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黄俊钦 文/图
建于1982年的锁江桥垃圾中转站(以下简称中转站),位于隆昌市古湖街道古宇路,主要负责集中转运、处理古湖街道、金鹅街道的市民生活垃圾,涵盖范围约有10余平方公里,日均处理垃圾约13余吨。
2017年8月22日,中转站接到中央第五环境督察组交办信访件,信访件称,群众反映中转站在集中转运、处理垃圾的作业过程中,存在噪音扰民、臭气熏天的现象。
环境问题,势在必行!接到信访件后,隆昌市环境卫生管理所第一时间组织成立整改小组,并召开会议研究相应整改方案。
“噪音主要是停靠站内的10余辆垃圾清运车在启动和停放时造成的;臭味是由于倾倒、压缩垃圾后遗留的残渣所致。” 隆昌市环境卫生管理所清运队队长陈实说道。
采取措施,有的放矢。两天时间里,陈实带队加班加点地进行整改。“我们先是与附近一家私人停车场签订了合作协议,将所有停靠在站内的垃圾清运车都‘搬\’了过去。”陈实告诉记者,他们还在移动式垃圾压缩箱上添加了一系列减噪措施,噪音扰民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臭气熏天”又是如何解决的呢?据陈实介绍,他们加强了中转站的冲洗、除臭工作,由以往的一天四次冲洗,增加为“不间断”冲洗。“只要清运、处理了垃圾,我们都会安排工作人员对垃圾清运车、垃圾压缩箱、地面等进行反复消杀毒冲洗,最大化清除残留垃圾、降低垃圾臭味。”陈实说。
此外,中转站还采取“分摊措施”,将辖区内的果皮箱垃圾全部转运到隆桥化工垃圾中转站、火车站垃圾中转站进行集中处理。“每天需要处理的垃圾减少了,臭味、噪音也就相应降低了。”
整改完成后,中转站召集周边居民进行了一次座谈会,并通报整改措施及情况,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确保有针对性地制定下一步整改方案。
“根据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我们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管理。”陈实说,群众希望工作人员在作业时尽量降低机械的噪音以及说话的音量……
时隔5个多月,记者于2月12日走进中转站见到,两名清洁人员正有条不紊地用水管冲洗地面;院坝中央停靠的两辆垃圾清运车也有专人正在进行清洁、消毒。
往里走,一个移动式垃圾压缩箱随即映入眼帘。只见一名工作人员正在向里面倾倒垃圾,另一名工作人员正绕着压缩箱四周喷洒消毒液以及除臭剂。
偌大的中转站,听不到噪音、闻不到臭味。“我们对周边群众进行了回访,受访群众均对此次整改表示满意。”此外,市里有关部门也对部分群众进行了回访,大家均对整改方式和结果表示满意。
“中转站整改后的变化,我和街坊邻里都看在眼里。”家住附近古宇路某小区的居民曾小月说,生活环境好转了,他们的生活也更加舒适舒心了。
新闻推荐
(李波郑文燕)春节前夕,隆昌市疏堵结合,多措并举严防大气污染。立足于堵,按照《隆昌市建成区烟花爆竹燃放管理规定》,未雨绸缪,从源头严控烟花爆竹销售,对非法生产、销售、燃放烟花爆竹等违法违...
隆昌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隆昌市这个家。