“得从宣传抓起。”马忠兰带领团队下社区、进小区、到学校,一场一场地进行健康宣讲、一遍一遍地传播健康素养,一家一家地动员、一户一户地签约家庭医生。不仅如此,她还组织大家打起快板,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公共卫生服务基础知识。

在医院内部,她带领职工开始了海量和枯燥的建档工作,补全缺失的病人档案,健全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两年之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点监测人群数量从最初的几百人递增到了一万多人,单位的综合排名也从以前的全市(隆昌市)倒数逆袭为前三。职工王婷说,当初马忠兰制定的各项措施看起来虽然是“铁血政策”,却是那样明智:“在她的带领下,大家的精神风貌都不一样了!”

“一个人,最难能可贵的正能量,应该是不忘记自己的职责、身份以及使命,在任何环境下都能快速成长。”单位的各项工作渐渐走向正轨,而马忠兰依旧忙碌,本该理性的她,感性地说了这样一句话。

新闻推荐

听蝉赏萤山未眠

三伏天气,高温酷暑,热浪滚滚。傍晚,几个人相约夜登宝华山,一来避避暑气,二来赏赏夜色。汽车一路追着夕阳,从山的南门进入。山里...

隆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隆昌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坚守基层医院二十余年 誓做人民的“健康天使”)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